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分析和研究转型期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而理性观的引入,是认知转型期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关系的重要方法和视角.通过比较考察可以发现,理论理性的法治观倾向法律万能,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社会规范存在的意义及功能;实践理性的法治观则承认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在性质上的一致,不同之处仅在于法律比其他社会规范在保障确定性和可预期性方面效果更强,并认为法律只是其他社会规范不足的弥补而不是替代,且法治的进步依赖于其他社会规范尤其是社会道德的完善和进步.立足于理论理性、实践理性视角,对于我们认知和理解现代化进程中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形态具有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2.
政党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政治惯例与习俗、政治契约与政治默许、政治伦理三种形式.政党社会规范与政党法律规范、政党内部规范具有不同的形式特点、效力范围与实现方式.政党社会规范主要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其核心价值.从功能看,政党社会规范是政党法律规范与内部规范的重要历史来源与现实基础;现实政党政治秩序的维护与构建,单纯依靠法律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规范来维系;而且,政党社会规范与社会正义密切相关,事关政党政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技术成为社会规范的现象日益普遍。技术与法律相互依存,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调整着人们的行为,参与财产、利益和各种权利、权力的分配。技术作为社会规范发挥效用较之法律具有更为直接、准确、经济、高效的优势。但技术作为社会规范也有局限性,过分依赖技术来实施法律容易损害法律本身的尊严,而对技术的运用不加限制则会改变法律所追求的权利分配格局。技术保护措施作为数字版权政策的重要执行工具,既应当受到反技术规避规则的保护,也应当受到它的限制。美国和欧盟过于严厉的规则在给版权人提供强大保护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中国的反技术规避规则不仅失之模糊,而且某些内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社会规范可以大致划分为由国家供给的法律规范和由社会自发产生的非正式规范,其中属于法律规范的国家法制在法律规范乃至整体社会规范供给中逐渐占据了垄断地位,并且该垄断集中于中央层面,但由于集中于中央的国家法制存在过于抽象、滞后等缺陷,有必要从其他途径进行规范和补充。非正式规范虽然得到一时青睐,但是乡土社会正在消失,中国现代社会逐渐失去非正式规范普遍发展的条件。而地方法制却既能弥补中央层面国家法制的缺陷,又同样身为法律规范,适合为转型社会丛生的外部性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如果经过实质性和程序性的完善,可以成为中国法制最为得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律关系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 《齐鲁学刊》2004,(4):67-70
道德与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二者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传统康德理论模式,提出了内在的道德与外在的法律。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彼此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理论强调法律之道德性。这些观点,尽管都有偏颇,但毕竟为我们处理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场景。  相似文献   

