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代山水画的发展与中国的哲学文学密不可分,历史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观物心态,在山水诗山水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作用殊重。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人与自然“神契”之后搭建起来的心灵空间,作者借山水之形感发内在之情。由于中国文化中文学与绘画的联系,使得历代文人对绘画空间的理解是文学思辨式的延伸。在此为了辨明不同境界中空间维度与内在感受的关系,我们不妨还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为参照,以人的眼光甄别其中的差别。作品的境界与意义不同是因为作者视角有别,概括论之有三种视角可供参照:第一种视角: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做涉身处地的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代山水画的发展与中国的哲学文学密不可分,历史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观物心态,在山水诗山水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作用殊重.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人与自然"神契"之后搭建起来的心灵空间,作者借山水之形感发内在之情.由于中国文化中文学与绘画的联系,使得历代文人对绘画空间的理解是文学思辨式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的本质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人与社会的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的。本文通过观察人类历史各个阶段生产力发展情况来分析与之相对应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中筠 《领导文萃》2014,(11):26-28
<正>如何看近代中美关系?从1784年美国"皇后号"抵达中国以来二百多年来的中美交往历史看,结论是在中国近代与列强交往不愉快的、常常受欺凌的历史中,美国对中国的伤害最少,而总的说来,中国在这个关系中受益很多。最重要的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文化关系。与很多中国人的说法相反,笔者认为文化"渗透"积极面较多。这不仅与政府交往有关,更主要是民间行为。当然,反过来美国也从这个关系中得利。  相似文献   

5.
采英拾贝     
<正>美国人原来被欧洲人视为土气,自己也没信心。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高速发展,不少人觉得美国文化没教养,没国际范儿的优雅,到欧洲寻找。但从二战开始,美国一套就是世界主流,是最国际范儿的,就得按我的来。欧洲虽不高兴,但也没办法,只有认了。实力影响谁是国际范儿。——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第一,要让官员知道如果再靠食利在官场上要被淘汰,不是踏实不踏实的问题。第二,如果在转型中  相似文献   

6.
孙力舟 《领导文萃》2013,(20):40-43
国策:与霸主英国保持好关系 美国建国之初,国父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美国不应陷入欧洲大国的权力之争。对此,美国政治精英存在高度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与当时霸主英国的关系.他们曾发生过激烈争论。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当时美国与英国相比仍然弱小.是“一个伟大帝国的胚胎”,但英国是崛起中的美国的天然伙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生态和谐思想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也是对全球生态伦理的重新审视。我们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和谐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始终处于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8.
如何与中国共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欧亚大陆政治已经取代欧洲政治,成为世界事务的中心。当欧洲的战争明显地对美国构成威胁时,美国除了参与欧洲的政治,防止爆发新的冲突,或者防止出现一个敌对的欧洲霸权之外,别无选择。因此,在20世纪,欧洲的政治加速了美国对世界事务的参与。今天,欧亚大陆几个强国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全球稳定的关键因素。所以,美国的政策必须在构想上涵盖欧亚两个大陆,由特定的欧亚大陆的双边关系相互交织,构成一个连贯的战略整体。我们必须在这样一种广泛的欧亚大陆背景下处理美中关系,正确地评价其重要性。与中国的关系,必须和与欧洲、日本及俄罗斯的关…  相似文献   

