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不朽杰作;西藏,屹立於世界东方一座不倒的丰碑。在世界屋脊上,在群山的怀抱里,拉萨,正如镶嵌在雪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出夺目的光辉。淌过历史长河,拉萨创造了无数辉煌,她更加生机盎然,活力迸发。 今日拉萨,农牧业在拉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总产值占国民生产值的80%。雅鲁藏布江吮吸日月之精华,和圣洁的冰雪一起流淌,孕育了美丽的雪域草原,润泽了广袤无垠的肥沃田园。拉萨产青稞、小麦、油菜与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作为支柱产业的农牧业生产连年丰收,农牧区经…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城市林立的今天,在看惯了钢筋水泥铅灰色天空的现代人之间,拉萨无疑散发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过去,拉萨吸引人的是它的美丽和神秘,如令,引人侧目的还有拉萨优越的投资环境。利用优势资源,发掘潜力,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城市改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了并继续吸引著大批的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这就是如今的拉萨。 开放的拉萨在雪域高原创造著无限的商机,拓展著拉萨的内涵,传扬著拉萨的美丽…… 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一个景点就是一片招商环境。立足於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拉萨进一步开拓商…  相似文献   

3.
她叫张涛,1987年刚从湖北水利学院毕业,便同几十名怀揣着青春梦想的同学一道,从美丽的武汉东湖边,来到神秘的雪域圣城拉萨。从此,开始了她的水文之旅。东去春来,一晃就是27年。到拉萨没多久,张涛就和十几个年轻人一起被分到了西藏水文局羊湖大队绒多水文站。"那时刚到西藏,什么都觉得新鲜,扛着大箱小包翻过岗巴拉山,虽然山上风大还特别冷,但那时都兴奋地到处拍照了,连腿膝盖被摔破了皮,都不知道。晚上在浪卡子县住的大通铺,一个个兴奋得聊到凌晨。"张涛笑着说,"早上起床推开房门,惊讶地看到地上一层积雪,才知道夜里下雪了,那时才觉得冷了。  相似文献   

4.
秋到拉萨河     
张春波 《社区》2014,(26):32-32
秋天,来到拉萨。汽车沿着拉萨河行驶。透过车窗,你会觉得雪域古城的秋更为明净,更为清爽,于是那些烦躁、浮华、欲念皆随窗外的景物一一远逝。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也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古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车在拉萨河谷处停了下来,我们将顺着拉萨河徒步而行,尽情品味这迷人的秋色。  相似文献   

5.
在雄伟挺拔、险峻奇峭的雪域高原,一条东起青海西宁,穿越茫茫昆仑山,西至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已全线铺通。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多数地带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多年冻土层和大片“生命禁区”,修筑铁路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铁路建设者们满怀豪情,英勇奋战,攻克了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三大“世界性难题”,修筑了一条全球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1984年建成。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动工,于2005年10月全线铺通。今年7月试运行后,将开…  相似文献   

6.
“回到拉萨, 同到了布达拉官。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净, 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 踏着歌声,登临拉萨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城市,不论是“回到拉萨”的常地人还是初上这雪域高原的观光客,而对圳肃穆宏 的喇嘛庙,冷峻苍茫的雪山,淳朴虔诚的居民,都可以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姿化。但如果有心的人们回首那铺展在拉萨绵延的大道,那令人流连的条条街衢,就不能不为这世界屋脊上的交通发出由衷的赞叹。 青藏高原,生存难,筑路难,发展交通更难,拉萨交通人却在恶劣的环境中创下了通车里程5752.9公里,全市七县一区达到19.5公里…  相似文献   

7.
逃离快马加鞭的都市节奏,享受于悠闲的日光之城;逃离北京浓重的雾霾,浸染于拉萨纯净蓝天的透亮;逃离信息爆炸的浮华,迷恋于信仰编织的沉淀与殊胜.冬日里从北京到拉萨,虽然开始旅行前就有不少朋友建议放弃,其一是高原冬季含氧量低,内陆人恐怕更容易产生高原反应.其二是本来就有雪域高原之称,要是再赶到这个季节,或许整天只能与冰天雪地为伴.  相似文献   

8.
我深知,生命化教育的朝圣路是一条神奇的生命之旅,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探险之路.在生命化教育的朝圣路上,我们将"直面生活,直面经典".  相似文献   

