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中国在东亚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胡椒进口贸易.在进口与本土化种植的推动下,胡椒的流通与消费在国内广泛展开,由奢侈品一举变为日常用品.胡椒与明代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在商贸、饮食、医药、军事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小小胡椒见证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化潮流.  相似文献   

2.
明代,香料沿着新开辟的商路,通过朝贡贸易与私人海上贸易的形式流向中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烹饪、宗教祭祀等领域。一些香料植物被引种到国内,这也是香料作物本土化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一些产自中国的香料,则通过丝绸之路商道,流向中亚、西亚等地。这一时期"一带一路"地区香料的双向流动表明,民众生活所需是海外香料持续流向内地的强大驱动力,这一过程本身就包含有中华经济对外开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田赋制度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主体,它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选取中国古代田赋制度发生重要变化的明代进行分析,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分别对明代田赋负担变化、田赋负担的区域差异变化以及田赋负担对明代社会主要生产要素人口和土地变化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达到对明代田赋变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定量化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姚正武 《学术研究》2000,(7):109-113
文学史上,人们对明代复古与反复古运动“二事根本抵牾,竟能齐驱不悖”颇感困惑。本文试图从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文化的比较中找出二者的同一性它们是反封建、反理学的双刃剑,是有中国特色的人文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明代亚洲部分外国来华留学生参加我国科举考试的概况及其影响作了分析 ,着重论述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对越南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 ,并进一步对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部分国家的影响方式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6.
时晓红 《文史哲》2002,(4):141-145
明代中日勘合贸易的兴始和断绝 ,都与倭寇问题相关联。永乐年间 ,明廷希国以勘合贸易换取日本政府对倭寇的抑制 ,然而 ,由于日本政局的变化 ,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并导致了勘合贸易的断绝。宣德八年以后 ,以消弭倭寇为切入点 ,中日勘合贸易再度恢复 ,由于在勘合贸易中日本实际上占据着主动地位 ,使勘合贸易成为明朝沉重的包袱 ,并最终因倭寇问题导致了嘉靖年间勘合贸易的再一次断绝  相似文献   

7.
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万明 《河北学刊》2004,24(3):145-154
晚明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重大变迁;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明初,白银并非合法货币,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初步奠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事实并非如既往所认识的,是西方东来导致了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衔接起来。从时间和动因上看,中国的社会需求曾直接影响了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开发,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并为整体世界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当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世界之时,世界经济体系不是西方创造出来的,而是世界各国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8.
宗韵  胡琴娥 《兰州学刊》2009,(7):200-202
“门当户对”,是中国古代家族间通婚结亲的理想。不过,从事实来看,“竹门”与“木门”也有相互的吸引力,双方地位不等的婚配在明代时有发生,且这种缔结婚姻的结果往往可以带动两个通婚家族地位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9.
尼姑属于一群脱离尘俗、皈依佛门的出家人,理应与世俗隔绝,不再留恋红尘,在庵院中与青灯、佛卷、木鱼为伴,过一种宁静的清修生活.明代尼姑尽管在整个尼姑群体中仍不乏恪守佛门清规之人,但在与世俗民间交往的过程中,尼姑的恋世情结日深,宗教情感日淡,进而出现了超脱佛门樊篱的"淫尼".这不仅是明代宗教史上的新动向,而且与明代佛教的世俗化倾向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有关国家与社会的理论主要是西方的理论.那么,如何构建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理论?我们的基点必须建立在本土历史经验之上,质言之,即实证研究.从学术史角度来看,不仅需要突破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高度一元化模式,也要突破现代西方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模式;既要避免国家至上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倾向,也要避免社会至上的以社会为中心的倾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在理论上需要关注三个关系:第一,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关系;第二,国家与社会具体问题与重要理论问题的关系;第三,明代中国与世界,也就是全球化开端之时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网巾,因其有"天下一统"和"改易胡风"的政治寓意,在明初被统治者推广而流行全国。它一般被衬于帽下,具有束发、遮盖白发等功能,是明代男子首服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在流行、发展过程中,因其"人无贵贱皆裹之"的特点而得以在明朝中晚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实现商品化,在社会风尚的变化下质地日奢,并随着思想文化的日益开放而成为男女传情和表达情感的重要信物,至明朝覆灭后,因为网巾的独特社会地位又成为思念故国的符号。网巾与明代社会变迁的关系体现了服饰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照。  相似文献   

