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事件后,个别领导者害怕新闻媒体报道,致使流言、谣言引导群众的情绪,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财产损失。所以,提高各级领导者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势不可挡,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舆论也悄然发展。2014年开展的"东莞扫黄"事件引发了无数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事件和实体的空间群体事件是不一样的。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论事件,政府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把处理实体事件和舆论引导有效结合,防止舆论的进一步发展,维护政府形象和提升公信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极易形成网络舆论。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这种主导作用,使其占据网络舆论场的主导地位,值得深思。本文将在界定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性、影响以及网络舆论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初步探究政府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以期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韩芳 《经营管理者》2013,(7X):256-256
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与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变化息息相关。高校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相较于传统舆论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因此,准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网络舆论生成及传播的特点,有效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是高校危机事件应对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韩雪茹 《经营管理者》2013,(24):344-344
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媒介工具,由于网络自身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人们有效的有效舆论工具。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网络舆论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负面问题。分析我国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寻求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对策,对促进网络舆论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加强网络舆论的监测、管理、研判和引导,是政府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大课题。从理论上讲,社会变迁、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公民个体特征的变化等都为地方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困难。本文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探讨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机制建设和具体引导策略,以期对地方政府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新媒体下网络舆论引导新情势  相似文献   

7.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舆论场。无论是以党报、官方电视台、官方新闻通报为代表组成的官方舆论场,还是以都市媒体、网络、微博等为代表组成的民间舆论场,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都随时可能与我们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社会思潮乃至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砝码,砝码放在社会这架天平的哪一端,哪一端就赢得话语权。显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于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从基层来看,"风起于青萍之末",基层是社会、民生焦点事件的主要发生地,按照我们通常所说的属地管理,事件的处理多是由基层进行跟进、开展新闻发布、以及舆论引导和监管的。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舆论热点不断、众声喧哗的局面下,加强和改进基层舆论引导工作,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邢金祥 《经营管理者》2013,(6X):261-261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尤其对热点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舆论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乃至行为。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还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本文有必要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并努力探索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策略,以求为地方政府预防与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在发生一些公共突发事件时,网络舆论在事件的缘起、进程、控制上起到了“扩音器”、“助推器”的作用,对学生的思维、价值观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规范有利的网络舆论将有助于事件的妥当迅速处置,无序失范的网络舆论则会对事件的失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思政教育的视域出发,研  相似文献   

12.
对网络舆论的监测与管理,事关网络社会安全,体现管理者的社会管理能力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因此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建立社交子网、环境子网、心理子网和观点子网构成的舆论超网络模型来刻画网络舆论特征,使用超链路预测方法为引导对象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提出领袖引导模型对舆论超网络进行干预与引导,并进行模型仿真以探讨该模型的影响机制及模型参数变化对引导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领袖引导模型进行舆论引导与干预,不仅可以量化引导策略,更可以通过超网络内各元素的变化及连动机制,得到引导策略的作用与反馈规律,为引导网络舆论提供全新的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红阳 《决策探索》2014,(10):55-5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群体性事件已经不仅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以网络为载体的群体性事件接踵发生,而且形成了网络与现实交替影响、相互放大的特点,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密切关注。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各种信息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对现实中的事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增加了处理难度。这些频繁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给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高校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李倩 《管理科学文摘》2011,(35):150-150
近两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中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在互联网日益成为民众表达利益,宣泄情感,碰撞思想的舆论主渠道的时代,这些事件一方面表明了网络舆论的传播力量必须得到正视和重视,另一方面,则表明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必须采取积极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并对可能的发展作出评价,维护社会稳定和自身的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网络中出现的热点、焦点事件大多与社会民生、社会监督密切相关,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映,普通网民的诉求借助网络环境,在网络中形成一种超强的场效应,使得议题不断推进、更新,最后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推动事态的发展,影响舆论,改写事件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进性和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作为领导者,应该弄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和背后的真相,尽快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减少和避免此类事件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外网的不可控因素,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使企业的经济与声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交通运输企业在发展中面对职工思想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只有党政合一,才能避免思想政治工作"避重就轻",才能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兼顾到全体职工的利益。同时,做好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政工干部只有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掌握网络阵地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发挥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从而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真正为企业营造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白月 《领导科学》2020,(8):32-35
当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方面存在认识不到位、回应发声"时度效"欠佳、舆情应对处置不得力、舆论引导效果不够好、治理能力有短板等问题。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思想观念要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作为,工作方式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风险化解从应对在后变为防范在先,回应关切从瞻前顾后、遮遮掩掩变为抢占先机、应回尽回,舆情应对从查删封堵变为疏导化解,舆论引导从应景式的点到为止变为侵入式的掌握话语权,正面宣传要点面结合、精准有效,舆论环境要增强向心力、形成同心圆。  相似文献   

18.
近年,在我国一些地方,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尤以邻避类环境冲突事件为主。邻避冲突事件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公众的情绪因素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的情绪会受到公众对邻避设施的风险认知、社会信任、从众心理、社交舆论等因素影响,因此,邻避冲突的防治,不仅要重视对公众情绪的引导,还要善于从情绪影响因素入手,对情绪进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从发生的诸多重大网络群体性事件来看,网络往往是导致事件扩大化的直接推手并推动其朝着恶性化方向发展,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形成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给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稳定带来冲击。如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治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对新时期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