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和平统一祖国问题上 ,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于五、六十年代曾提出过“一纲四目”主张。为了总结和平统一祖国主张方面的经验 ,本文对“一纲四目”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 ,分别作了系统论述与如实介绍。在此基础上 ,本文一方面指出 :一纲四目”主张的提出 ,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一纲四目”主张 ,具有某种程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六年五月七日,从报上读到中国新闻社的一条新闻,为了认真总结“文化大革命”惨痛的历史教训,全国政协副主席巴金提出:“我主张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就是想让大家——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血的教训。” 对这个建议,熟悉的朋友无不称赏,认为这是一个为党、为国、为民“计深远”的好主张,它代表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于是,我草就了一篇短文,投给某报,想为建立“文革博物馆”造点舆论,稿子头一天送去,第二天就退了回来。我真没想到处理得这样快,也没想到退的理由这样怪。退稿信上说:“稿子责任编辑、部主任、主管的副总编辑都看过,从思想上都认为,建立‘文  相似文献   

3.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些看法和主张必将对祖国的统一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一国两制”问题谈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很多中国哲学史论著都把“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作为孔子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观的一条铁证。即使是那些主张孔子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同志,也不过认为是“感叹之词”,或认为“‘获罪于天’的‘天’,就是行为不合天理”而已。我认为,这些看法都不符合孔子原意。为了弄清原委,且将这段话完整地征引如下: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条道路”现在是欧美国家的热门话题之一。从英国首相布莱尔到美国总统克林顿,都声称找到了一条“超越左和右”的“第三条道路”。近年来,这一思潮在俄罗斯也逐渐流行起来。以俄前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里·彼得罗夫为首的“俄罗斯争取新社会主义运动”和以莫斯科市长卢...  相似文献   

6.
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邓栽虎江泽民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八点看法和主张,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精髓的进一步阐释和落实,在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海峡两...  相似文献   

7.
关于“总和”的思想,是列宁《辩证法的要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思想。《辩证法的要素》一共十六条,其中直接讲到“总和”的就有三条(二、五、七),间接讲到的则有七条(一、三、四、六、八、九、十)。在整个《哲学笔记》中,更是多次谈到“总和”问题。本文认为,认真学习和研究《辩证法的要素》中这一基本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唯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的工作重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党的组织、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也相应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即转移到了服从于、服务于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的轨道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转变。但是,具体说来,怎样才能很好地实现“转轨变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本文拟从选拔、使用,培养干部几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乡镇企业从70年代起步,经过20余年的艰苦创业,从无到有,从“小打小闹”到初具规模,一直保持着全省领先地位,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到“八五”末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创业。从“九五”开始,为进一步发展我市乡镇企业,全市拟着手开始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为总结经验并作好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我们从调查研究入手,就“第二次创业”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几点看法。一、问题的提出及其主要依据首先,把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置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来认识,我们觉得有这样几点是必须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10.
关于顾炎武的“四声一贯”说,学术界的看法大抵有两种:一种意见以为顾氏主张“古无四声”,所谓“四声一贯”跟“叶音”说并无二致;一种意见以为顾氏主张“古有四声”,所谓“四声一贯”不过是“四声通押”而已。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重读顾氏的《音学五书》,在对《音论》细加纳绎的同时,又跟其他四书进行反复的比较和参验,觉得上面两种看法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必要对“四声一贯”说重新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说九疑:帝舜南巡,死葬九疑,载于《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海内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离骚》、《五帝本纪》、《初学记》卷八与《文选·上林赋》注引此经并作“九疑”。郝懿行云:“盖古字通也。”山而名之曰“疑”,为什么呢?《海内经》郭《注》还算简明:“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笔者游览过九疑,领略过九溪相似,游人生疑的实况。但是,九疑之所以为九疑,  相似文献   

12.
“金黄甫奶油炒米”的开发者秦德纯赵生荣《投资与合作》联络处主任1994年1月23日上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八会议大厅灯火通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李沛瑶、程思远以及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等同志将奖杯和证书颁给一位矮胖的企业家。他,就是府谷“...  相似文献   

