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主体力     
主体力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诸能力的总和.根据不同标准,可把主体力划分为:认识力、审美力、实践力;自然力、知识力;个体力、集团力、社会力和人类力.主体力是生产力要素之一劳动者的本质.主体力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是理性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理论形态中的主体间性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交往实践论形态的主体间性思想是比较合理的思想,其他形态的主体间性思想都有不可克服的困境,而且以它们为指导的教育实践也有一系列的问题.交往实践论形态的主体间性思想所理解的交往模式不仅仅包括"主-客-主"模式,还包括"主-主"模式和"主-客"模式,忽视或简单整合其他模式都是不妥当的.在现今,主体间性教育应以培养世界历史性个人为目的,因而其主要模式应是"主-客-主"模式,但也不能简单地拒斥"主-主"模式和"主-客"模式.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交往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下,人们只看到交往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其目的性价值,致使交往教学发生质变,忽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使教育呈现占有式教育、单一主体观、师生关系扭曲、与生活的断裂等缺陷.在"主-主"关系模式下的交往教学是对传统交往教学的超越,在主体间性视域中,交往不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目的.  相似文献   

4.
日语被动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核心就是动作主体表现的不同.而句子结构、动词的意义、受动者所受的影响及助词「ニ」「力ラ」惯用型「ニヨツテ」本身具有的特质都是决定被动句动作主体表现的因素.真正认识动作主体表现的不同对加深理解被动句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主体性的视角来审视广告传播中广告的制作及运作原理,探究在这个符号传播过程中,信息两端的主体,即广告发出主体与接受主体,怎样以不同的方式来构建不同的"自我".人是"自为"的意识主体,由自我分化而来的主、客二我,决定了主体所扮演的既"为世"又"在世"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在旧的经济体制下,人的主体意识受到了局限与抑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将会极大地唤醒和提升人的主体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破除了人们对自然力、神和天然首长的迷信、依赖,激发主体的自我意识,产生为个人、团体和国家利益奋取的动力。商品交涣的平等原则,为人们效关系提供了一个客观化统一尺度,超越了主奴模式,解除了人身的依驸关系,强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机制打破了安贫乐道的惰性,在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重建中强化了主体的开拓创造进取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唤醒和提升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批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保证主体意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奴关系的辩证法主要经历了从黑格尔、萨特到法农的衍变历程。黑格尔首次将主奴关系的欲望辩证法引入主体的认同机制,将主体的认同与他者密切关联,而主奴关系的辩证法则是主体认同的普遍性机制。萨特秉承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的基本观念,将“凝视”揭示为一种人类本体论上的敌对关系,主体是在他人凝视的眼光中来完成自我塑造的。法农则将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萨特的凝视暴力理论直接运用于后殖民的批评实践,开创了其后的后殖民话语潮流。  相似文献   

8.
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发展和中后期发展两个阶段,早期罗马法上的民事主体制度是由家族主——家父构成的,家族是罗马法上的政治单元,个人的身份被家族吸收;而到罗马法中后期,家父权受到削弱,随着子女地位的提高、奴隶的解放,个人成为了民事主体,这也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表现之一。而且,罗马法上还出现了团体这种民事主体,成为了今日法人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文学理论主体与客体的区分,是认识文学理论活动的一个前提.作为研究者的文学理论主体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文学理论家在研究过程中的致思方式,至少可以从理性思维、能动性、问题意识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他们的主体特征与素质修养,也会影响到文学理论研究的方式、过程与结论.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以主体为本位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主体本位教育观.本文从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提出主体本位教育观的历史必然性;从主体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了主体本位教育的本质内涵;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如何确立主体本位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暂予监外执行是维护国家刑罚权威,彰显人道主义色彩的举措,有利于维护罪犯的人身权益.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多元审批主体的存在,产生了执行标准不统一、行政执罚机关自我审批程序设计不合理、检察机关监督的广度过窄和深度过浅、刑期计算难等问题.厘清暂予监外执行的性质,是确定由哪个机关作为单独审批主体的前提.因其性质为司法权,采取法院为暂予监外执行单独审批主体,检察机关监督法院审批过程的权力配置的方式更为合适.此外,还应当以审批程序多元化、参照羁押折抵管制刑期的方式计算刑期以及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力等作为配套措施,以发挥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最大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确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情趣的激发,有助于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三大精神的培养.组织自主活动是培养主体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理论是当代哲学的热门话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主体间性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模式,从根本上重置了师生关系。应根据主体间性理论转变过去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主-客模式观,创建二者平等、交流、共享的思想平台,运用主体间性理论对辅导员工作模式进行重新认识,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主体教育是跨世纪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主体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从主体教育的本质、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和特点四方面阐明主体教育和心理学的紧密联系,心理学是主体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强调主体教育要进行主体性心理结构的建构,要以"教书育人,育人育心"为本,在教学上要体现主体转换的心理基本模式,要解放个性,以塑造个体人格为核心,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体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主体理论与其他的主体理论有着重大的区别,其原因在于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体理论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有机构成;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是其主体理论的基本规定.具体而言:马克思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剖析感性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异化及其扬弃,初步确立自身主体理论的唯物主义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入分析了实践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历史样态,使得其主体理论获得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与论证;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结合货币与资本考察了现代主体的真实本质与存在样态,从而完成了自身科学的主体理论建构.通过文本和思想史的考察,对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主体概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主体和主体作用问题,是中国哲学界近几年来的一个热点.本文就此谈些个人看法. 一、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什么是主体?“主体是人”①,“人始终是主体”②,是“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③.这里的“人”是指什么?是指“个人”还是指“一般人”?是指人的思维还是指思维着的人?对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有一个代表性的公式:主体=人=个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口语学习成效的五个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力、可变性、可变条件。通过理论和实践客观分析了学习的主体和客体在五个因素中分别所扮演的角色 ,指出口语教学中客体为可变量 ;主体自身的先天条件对于学习成效具有制约作用 ,但其努力程度则是决定学习成效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选取10家样本主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探究多主体协同参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模式.研究表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由产业规模、产业特征、政治约束、经济约束、社会文化约束、产品功能、消费形式、品牌形象重塑和组织关系重塑9个主范畴构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过程是品牌要素汇聚与传递的过程,主体间的品牌要素资源势差和利益差异为要素的汇聚提供了可能性与动力;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主体协同模式和以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下的自下而上的主体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主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律概念,在格维尔茨的权利结构要素中,位列第一的就是权利的主体。同样,对于和平权而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和平权的主体问题。文章认为,和平权的主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主体是个人,这是和平权的基本而首要的主体;第二层次的主体是民族、人类这些人的共同体。而和平权的义务主体只能是国家。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我国法律规定不尽一致,学者们的看法也不相同.其实,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形式上是农户,实质上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而以其他承包方式以及流转、继承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则具有复杂多样性.我国物权法应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基础上完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及相关方面的规定,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对权利人权益的保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