9.
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欧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越大西洋的联盟是美国最重要的全球关系。它是美国参与全球事务的跳板 ,使美国能够在欧亚大陆这个世界权力的中心舞台上扮演仲裁者的决定性角色 ,并且创造了一个在世界所有关键的权力和影响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联盟。美国和欧洲成为全球稳定的轴心 ,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以及全球知识资本和技术革新的中心。同样重要的是 ,它们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民主制度的故乡。因此 ,如何处理美国与欧洲的关系 ,必须是华盛顿最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从更长远的观点看 ,政治上真正团结的欧洲的出现 ,将会导致全球权力分配发生根本性变化 ,并将产生像苏联的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球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美国、欧洲等超级大国遭遇了由去年的“次贷”危机引起的严重经济危机,并逐步波及到全球。在这种形势下,国际政治关系也进行了“大洗牌”,国际政治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然而在这场危机中,中国面临着机遇;同样,在这一变化中中国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1.
杨起 《领导文萃》2005,(9):43-45
6月16日至17日的欧洲理事会上,欧洲领导人无可回避地讨论了被法、荷公民所拒绝、旋即又被英国政府所冻结的欧盟宪法条约。欧盟宪法会不会推倒重来?德法轴心会不会断裂?欧盟的扩大会不会中止?这些都是会场内外的热门话题。当然,这些现实问题应该提出,欧洲领导人也必须回答。但在这些问题背后,却还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文化理念之争。这里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广义文化,如政治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等等,而不是狭义的文学与艺术。我们培养人,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生活的社会,到底应该把它改造和建树成什么样的社会?虽然常人不会像政治家或学者…  相似文献   

12.
德国波尔教授最近在东方文化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说,儒家作为人的学问,对我们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是欧洲学术界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儒家的人文文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和顺应。儒学的精神实质是承认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种潜在的向善意识,并派生一系列的道德观念(如守纪律、忍耐精神、和谐)和较高的成就意识如勤俭节约、强烈的集体意识等等,都有利于促进经济现代化。波尔认为,五四时代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决心抛弃自身文化传统,选择西方的意识形态。今天,中国…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国家一个多世纪的消费主义观念和行为造成的生态和环境的现实问题,推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和思想来自觉地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于是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相似文献   

14.
名刊要览     
《决策》2013,(1):16
欧洲化的美国过去三年美国领导人一直冷眼旁观欧洲应付欧元危机,他们毫不掩饰对欧洲人的蔑视。白宫和国会山无法相信欧洲政治家处理经济问题竟然如此无能,总是在最后时刻掷出短期补救方案,永远提不出长远的战略来解决单一货币的问题。这么批评欧洲毫不为过,但是现在轮到那些批评别人的美国人反省了。首先和欧洲一样,美国人也只会修修补补。美国的债务危机并非迫在眉睫,它要做的是应对税收收入和承诺支出尤其是医疗支出之  相似文献   

15.
张玉阁 《经理人》2003,(12):30-31
在哈佛商学院最近一次有关全球化的讲演中,John Quelch教授以“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作为结束语。他认为,在21世纪,对美国来说,与中国的关系将是最重要的关系。同时,他也认为中国公司将在市场国际化方面遇到挑战,这种挑战类同于美国公司在欧洲和亚洲所遇到的挑战——出自庞大的国内市场,进入品牌多和发行商多的海外市场。国际知名市场学专家John Quelch是哈佛商学院Lincoln Filene工商管理教授,是主管国际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16.
荷兰作为欧盟重要组成国,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新近荷兰政治发展与欧洲其他国家政治变动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狭义的文化是指政治、经济等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文化,也就是指涉及人类文化的文学,包括文学、道德风尚等精神方面的文化。而厦门作为一个注重经济与精神文化并存的一个城市,档案工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更是深入其中。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上看,美国将其对外经贸关系的重点放在欧洲和日本,今后十年内,这种情况也不会有大的改变。然而,随着美欧、美日贸易摩擦的增多及欧日经济的持续低增长,对于美国的出口来讲,另外一些国家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此前提下,美国确立了向发展中国家市场进军的目标,美商务部从世界发展中国家中挑选出了十个这样的国家,称之为“Big Emerging Markets”(BEMS,渐渐出现的大市场)。这些国家是:亚洲的中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成语则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瑰宝。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成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用得好能使语言生色、文字增辉。然而,作为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成语的价值远大于此。成语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的情况,通过它能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著述日渐增多。著名的语言学家、德国童话的收集者与研究者格林在其名著《论语言的起源》中说过: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过众多的思想体系和哲学流派,其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它将修身养性、治国齐家、为人处事、强身健体等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