12.
展龙  吴漫 《兰州学刊》2006,(12):178-179
适应新的社会历史的变动,明清文化在沿袭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之时,也表现出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宋明理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带有浓厚的反传统精神和冲击封建网罗的启蒙色彩;复古思潮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和整理蔚为风潮;“西学东渐”,形成中西文化汇合的新阶段;传统文化的专制程度日趋加强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官员终养制度由来已久,最早出现于西晋,为后世所沿袭.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提倡孝道,对该制度加以沿用和完善.由干政治、社会等因素制约,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并非墨守成规,而是有所变通和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朝廷、当事官员的需要.当然,终养制度也存在一些漏洞,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博 《中州学刊》2012,(2):142-147
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是传统思想与反传统思想交汇碰撞的时期。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育、商人资本实力等方面,都较以往社会有了很大提高。在此背景下,商税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在当时的经济思想领域中,丘浚、王夫之等思想家对征商纳税提出了一些较前代更为详细、丰富和具体的看法。总的来说,明代对商税的讨论主要围绕当时商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重复征税、私征严重、漏税频繁等展开,对开征商税的合理性、征税方式与商人管理、海关税收等方面也有论及。  相似文献   

15.
张然  曾庆贺 《理论界》2007,3(10):172-173
被称为20世纪第五大发现的徽州文书,其内容是以徽州籍平民家庭为主体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商业经营、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具有原始性、唯一性、民间性、真实性等特点,对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运用“二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徽州文书的考察,具体分析明代商品经济观念及析产分居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我们认为明代的徽商用“迭相为用”的功名观代替了“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功名观。在析产分居理论上,则用民间的“常理”代替传统儒学的“天理”。阄书和产业批受是明代徽州地区处理家庭财产的两种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利华 《船山学刊》2009,(3):177-180
占城为印支半岛古国。今属越南。本文依据明朝实录、文献和档案中记载的数量极少的相关史料,对明代占城向中国遣使修好的过程进行考证,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明王朝与占城外交关系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的救灾思想由来已久.到明代时期,中国传统的救灾措施趋于完备,救灾思想趋于成熟,不论是灾前防御思想还是临灾救治思想都十分完善严密.灾前防御思想主要有仓储备荒思想、发展经济备荒思想、祈攘思想;临灾救治思想主要包括积极完善地救治思想和顺天应人的弭灾思想.  相似文献   

18.
明代流传的"小曲"、"小唱"、"时调"、"俚曲"等统称明代俗曲。明代俗曲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文字文本和少量的音乐曲调,构成了明清史和中国传统音乐中弥足珍贵的俗曲文献。本文即是对明代时期俗曲流传过程中,那些遗存的俗曲文本,刊行俗曲的文献,记载俗曲情况的文人笔记,著作的序、跋,以及至今犹存的各种俗曲专集,包括曲谱文献的遗存等所做的分类阐述和研究,继而最后对明代的俗曲曲牌进行了全面统计。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之一 ,明代的商业与以前朝代相比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明代的商业文化随着明代商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成熟 ,并对明代的商业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明代科举制的发展及其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科举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阶段,对当时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在发展中主要着眼于追求程式的客观公正和强化思想控制,而忽视了所选士子的实际素质是否适应做官行政的需要,铨选中因过分重视出身又导致了进士身份贵族化的倾向,更把科学技术长期排斥在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之外,故对当时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