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体功夫之辨是王阳明心学体系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王阳明吸纳了禅宗的思想并较为圆融的将其纳入到儒学体系之中。本文从致良知与四句教宗旨中的本体功夫论入手来探讨王阳明是如何通过援佛入儒来建构其本体功夫学说的。  相似文献   

2.
南宋著名思想家吕祖谦因为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而建构起他的"道与心一"的宇宙本体论,由此决定了他的心性气质"各有利钝"的人学本体论和"明心穷理"的功夫论,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求其放心"与"集义工夫"相结合的本体功夫论.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是上宗王阳明 ,并以其师刘宗周为中介 ,着重对本体系统的本体功夫论加以综合 ,而且在此基础上 ,去融合本体功夫论的观点 ,从而提出自己的本体功夫论的  相似文献   

4.
屠承先 《文史哲》2001,(5):69-74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倡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特色的“心即理”的宇宙本体论 ,决定了他的“人心本善”、“恶自偏失”的人学本体论和“格物致知”的功夫论 ,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以“简易功夫”发明本心的本体功夫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因为传统本身就意味着批判性的积累,然而它正如其他各民族哲学一样,逃脱不了对体用问题的探讨,或者说至少是要以某种体用关系为基础,这似乎是哲学的宿命。宋明时期的中国哲学的体用问题主要体现在本体功夫思想上。屠永先的《本体功夫论》...  相似文献   

6.
本体功夫范畴与体用范畴相连,是宋明道学把体用范畴应用到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学领域的必然产物;而本体功夫理论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心性学说有关,是儒家心性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明时期的必然结果.它们都与佛教哲学、道教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与佛教哲学、道教哲学既相排斥又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于本体功夫思想主要存在于宋明时期,所以我们主要把它放在整个宋明道学的范围系统和理论结构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体功夫思想的合理因素和现实意义●屠承先本体功夫思想的产生有它的理论渊源和社会背景,本体功夫思想的发展演变又有它萌芽(北宋)、形成(南宋)、成熟(明中期)、流变(明后期)、终结(明清之际)和余波(近现代)的历程,那就说明本体功夫思想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现...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的学术历程可分为"为学"与"为教"两部分,而在"为教"历程中,作为功夫的"静坐教法",曾被人与作为本体的"致良知"宗旨简单地加于并列.事实上,阳明的思想体系内含两个不同的系列:本体与功夫.本体是他的学术主旨和立言宗旨,功夫是实现立言宗旨的手段和方法.两个系列相互依存,但不能混为一谈."静坐"与"致良知"分属不同系列,二者之间不存在所谓"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体功夫之辨是王阳明心学体系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王阳明吸纳了禅宗的思想并较为圆融的将其纳入到儒学体系之中。本文从致良知与四句教宗旨中的本体功夫论入手来探讨王阳明是如何通过援佛入儒来建构其本体功夫学说的。  相似文献   

10.
11.
王夫之(1619——1692)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评论家,他在进行历史评论的过程中,也对史学的本体理论作出过许多论述,并自有一定的体系。《读通鉴论》中的《叙论》四篇俨然堪称古代精湛的史学理论名篇。然而,学术界对王夫之史学的研究,大多只注意了他的历史评论,而忽略了他的史学本体理论。  相似文献   

12.
13.
一部开拓创新的专著———评《本体功夫论》□黄华强本体功夫理论是宋明道学哲学精神的一个深层次的提升,一直来缺少系统的专门的理论研究。屠承先的《本体功夫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理论研究的空白,可说是为中国哲学研究开拓了一项...  相似文献   

14.
15.
一部具有创见性的佳作———《本体功夫论》评介●王步贵杭州大学哲学社会学系屠承先教授的又一力作《本体功夫论》于1997年后季付梓面世。北京大学德高望重的张岱年教授挥毫题写了书名,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立文教授为之作序,毫无疑问,这为《本体功夫论》增加光...  相似文献   

16.
17.
晚清小说理论在界别小说与历史小说与其它文学门类的同时,对小说的本体特征作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揭示,而以"美的制作"、"虚构性"、"繁言如画"和"近世性"等提法最有理论代表性.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对小说本体的认识,已从传统中突围出来,在对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的融会中,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伦理本体·方法作为具体世界的本体·方法,是受一般世界的本体·方法制约的,所以,伦理本体·方法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一般世界的本体·方法问题的解决。无论何种论理都只能是人的伦理,研究人的伦理必须了解人本身;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它有区别于其它物性的物殊属性——人性。因此,开拓伦理文化新大陆需要首当其冲解决的紧迫课题,就是世界本体·方法问题和人性本体·方法问题。一、新本体观:用系统论替换整体论和个体论探寻和追究研究对象的本体,是对一切理论思维“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亚里士多德)和“最高支撑点”的反思。然而,正如有的同志所言:“‘本体’和‘本体论’,是哲  相似文献   

19.
苏轼文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诗学本体意义上的艺术心理研究,他从创作的全过程探究诗学创作的艺术心理结构,诸如诗人与表现对象之间的空静、物化、神游的相契相融的特征,并且把自己的创作心理体验融会其中,因而使他的诗学本体艺术心理理论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创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著名的大学者王阳明,一生潜心学业,涉猎广博,思维精深,满腹经纶,成为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吸收、借鉴与批判前人学习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治学经历与哲学思考,架构起了以“致良知”的学习目的,“诗、书、礼”为核心的学习内容,“知行统一”为主体的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的学习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