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相声最初混杂于众多说唱艺术形式当中。清朝末年八角鼓艺人张三禄第一个采用"相声"一词,并将其搬上表演舞台。之后相声经过朱绍文、"相声八德"等几代艺人的加工创作,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外部因素分析看来,多重的文化背景是促成相声艺术产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幽默诙谐的满族文化赋予了相声幽默的灵魂和乐天的气息;纷杂多彩的市民文化为相声的创作提供了故事素材和叙事场景;北京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天桥和茶肆酒楼等为相声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空间与渠道。  相似文献   

2.
相声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典范,现代相声仍是当今娱乐主流.然其开创者究竟为谁尚存争议.现在公认:张三禄因是最早的相声艺人而被认定为创始人;更多的认为"穷不怕"广收门徒、创建了完善的相声派系、倡导组建了相声行会,才是真正的现代相声"祖师爷".但两人都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现代相声艺术和意识,缺少成功的典范作品,名难其实.而"相声八德"则以成熟的艺术形式和自觉的意识真正开创了现代相声时代.  相似文献   

3.
相声是中国喜剧的典型代表,一直被定位在“语言的艺术”,事实上它不单纯是一种语言艺术,其艺术本体介乎表演艺术和叙事艺术之间: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其戏剧情境极具开放性,表演元素兼容并服务于叙述元素;它包含了叙述体和戏剧体并存的两种结构;相声演员将叙述者和角色集于一身。总之,相声成为兼容了戏剧体和叙述体成为典型的兼体艺术——“叙述体戏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举例分析了奇志大兵相声中运用得比较多并且对其相声产生幽默效果至关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仿拟。奇志大兵相声中仿拟的类型以仿歌曲、仿词为主,以仿成语、仿名句、仿语体为次。奇志大兵相声运用仿拟修辞,收到了良好的娱乐效果,并揭示、鞭挞了社会假恶丑现象。  相似文献   

5.
论苏词的反正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史的高度看,苏词的贡献在于把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从绮艳的花间小径拉回到民间词所铺就的康庄大道上来;苏轼“以诗为词”的本质,是向诗骚优良传统的反正;苏词的反正之功,从根本上讲,在于它揭示了文学发展和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自立与真情”。  相似文献   

6.
论侗族《约法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真正的民间文学领域中不曾多见,越是古代越是这样。本文所论侗族《约法款》,便是一部富有艺术色彩的民间法典。一、《约法款》的产生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自治和民间自卫的社会组织形式。款词,最初是一种与侗族古代社会款组织有关的民间念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侗族民间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7.
史诗《格萨尔》说唱音乐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萨尔》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 以浩瀚无际的篇章,生动的战争描写和人物 的刻画,反映了藏民族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它 是藏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代表 作,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古代 藏民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长期以来,《格萨尔》主要以两种形式在 民间流传。一种是通过记录整理成文学,以 手抄本和木刻本的形式;另一种是经过民间 艺人的说唱形式在民间流传。而后一种是主 要的流传形式,它直接通过民间艺人以说唱 表演来继承和传播,成为《格萨尔》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格萨尔》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 力和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说唱  相似文献   

8.
“清空”主要是指一种清雅峭拔、蕴籍空灵的艺术境界。姜白石“清空”词风的形成,既与其幽怀冷落、雅致超凡直接相关,又同它善用提空描写、以健笔写柔情、锤炼清劲灵动之语以及将情化景以景托情等艺术手段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9.
《花间集》对民间曲子词过渡到文人词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花间词”既有文人“长短句之诗”的文学性,又具有民间曲子词的娱乐性,欧阳炯提出“诗客曲子词”这一称谓正好揭示了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民俗学简介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传说、口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它包含着一个民族未曾记录下来的传统。“民俗学’(folklore)一词是十九世纪英国学者汤姆斯(W.J.Thoms)提出来的。对此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他想用这个词去替代一个从拉丁语演化来的术语popular anti-quities(民间流传的古代风俗),另一是说他想用这个词去取代在农民的传统中幸存下来的早期文化的智力“遗留物”(intellectual“remains”)。  相似文献   

