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民俗学及其特征民俗学一词,1846年首创于英国考古学者W·J·Thomas(汤姆斯)。他把Folk和Lore两词组合成Forklore,即“民众的知识”或“民众的学问”的意思。Folk为一般平民的集合名词,指城镇居民和郊野村民,具有民众的意思。Lore是指“学问”或“知识”,特别是对习俗信仰等学问而言的。ForkIore一词最初是用来取代民间旧俗这一习惯称呼的,但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确定了它的科学概念。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世世代代传统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一是指研究民俗的科学理论。世界各国对ForkIore一词的翻译很不一致。1878年,英国正式成立了民俗学会。自此之后,  相似文献   

2.
知识精英是社会的佼佼者,民众的代表,有其独特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样,少数民族知识精英在民族社会中的功能和责任十分显著,他们的话语体系呈现出独有的内容特征和权力模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少数民族知识精英话语体系出现政治的敏感、文化的"俯视"和知识的"异化"等困境,致其疏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少数民族知识精英应在民族社会的民众生活、经济文化发展、教育和制度建设中重新发挥应有的功能,负起神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对民俗学而言,民众长期积累的知识,是理解口头表述的前提;口述者的记忆,现场的心态、听众的反应,都影响到口述本身.所以,民俗学讲究"深入访谈",讲究对研究对象内部知识的了解,从而描摹民俗事象背后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区位表征与文化差异等使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呈现复杂态势并出现诸多棘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认真评估、考量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知识传统、治理效果、民众认同度及自组织治理资源.衍生于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渐次形成的传统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影响深远.因此,重拾已被放逐和边缘化的知识传统,培育以民众主动参与为核心的自组织治理能力及法治保障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山川、湖泊广布的青藏高原,藏族民众以湖泊为中心,创造了适应高原生活的信仰系统和知识系统,赋予湖泊神性、人性和灵性,并且从生活角度对湖泊来历进行解释。藏族湖泊来历传说"泉水成湖"母题与汉族湖泊来历传说"地陷为湖"母题构成了中华民族湖泊地方传统知识的重要类型,也从生活观念、意义表达,以及叙事逻辑、母题构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科的建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学科forklore的结果。近一个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都介入民间文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之中 ,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时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学术研究范式 ,并对民间文学的教学以及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毋庸置疑 ,民间文学作为普通民众自在的知识体系和生存智慧 ,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的建构体。它一方面是民众自身基于文化地缘或亲族血缘关系上的传承变迁创新的自我建构 ,另一方面是研究者从学理层面上对其进行观察、思考、提问、书写的理性体系建构。在研究者看来 ,此二…  相似文献   

7.
乡土知识是一方地域的民众用生活经历谱写的历史或用生活经验创造的文化,地方志在记录这些经验和智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乡土知识应该深入挖掘、规范整理.乡土知识来自一个民族数代人的传承与沿袭,其中蕴含着许多科学合理的成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民俗学把田野调查奉为圭臬,为了强调田野调查的神圣性,往往把来自田野的口头知识设定为"属于民众自己的""‘鲜活的""富于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因而也就预设了口头知识不受质疑的免检特权.可是,我们在土城的田野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口头知识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口头知识难以作为我们了解确定性知识的推论依据.我们从口口相传的田野中看不到红军长征的真实面貌,只看到了不断变异的红色故事,看到了人们的口头传统.  相似文献   

9.
反生态民俗是尚未被大家重视的造成生态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反生态民俗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并对反生态民俗的具体形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解析,认为对反生态民俗的治理势在必行,而普及生态知识、加强生态立法与执法力度、改善民众经济状况、警惕反生态行为的民俗化等,则是治理反生态民俗过程中应予以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玉平 《民族学刊》2016,7(1):76-80, 123
20世纪羌族卫生习俗的变迁是外因性演变与内因性演变相结合的结果.西医技术与实践在羌区的传播、赤脚医生的选拔培养与回村服务、爱国卫生运动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等外部因素对羌族地区卫生习俗的变迁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羌族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也为其卫生习俗的变迁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同时,卫生习俗的变迁对羌族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和丰富了羌族民众的疾病观与医疗实践,改善了羌族民众的居住环境,拓展了羌族民众的活动时空,增强了羌族民众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借鉴人类学反思民族志理论思潮和成果影响下,民俗学界对民俗志的书写范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探索,以摆脱民俗学的危机。但只有刘铁梁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理论与实践,彰显了与民族志的区别,具有特别的学理意义。民俗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民俗志需要作适当的层次划分。在民俗复兴的今天,我们应该让"一般民俗志"和"作为研究方式的民俗志"共生共荣,使民俗知识有更好的机会和渠道与社会契合,实现民俗学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代宗师,“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堪称是中国民俗学界之泰斗。本文从构建民族学和民间文学的理论框架、不断开拓和待之以恒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悉心培育民俗文化人才三方面,介绍了钟敬文先生对中国民俗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禁忌作为一种民俗事象,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与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回族语言及其禁忌是族群和族群意识构建需要的结果,反过来又作用着族群和族群意识的构建和整合,它体现了回族人强烈的自我表述愿望和族群话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民俗志基于民俗田野调查,是民俗研究的一把利器,属于民俗研究的重要环节和结果呈现.民俗志书写不应只是一种资料汇集式的民俗记录,它应具有一定的理论追求,允许民俗学者的个性化诗性与美学书写.民俗志书写,更应贴近民俗主体的现实民俗生活,关注其民生与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对我国历史学、民俗学学科创立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及其中国古史和民俗学研究的突出特点,即以民俗学研究中国古史,以中国古史研究民俗学,二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对于“民俗学是什么”,学界内外存在着普遍的误解。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使民俗学研究走出低谷,美国民俗学家们经过激烈的论争,最终支持对民俗学进行文化政治学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这一研究范式背后连续性的问题意识,讨论了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意义的中国民俗学自“五四”时期兴起以来 ,在开始阶段曾对口头语言问题非常重视 ,并开展了不少相关的活动与研究 ,在当时有着特殊的作用与重大的影响。但后来很长的一段时期 ,民俗学领域的语言研究开展得很少。黄涛所著《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是民俗学领域内对语言民俗进行专业研究的开拓之作 ,在语言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做了有益而且较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广西龙脊地区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的价值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民俗旅游村通过旅游开发,引进了市场机制,使民俗的价值被重新调整,传统民俗被赋予新的市场价值而得到突出与强调,民族文化的整体价值被提升。本文试以广西龙脊景区的田野调查为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民国的风俗变革与变革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时代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风俗的演进也进入到转型的阶段。风俗的全面变革促使了一系列变革风俗的产生。文章论述了当时风俗文化演进的三种趋势———对人的尊重、对迷信的涤荡以及政治因素的渗入 ,是民国风俗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了各种典籍中所见的有关新疆民族民俗的记载和研究以及真正意义上的新疆民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