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乾隆年间,清政府对外曾先后有过十次重大战役,其中有两次是在今天四川西北部的金川地区进行的。两次金川之役对该地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但是,由于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有关这两次战役,特别是乾隆十二年至十四年第一次金川之役的史料无多,因而使得学者们很难对战争的起因、过程、后果、性质作出全面的  相似文献   

2.
乾隆十年至十四年,清廷先后用兵征讨川西土司瞻对与大金川,这两次战役关联密切,可以说瞻对战役的草率完结直接导致了乾隆皇帝对金川用兵。而金川战役尚在进行之时,乾隆帝便与统帅张广泗秘密谋划再次征剿瞻对事,甚而有乘此兵威,将绰斯甲、杂谷等川边地区强而不甚恭顺的土司一齐办理的计划,以此达到绥靖川边,一劳永逸的目的。只是金川未平,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树敌过多,上述计划一直秘而不宣。到了战役末期,清军已深陷大金川泥潭,进退不能。乾隆帝不得已,只能纳降撤兵,并运用政治手腕,将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粉饰成一场胜利的战争,以保全自己的颜面与朝廷的威严,而其未曾实现的战略目标,也自然为官方所讳言,渐渐隐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3.
乾隆朝两次金川战争是清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它除了对朝廷造成重大影响之外,对于地方州县官府和民间同样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在四川各州县,金川战争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严重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结构。战争期间,地方州县官府和民间都深受兵燹之苦,疲于办理各项军需事务,处于较为特殊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大金川土司这一与周边嘉绒藏族土司、中央王朝存在频繁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为研究对象,尝试讨论第二次金川之役前后大金川土司与周边土司的政治宗教关系与发展变化过程。本文认为随着中央王朝权威在嘉绒地区的逐渐深入,众土司与大金川之间的联姻与宗教联系未成为抉择彼此间关系的最终因素。  相似文献   

5.
山神崇拜是两金川地区苯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墨尔多、甲索为代表的嘉绒神山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崇奉。在乾隆朝第二次金川战役期间,金川地区的苯教巫士借助山神之力呼风唤雨,念经诅咒,给清军在当地的军事行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战争结束后,清廷将两金川苯教化的"山川之神"纳入了国家祭祀体系当中,有关它们在战争过程中"甘为邪术驱遣,妄行雨雪"之事也被刻意遗忘,重新塑以"效顺助灵"的新形象,从而转变为清廷统治与经营嘉绒地区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6.
两次金川之役费时耗银的原因是 :前线将帅失误、地势险要、绿营兵丁平时不训练、军中赏罚不公等。战争严重削弱了财政 ,而战后采取的措施未解决实际问题。金川之役局部所得不能弥补全局所失。  相似文献   

7.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目的、方针、方式、手段等的比较,分析其侵略性、冒险性、掠夺性、野蛮性等共同特点。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因素,说明为什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鸦片战争得名原因、“第一次中英战争”称谓存在的缺陷及马克思对这场战争的评述三方面说明鸦片战争这一称谓并不是有的学者所说的“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对第一次台海危机中《台湾决议案》的出台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决议出台时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行政部门提出决议的国内政治动因和国会迅速通过决议的国内政治因素等。《台湾决议案》的迅速出台与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有着直接关系,该决议的出台也对此后的美国国内政治产生很大影响。它标志着国会在战争决策权方面对总统的第一次实质性退让,无形中扩大了总统的战争决策权力,致使此后总统的战争决策权力不断膨胀,并最终导致了"帝王式总统"的出现和总统与国会在战争决策权问题上的严重冲突。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发生了数百次战争,其起因大致可以分为13种类型。本文的统计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起因引发的战争的比例和趋势在变化,我们试图从中寻找出战争发生的规律。鉴往可知未来,研究欧洲历史上战争起因的目的在于分析未来欧洲有哪些问题可能引起战争。当然,知道未来可能引起战争的原因并不等于把握了战争就会真的发生以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但希望它有助于人们对欧洲安全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属地古巴和菲律宾而对西班牙进行重新分划殖民地的战争,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文章对战争的起因、过程只做简单叙述,而将从美国、西班牙、古巴、菲律宾的角度着重阐述美西战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绍武 《中华魂》2010,(10):11-12,16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纪念日。抗美援朝战争,在我军战争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军第一次与头号帝国主义——美国帝国主义作战的一场战争。一个时期以来,对于抗美援朝战争有一些奇谈怪论,使曾经参与这场战争的我,心情很不平静。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了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为了全面地了解近卫其人及其在侵华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必要对它在第一次内阁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做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上海抗战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宫崎工作”和“船津工作”。这一时期,是由于处在侵华战争的初期,日本国内特别是陆军,  相似文献   

14.
幸福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回顾了三十年的政治生涯,具有了明确的反帝思想。这一思想系统地反映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在这以前,中山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如何,是否具有反帝思想,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讨论。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提出问题,并获得教益。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卫国战争的胜利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苏联国民经济的战时改组,迅速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使其能充分地调动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战争,是战争胜利具有特殊意义的因素。本文着重谈谈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国民经济的改组问题。一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的人力和物力,利用早已开动了的战争机  相似文献   

17.
1884年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正义的援越抗法的民族自卫战争,是“吾国第一次与外人宣战”,也是中国海防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战争。它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与洋务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就二者的关系,谈几点看法。中法战争前前后后二年,经历了大小十数次战役。史学界多认为中法战争以中国不败而败而结束。事实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姜长宝 《南都学坛》2000,20(1):80-81
一、对国际形势实事求是地判断和分析是制定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改革开放以后,我党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了国际形势,认为进入80年代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的人民不希望战争,第三世界的力量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中国希望世界和平。邓小平讲:“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1](P57)…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大力倡导下,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但是,对邓小平这一重要论断,一些同志至今还存在一些困惑和疑虑。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如何理解“两个第一”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人的因素第一,世界上只有人是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都是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后金川地域社会重构背景下,有超过5000户主要来自四川内地的汉人,相继以兵民屯田、流寓懋迁等形式迁入金川五屯,在大小金川河谷两岸形成了颇具人口规模的汉人聚居区,其人口逐渐占到当地总人口约七成。这些汉人移民不仅支撑了金川地区的长期稳定与社会安宁,而且也促使当地经济社会得以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并推动金川地区多元文化共存交融、多族群共居社会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