13.
墨学从“显学”到“绝学”原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墨子是劳动者即“农与工肆之人”利益的代表,故其主张得不到后世统治者的采纳而成“绝学”.本文则不同意这种成说,认为墨子是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变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兴社会力量的代表,是缔造新文化的激进派,这也正是墨学成为“世之显学”的重要原因.与儒家“法周”不同的是墨家“法夏”,利用原始文化中的博爱、互利、民主、平等、“天下为公”的精神去批判和否定礼治文化中不合理的主张与黑暗政治统治,并试图再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价值体系.文章还指出,墨学从“显学”到“绝学”这一历史悲剧的原委,除了其学说本身具有狭隘的经验论与脱离实际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应从中国传统文化变迁中寻找答案,作为为新兴社会力量现身说法的墨学也正是在完成自己使命之后而遭禁绝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五四前夕,紧跟着文学革命的兴起,中国的诗歌发生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变化。旧诗一跃而变为新诗,成为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艺武器,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重大变革。然而,几十年来,五四前夕的新诗运动却一直受到种种非议。现代文学史著作几乎都以“形式主义”和“改良主义”作评。直到最近出版的几本文学史,也说它“毕竟只是形式上的改良”,“胡适的主张本身也有形式主义的倾向。所谓‘八事’和稍后改称的‘八不主义’,大多着眼于形式上的名符其实的改良,没有真正接触到文学内容的革命。”这似乎只是对胡适的批评和否定,然而,却直接影响着整个新诗运动早期的评价。因此,本文想就新诗运动初期是否形式主义的改良问题谈一点看法,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关于“一二·九”,运动的伟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二·九”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只有具体展现“一二·九”运动的整个过程和活动,才能了解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的深封含义。有些人把“一二·九”运动简单地看作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那一天,这是不全面的。过去认为正确的解释,是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学生反日游行示威到一九三七年“七·七”抗战的整个过程,叫“一二·九”运动,即从民族革命的“来潮”到“高潮”的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月,陶希圣、萨益武等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的各文化团体纷纷召开座谈会和讨论会,《文化建设》月刊也专门以“怎样建设中国本位文化”举行了征文,“一时议论风生,颇显百家争鸣的气象”①,到6月份这场论战的成果就编成一本《中国文化建设讨论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论战主要是在主张“中国本位文化”的学者与主张“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的学者之间进行。主张“中国本位文化”的,除了十教授(王新命、何炳松、武唷干、孙寒冰、黄…  相似文献   

17.
“安内攘外”是国民党南京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矛盾的基本方针;“反蒋抗日”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基本方针。这两个方针是两党在同一历史条件下所做出的不同的历史抉择,这既是由各自不同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反映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互以对方为主要敌人的基本思路。但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国共两党都在调整自己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并率先放弃“反蒋”的口号,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共两党在抗日的大前提下,重新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并且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有许多巧合。我与“花山谜窟”,逢“九”而相逢,也算是一种巧合。中央电视台十台“揭秘”,探了“花山谜窟”之秘。5月5日与6日,中央的电视台,把“花山谜窟”之秘,作为专题,上下集一个小时,在最重要的时间段:早晚八点时播出这真是十分难得的,影响是很大的。2009年3月,中央十台要做这个题时,花山的赵晖总经理他们想到了我,邀我赴京。我想,此事我无理推脱。  相似文献   

19.
张謇与清末江苏裁厘认捐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的厘金制度是严重束缚近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的一条绳索,近代许多有识之上都对它进行了口诛笔伐。作为工商界内之八,张春一方面承接了这一批判传统,终身不渝地揭露厘金制度的危害性,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废除厘金制度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裁厘认捐”的主张。张春的思想主张代表了中国工商资产阶级的愿望,得到了他们热烈的响应和积极的支持。面对工商界强烈的要求“裁厘”的呼声,以实行“洋务”或“新政”相标榜的清政府和地方官吏也不得不放作姿态,同意张春所提出的主张,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有意抽换张春主张的内容,致使这一原来旨在“恤…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美学的讨论,自从李泽厚一面批评了朱光潜,一面又批评了蔡仪,而发展为美学上的“两条战线斗争”之后,朱光潜紧接着针对“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提出了他的“新”看法,主张“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虽然已经有人指出他的这种“新”见解,仍然是“既不唯物也不辩证的美学”,(曹景元)然亦有不少人附和,或不约而同地发表与他基本一致的主张。(包括许杰、叶秀山、孙潜等)他们主要的论点是:美是意识形态;美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而不属于社会下层基础,不是“社会存在”。(后一点是专驳李泽厚的)尤其朱光潜特别强调他是根据马克思论艺术时所持的“生产观点”和“上层建筑性”的观点;看来到底美是不是意识形态这个问题,实已成为目前争论的焦点之焦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