9.
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 ,亦称标准语 )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与经济、政治的集中分不开的。民族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由于多种原因 ,目前 ,藏民族共同语尚未形成。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要取决于那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取决于那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口等条件。西藏拉萨曾是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藏民族成员对这雪域圣地一直有着特殊感情。建国后 ,拉萨话的影响逐渐显著 ,其地位日益重要。鉴于此 ,笔者认为现代藏民族共同语言可正式确定为“以拉萨语音为标准音 ,以卫藏方言 (西藏话 )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书面语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10.
狮王生死情     
《北方人》2008,(5)
在世界野外摄影纪录片展上,一部气势恢弘反映非洲大陆自然生命景观的纪录片,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颁奖仪式上,获奖者雅克夫妇深情地说:"此时此刻,我们带着无限感激之情怀念那段刻骨铭心的非洲草原之旅,不仅仅是因为它让我们获得了金奖,更重要的是,那段难忘之旅让我们见证了草原狮王的生死情,曾经迷失的爱在非洲大陆回归了……"雅克婚变雅克是一名来自法国的野外摄影艺术家,他的妻子伊兰与其同行。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生命的永恒存在佑护着叶芝的艺术创作历程,正是凭借这样的"佑护",诗人的艺术创作之旅才既展现为现实的经验之旅,又展现为"超验"的启示之旅和永恒的关怀之旅。在诗人的眼里,现实经验的存在乃永恒世界的"象征","拜占庭"正好承载了这样的"象征"而成为永恒精神与艺术存在的现实代表。"拜占庭"既是现实之在,又是历史之在,更是宗教与艺术的不朽之在。它呈现给诗人的不仅是物质世界的图景,而且是永恒艺术与宗教主题的图景。所以,面对"拜占庭"及其艺术辉煌的历史,诗人及其艺术创作的"真实"就在于它要凭借现实的象征,将有限生命的超越、艺术永恒的追寻和宗教关怀的召唤之旅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激情在世界屋脊燃烧,铁龙在雪域云海奔跑。追梦的哥们姐们专家们,个个热血沸腾逞英豪。渴饮三江源头水,困了冰上睡一觉。极地缺氧何所惧?敢与天公试比高。江流湍急浪滔天,横空飞渡架金桥。冰山雪岭如盘石,悬崖峭壁凿隧道。穿越人迹罕至无人区,战胜沼泽和泥淖。笑迎六月飞雪化春水,格桑梅朵①花枝俏。征服千古冰冻层,科技攻坚传捷报。巍巍昆仑脚下踩,唐古拉山弯下腰。前边破土施工筑路基,接着恢复植被搞环保。高寒雪域草青青,藏羚往返点头笑。红日照当头,彩云满天飘。莽莽森林伴宾朋,洁白雪山献瑰宝。手捧哈达舞翩翩,热烈欢迎火车到。拉萨古…  相似文献   

13.
转神山     
去年8月,我再次进入西藏,进入那片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阿里,以亲身的经历,感受了藏族同胞为之神往的“转神山”,至今宛然在目,难以释怀。 神山与转神山 西藏最西部的阿里地区,被认做世界上最后的神秘仙境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雪峰林立,故称“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首府狮泉河,距拉萨1600公里,两地之间便是无人区。在阿里高原的普兰县境内,有一座被西藏苯波教、  相似文献   

14.
教师角色的迷失与澄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角色转型与开掘的根基和动力.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不仅是在其教育的轨迹中显现和张扬的,而且也是在生命的对话中成就和丰满的.然而,教师角色话语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导致教师在角色的虚化、泛化和钝化中走入踽踽独行的坚冰之旅.重新保持对教师角色的生命追问,意味着我们必须帮助教师在角色发展的语脉和坐标中,敞亮和澄明教师身份存在的方式和教师主体实践的方向.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教师的专业文化,这将是从实现教师角色到超越教师角色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供奉在雪域拉萨的两尊无上崇高、遐迩闻名的主圣——释迦两尊之一的不动金刚身像的修缮复原经过,本文拟分十个方面(本译文有删节——译者)作一简要介绍: 一、佛像来历 佛教史料中明确记载,这尊至尊的不动金刚神像是释迦牟尼在世时,由技艺高超的画师毗首羯摩根据释迦本尊八岁身量,选用各种珍宝铸  相似文献   

16.
掌声雷动,此起彼伏,台上的演职人员、主办单位的领导相互致谢,并互赠纪念品,合影留念,台下的观众迟迟不肯离去,这是8月28日在雪域高原拉萨体育馆举行“爱我中华”音乐会的现场。此次音乐会由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西藏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早在今年年初,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执行主席伍淑清女士就动议在西藏举行一场音乐会,目的是想通过文化交流,让香港的青少年认识西藏,使世界上有更多的外国人了解西藏,让西藏更快地走向世界,争取世界和平与进步。伍淑清女士为了这次活动,技人了很大精力。…  相似文献   

17.
行进在冰原雪域40多年,踏遍祖国60多条冰川,视冰川冻土事业为生命的中国现代冰川之父施雅风院士,2月13日在南京走完了他人生的93个春秋。视甘肃为第二故乡的施雅风先生,因其对甘肃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开创性工  相似文献   

18.
【初进藏 心心念念想南京】 进藏的飞机从南京翱翔至重庆再辗转到拉萨.经过将近五小时,终于到达了拉萨的贡喱机场。地导在机场热情迎接了我们.还分别给我们献上了雪白的哈达。  相似文献   

19.
矫友田 《今日南国》2007,(12):60-61
很多次,我的心被那些顽强不屈的生命给震撼。它们生长在雪域高原西藏,它们的脊背距离太阳是那样近,它们有一个象征身份的名字叫驮羊。它们的身躯是那样弱小,却时时刻刻都在迎着刺骨的寒风,奔波在苍茫的高原之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旅行与游览、漂泊与流浪、身游与心游这三类基本旅游文化形态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旅游主体身心自由与否是旅行与游览的分界点。漂泊与流浪都属于无终点的旅行。在漂泊中,主体文化心态是封闭的,价值取向是退缩的,以乡愁为标志构成了它的伤别、怀乡、寻根三部曲;流浪在文化心态上则是开放的、拓展的,它是一曲生命力量的赞歌。身游是一种现实之旅,要求亲历性、亲验性;心游则是历史之旅、精神之旅,在心游中,旅点总是旧的,而旅线却是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