6.
产权的界定与分配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文章通过一个村庄案例的分析,揭示农地承包权是如何被界定和实施的,从而理解实际运作中的产权规则的生成与表达;通过对法律、利益、强力、情面等四个关键变量的分析,认为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过程既是一个经济事件,又是一种法权关系,也是农民行为能力与社会规范构建的切实体现,并进一步强调了转型期农村产权秩序重构所隐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间“私了”现象的法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了”是广泛存在于民间社会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这主要归根于民间社会规范的大量存在。在民间社会中,民间社会规范所起的作用,是国家制定法无法替代的,因此出现了法律一元主义和法律多元主义的分歧,二者基于不同的立场对民间社会规范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经验表明,国家法和民间社会规范遵循着各自不同的逻辑,民间社会规范的“地方性”特点更为突出,在乡土社会和少数民族地区尤甚。因此,一味对“私了”现象强行打压和限缩是无效的,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制。司法过程便成为合理规制“私了”现象的最佳通道,经由这一通道,国家法和民间社会规范才有可能实现良性互动和重塑,才有可能共同实现法的应然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常的社会秩序、协调稳定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这种正常社会秩序和关系的建立,则需要由社会规范对之加以调整和控制。社会规范是人类活动的规则、标准,是在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基础上,在长期沟通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引伸概括出来的行为模式,它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社会规范主要包括习俗、道德、宗教、法律、纪律等规范,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规范体系。社会规范体系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这些规范是依次按历史发展顺序先后产生出来的。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发展,满足人们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9.
图腾意蕴、权力变异与原初政府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现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和史前史学等学科所提供的有关图腾意蕴的最新研究为依据,探讨了图腾意蕴的转换对社会规范从简单性到复杂化发展的深刻意义以及社会规范的发展对原始社会平等化的社会权力结构向政治国家等级化的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异所具有的推动作用。从图腾意蕴、社会规范和权力变异的逻辑关系中探讨原初政府发生的动力和过程,为政府发生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帝国主义"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重要趋势,法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联姻的结果。传统法经济学存在"法律中心主义"的色彩,只关注了国家立法,没有关注对社会秩序形成具有更大意义的社会规范。近二十年来,社会规范研究成为法经济学者关注的热点。社会规范是人们行为的规律性,违反就要受到社会制裁。理性选择理论仍然可以作为解释社会规范的分析范式,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信号传递模型可以恰当地解释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世纪目标。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进入一个更新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法治”就是依法而治,它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众所周知,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实施的。同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律更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强制性。法律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高于一切。每一位公民不论年龄、职业、民族、教育程度和经济能力如何,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要求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全社会才能健康而有序地持续地发展。当代大学生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栋梁和骨干力量。这一群体的法律素质如何直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雅华 《兰州学刊》2002,20(2):54-57
道德与法律是调整社会行为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 ,自古以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就存在激烈的争论 ,本文分析了理论界的不同观点 ,说明道德和法律冲突的客观实在性及根源性 ,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与法律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于法律规范的理解,既可以从法律理论的内部视角出发把法律规范理解为法律体系中的具体内容,也可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视角出发把法律规范理解为某种法律文化的产物。这就涉及对法律规范的"前理解",即特定法律规范所在社会中那种默认的社会观念(法律范式)。在对从资产阶级形式法到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转变的历史过程考察的基础上,哈贝马斯指证了"程序主义法律范式",试图为现代法律的反思性自我理解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在法社会学的视野中,社会规范可以统称为"法"。伴随着现代化的浪潮,我国法治的发展水平与立法体系的完备并不呈正比例关系,多元社会规范的冲突越发明显,从而造成了"越轨泛化"。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国家法"与"民间法"二元结构划分的偏颇,运用法律多元理论和位阶概念,我国现阶段社会规范的多元化可以界定为"国家法""团体法""民间法"的三元结构框架。这三种社会规范形成了四种互构关系: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与互动、国家法与团体法的冲突与互动、民间法与团体法的冲突与互动,以及国家法、团体法、民间法三者之间的冲突与互动。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根植于社会内部的传统性与移植于社会外部的现代性之间的兼容关系十分脆弱,规范冲突的实质是社会权力的变异、法律权威的弱化。因此,建构合理的社会规范体系需要在"国家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寻求内在的平衡,进而强调多元社会规范之间的契合与交融。  相似文献   

15.
张鹏  高凛 《理论界》2006,1(12):46-47
道德和法律作为人类历史上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与法律的断裂和错位,从而使“道德失范”成了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现象。因此,道德的构建必须以当代法律为参照,实现传统道德观的转型,并且使道德和法律保持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古代音乐与以规制礼俗秩序的法律一脉相承 ,理解音乐的发展史有助于理解法律的发展史 ,音乐的审美结构和技术发展型塑了法律的语言结构和节韵 ,法律成为保护音乐著作者权利的理性护身符 ,中西音乐的不同特性为我们正确对待西学东渐的法律 ,审慎建构中国法治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继传统司法三段论试图建构一个完美无缺的法律体系的努力失败之后,类型化的思维方式对完备法律体系的追求亦宣告失败。这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性,并将其理解成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相应的,法律体系的作用也由原来的为裁判提供裁判依据转变为作为法官裁判前见和评价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有规则的震动产生的声音或者乐音,能够提供人类听觉上的享受,用以表达人类的情感,是一种抽象的灵动的艺术。法律是一种公平规则,一种社会规则,以正义的存在作为存在基础。法律由一个国家制定再认可,规定了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法律这种社会规范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如此看来,法律与音乐处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地。法律是严肃理性的,而音乐是飘渺变化的。如果将音乐与法律"融合"在一起,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呢?是琴瑟和鸣地奏出高山流水袅袅余音还是导致一种无奈的最终裁判?  相似文献   

19.
舆论在社会中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中介作用。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一起构成社会规范与规范行为之间的中间地带,而社会舆论又处于社会规范与社会心理的中间位置,所以社会舆论在社会生活运行中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社会组织通过舆论宣传自己所建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引导人们自愿地遵守社会规范;而社会公众通过舆论反映自己的意见,影响社会道德、风俗、信仰,使社会规范成为自己所能接受的东西。二、摸拟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证券诉讼制度的发展表明,没有证据显示在转型之初法律必不可少,其他社会规范能够替代法律的部分功能;但随着转型向纵深发展,利益群体的兴起将提出改革和健全法制的要求,此时为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应当认真对待法治化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