11.
试论相声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是民間口头艺术,是曲艺中的一种,具有不同于其他曲艺形式以及文艺形式的特点。相声艺术的特点是:通过足以引入发笑的“包袱儿”来暴露事物矛盾,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毛主席指示我們:“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艺术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統一。”这是評价一切文艺作品的正确标准,对相声艺术是完全适用的。什么是相声的內容呢?在今天,就是革命的政治,无产阶級的政治。什么是相声的形式呢?就是引人发笑的“包袱儿”,就是构成“包袱儿”的語言。从这个意义上說,相声是語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敦煌歌辞、敦煌词、民间词与文人词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敦煌写卷歌辞称呼的不一致,反映了学术界和词学界对这一研究对象的概念及内涵的体认与界定上的分歧与模糊。本文对敦煌写卷歌辞从名称、概念、内涵到作者及作品重新进行了一番梳理、界定和考辨,认为“敦煌歌辞”、“敦煌曲”与“敦煌词”或“敦煌曲子词”有别,“敦煌词”也不能等同于“民间词”,“民间词”与“文人词”既有区别又相联系,并就敦煌歌辞中的文人作品进行了更全面更明确的清理、推断与考辨。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传统艺术遗产宝库,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深为广大人民所喜爱。长时期来,流传的艺术谚语,就是传统艺术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旧社会,广大艺人生活贫困,没有学文化的条件,因此用文字总结为理论的东西不多,而多是以艺谚的形式代代相传。特别是民间艺谚,几乎全部都是艺人们创作经验的总结,是传授艺术技法的口头教材,它体现了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有丰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体现着艺人们的智慧才能。按照艺谚所创作的作品,通常总是含有民族、民间传统特色的。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文化报》载,姜昆和唐杰中在1992年春节晚会上原准备说一段获奖作品,但有同志好心地提醒他们:“你们连续五年的作品都是讽刺揭露型的,今年还一定要上这样的作品吗?”于是他们仓促改上了艺术上不够成功的《美丽畅想曲》.文章还提到一些电视剧、相声作者,为着同样的原因,“用心良苦”,非把  相似文献   

15.
相声作为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其修辞格的运用与书面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对双关修辞在相声作品与书面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相声双关修辞既显示字面意义又揭示强调意义、表达上直接鲜明、形式上灵活多样的特点,为欣赏和创作相声作品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引言 艺术,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后汉书》(安帝纪)和《晋书》(艺术传)等书里就看到了。它的广义是指一般的技艺和学术,狭义则指咒术、占卜术等,同我们现在使用的“艺术”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艺术”一词,是在明治维新后被广泛运用的英语的“art”或德语的“kunt”的译文,不管是在本文或现代日语中所使用的“艺术”一词,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相声作为颇具民族特色的喜剧表演艺术,其成功效果的获得与其内容得以传达的语言符号应该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相声利用汉语(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及汉字自身特点构拟成的“包袱”,从而揭示了相声艺术与汉语言文字符号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北宋词的发展流程看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田维瑞一宋人论词,注重“雅”、“俗”之辩。柳永欲把词引向市井,还原于民间,遽遭士大夫文人朝野相讥,遂误终身功名。崇雅,皆以《花间》为正宗,视温、韦为鼻祖,北宋以至于后世遂形成一种习惯定式,视词为艳科,“侧艳小技”,...  相似文献   

19.
宋代宫廷花鸟绘画承袭五代余绪,以"富贵"为特色的黄氏绘画流派为宫廷主流,以"野逸"为风格的徐氏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民间,但两种风格的绘画在宫廷绘画实践中已有妥协互动趋势。活动于北宋中期的长沙艺人易元吉,既是一位优秀的民间画师,又曾征召入宫廷绘画,开创了宫廷花鸟绘画与民间花鸟绘画成功互动的典范。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与这种艺术上的不同流派之间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舜为何又叫“重华”@苏燕$大庆石油学院人文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李德民$大庆石油学院人文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舜”是何人?“舜”和“重华”这两种称呼谁先谁后?“舜”一词为何意?“重华”一词又为何意?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本文认为“重华”的称呼在先,“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