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一段“长安仗剑又庭内花开”的故事,伴随周杰伦的《菊花台》,说由道尽了一段宫廷中人的人生命运。母后:很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大王子: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两种不同性格、不同人生观的人,对同一问题的阐述角度也不同。母后的叛逆与大王子的软弱均由此彰显。现今社会里,人们似乎更愿意采取一种折衷的态度,比如“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显然,影片中的母后和大王子在人生态度上各自走了两个极端,只是有一点值得深思,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影片中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最终的命运却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正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孟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可谓纯良,人的行为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品性。笔者认为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应从幼儿阶段抓起。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然而,人的各种习  相似文献   

3.
人人都渴望成功,都追求成功,那么,什么是成功?有人说成功就是被肯定,也有人说成功就是取得骄人的成绩,更有人说成功就是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很高的社会地位等等。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阐释。在我看来,成功就是走过一段历程,走向美梦成真。 跨出成功第一步则是需要我们有积极的思想观念,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即: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人的思想产生人的行为,行为坚持下去便养成人的习惯,习惯再保持下去则形成人的性格,而性格最终影响甚至决定人的命运。那么,积极的思想产生积极的行为,积极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导致良好的性格,好的性格造就好的命运,即成功。反之,消极的思想产生消极的行为,养成不良的习惯,形成不好的性格,从而大都导致坏的命运即失败。所以,成功与失败,主要的不是看运气,更不是看条件和背景,关键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积极的思想观念引导人走向成功;而消极的思想观念导致人走向失败。明白了以上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看到积极思想观念在成功与否的问题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金烨 《成才与就业》2011,(17):35-35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经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于职场人而言,好的工作习惯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下面是职业指导专家列举的几种好习惯,看看你具备了几条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哈代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是明显的,对其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分析可为此提供个案视角。从小说主人公亨察尔与古希腊神话人物俄狄浦斯的故事模式的比对,可以看出哈代对古希腊命运悲剧遗绪的继承,可以看出主人公亨察尔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命运悲剧;通过对亨察尔这一形象的重新解读,可以从四种原型模式来观照《卡斯特桥市长》。  相似文献   

6.
人的意念决定着他将吸引来什么样的宇宙能量,这种意念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财富、精神面貌,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揭示的规律。这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股市。  相似文献   

7.
正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反复训练,逐步养成的。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则可以内化为积极的心理定势,形成优良品德,构筑起人格的长城,使人终身受益。个人认为,不妨设计"一刻钟"德育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突破口。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希腊悲剧常常以表现人的努力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之下的无望作为主题,因此又被称为命运悲剧,一般写主人公与命运做着艰苦的斗争,并在命运之中苦苦挣扎。在当时人的眼中,命运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支配人,支配自然,支配一切生灵,甚至还可以支配神。命运是一种无上的力量,不可避免,也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9.
有位著名作家说过,性格决定命运。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可以分为外向与内向.并具有开朗与忧郁,应变与固执等特征。性格具有与生俱来的因素.也有后天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可变性。所以,性格对人生的影响很大.同样对留学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的小说中通过道具就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不同身份与性格甚至是最终命运。《祝福》里面的祥林嫂最后一次到鲁镇时拿了根下端开裂且比自己身体还长的竹竿,正是她此刻处境与未来命运的征兆;《药》中的人血馒头、《风波》中的辫子和《秋夜》中的枣树等都具有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鲁迅特别善于将一种常见的事物作为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道具,激发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1.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时间价值观是个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时间重要性的稳定态度和观念。时间价值观含有时间资源观、时间效率观、时机观、时间顺序观等方面的意义。时间价值观的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时间价值观受社会文化传统、个体的年龄因素、个体性格、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对时间价值观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东帝汶1974年到2002年走向民族国家进程的历史发现,东帝汶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大的国际环境和大国力量所塑造的。非殖民化浪潮、葡萄牙新政府的上台、印尼的入侵、美国等国对东帝汶的漠视、冷战的终结、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等先后成为塑造东帝汶命运的因素。甚至东帝汶人的团结反抗也是被印尼的高压所催生的。  相似文献   

13.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诗歌理论。但无论是言志说还是缘情说,都只是对诗歌的片面认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算是较为完整的诗论。但二者的关系却并非是平行的、对等的,即二者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诗歌的本质,而是因为它们在纵深向上,在不同的层面上揭示了诗歌的产生及其本质。对于诗歌的产生而言,言志说揭示了其充分条件,缘情说则指出了其必要条件。而对于诗歌的本质而言,从言志说到缘情说,是人们对诗歌本质认识的一种深化。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从流到源、由表及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教育工作者强化自身道德修养,是“净化”校园的重要措施。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塑造灵魂的学校更要强调修身。修身是完善整个人;修德是完善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修智是不断学习,学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增强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修为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生活作风是教育工作者政治品格、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在生活中的综合反映,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斯列传》是《史记》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以往研究的关注点总落在司马迁刻画李斯这个人物的艺术手法上,而往往忽视了该传的结构特色及以王业为中心的本旨。本文从该传"五叹"、"五书"的结构人手,深入剖析李斯的性格,并分析其与秦王朝命运的联系。由此来观照司马迁是如何实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盲"这一宏愿的。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在批判佛道生死观、继承儒家传统“三不朽”的生死观的基础上提出“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的“新三不朽”说,认为“修身”是“施事”和“见言”的前提和根本;世人又常存“施事”和“见言”难以得兼的尴尬和困惑。欧阳修以一个文学家的眼光,独具慧眼地看到了“见言”对于世人实现生命之不朽的重要作用,因而高扬文章之于主体的生命意义,这是欧阳修生死观最明显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之一,它内以修身,外以致用,以独特的运动风格和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本文着重研究练习太极拳对培养大学生人格修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奋嘉 《南都学坛》2003,23(1):49-5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冷美人”。冷是她性格的基调 :从她的冷出场开始 ,她的住所、服饰 ,甚至生病吃的药 ,都与冷有关。她深谙关系学的奥秘 :对上 ,讨好贾母、王夫人 ;对同辈 ,关怀教导 ,济困扶危 ;对贾宝玉 ,若即若离 ;对丫头拉拢收服。薛宝钗性格形成的过程 ,是以理抑情的过程 ,最终是情的冰结 ,这是社会家庭环境与个性气质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对命运的思考是与对人的本质的思考相随而来的,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司之谜;命运是先验性、不可抗拒性和后验性、可抗拒性的统一;认识命运要坚持既唯物又辩证的原则,把握命运要有生活在现在的态度,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从天理与善恶关系的角度看程颢与程颐天理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颢的天理与气为一体而尚未能分离,故而在程颢看来,气的善恶必须由理的善恶来负责。程颐则放弃了其兄理有善恶的观点,而将以善镇恶之理发展为纯善无恶之天理。此即将天理与气区分开来,理不再对气的恶负责,从而将恶的根源完全推给了气。这样,程颢与程颐的学术重心便很不相同,程颢的天理与气一一对应,故而其理与气关系的问题不多,主要的问题在于天理与性的关系问题,即天理的善恶如何经心性拣别而形成善性的问题。程颐则已解决了此一问题,其“性即理”将性与理直接贯通,其学术的中心在于如何处理理与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