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土族服饰文/李琪美(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人口19万,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地区、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差异,土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头饰土族妇女早期的头饰称“扭达”,式样有八、九种。用彩布、银、铜、金属长针、...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的土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的互助、民和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等地.土族服饰与其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紧密联系,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艺术状况与民族特性.本文通过对土族服饰特征的梳理,分析其服饰源流变迁因素,从而对影响土族服饰演变的因素做出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的土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的互助、民和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等地。土族服饰与其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紧密联系,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艺术状况与民族特性。本文通过对土族服饰特征的梳理,分析其服饰源流变迁因素,从而对影响土族服饰演变的因素做出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4.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历史和审美观念。本文就土族服饰发展源流、演变及特征进行分析 ,以期进一步探讨土族服饰中蕴含的原始信仰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青海土族服饰中色彩语言的民俗符号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青海土族服饰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色彩作为研究对象 ,从民俗符号学和象征主义的理论角度对土族服饰中的色彩语言符号进行解读 ,从而对土族服饰所承担的深层的文化内涵作一探讨。这也是对土族服饰文化从描述性研究到理论探索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土族头饰类别、制作技艺、装饰功能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蕴藏在土族头饰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土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土族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祖国的民间文化宝库。文章通过对土族民间故事的基本内客、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更多的人了解土族积极健康的思想倾向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土族扭达儿是土族服饰的灵魂。文章通过对扭达儿的考述,揭示其潜在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定民族的服饰能准确传达出这一民族文化体系的特征。本文以土族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现象社会学中的行为意义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土族服饰图案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的梳理,探索土族在民族过程中的具体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0.
土族不论男女,都讲究服饰。也许正是这种缘故,土族妇女精于针黹,擅长刺绣。土族的服装大都是自己缝制,而且制作非常精细。例如男子身上穿的绣花高领衣衫,领口图案优美,花纹细腻,色泽醒目。还有腰上系的宽布腰带两端也绣有精美的花纹图案。青年男女初恋时,姑娘送给小伙子的信物,往往是一条非常精致、漂亮的腰带。有的腰带需要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绣制一年多才能绣好。妇女所穿的各色斜襟长袍,领口有三、四层绣花的加领,每层加领都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成千姿百态的花纹图案,以及花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