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协同创新系统中,民办高校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未来民办高校组织协同应朝着矩阵式组织结构方向进行改革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了系统集成的思想,本文以协同学为基础,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分析了高校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复杂性科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具有自组织特征的"B-Z"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高校知识生产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构成的Logistic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与仿真模拟,讨论了高校三个能力子系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确定了主导能力要素的序参量模型,并且对我国31所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进行了验证性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过调整内部能力结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定量的分析视角与科学的政策讨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校作为协同创新主体为视角,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杰  罗骏 《决策咨询通讯》2022,(1):37-42,45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而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受到高校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宏观环境以及高校自身的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文基于PEST分析法、SCP分析模型、VRIO框架等方法,对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科技协同创新进行了战略分析,并从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组织特征四个角度提出了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科技协同创新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助推成渝地区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笑  朱彦奇  朱锐 《科学咨询》2023,(1):178-180
当前大多高校的人才核心素养培养更多是寄托在课堂教学领域,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学环境及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行业特色院校要形成自身的人才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应该融入行业院校的行业特色精神。本文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结合院校的水利特色背景,开发架构“问渠”系统,通过“问渠”的多功能途径来助力我校的人才核心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三地在产业上各有侧重。北京定位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其作用是升级并转型北京市既有产业结构、引领并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并带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参与并重塑国际分工。其理论依据是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创新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综合。所谓"高精尖"经济结构,"高"指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能起到高端引领作用;"精"指资源占用小、产值利润大,具有高效低耗特征;"尖"指科技品质优、创新特色足,可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它是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集合,内含着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绿色经济"四大特性"。考核评估要从科技创新度、财税贡献度、产业集聚度、地区辐射度、环境友好度"五维度"去综合衡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为根本目标,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协同创新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分析了协同创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间的关系,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主渠道与主阵地并列平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割裂了思政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影响了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高职院校应主动探索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建构全新的思政学习模式。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路径进行分析,进而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一体化、精准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非单纯的技术活动,而应与组织创新相互匹配、协同发展.针对此问题提出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测量维度,构建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模型,通过对347家高技术制造企业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路径和影响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向且直接的关联关系,建议高技术制造企业运用二者之间正向关联作用促进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织智力的关键影响要素,从智力资本的3个维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提出包括"组织智商"和"组织情商"的组织智力测度指标,并以我国9个公立科研机构为样本,进行了组织智力测度。样本数据显示,高智力的组织体现为组织智商和组织情商双高;智力普通的组织更多地体现为虽然组织员工能力很强,但由于结构资本的不协同而造成"组织愚钝"。由此得到结论,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协同关系是提升组织智力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为我们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新任务.我们将与其他行业高校一道、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出一条我国行业院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各高校开始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大陆相比,台湾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当前两岸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介绍了目前两岸高校合作交流的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针对两岸发展的新需求,为两岸高校合作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需要不断加强。本文在分析协同育人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协同育人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188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企业"、"企业-中介"和"企业-研究组织"等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显着的正向效应,而"企业-政府"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直接效应,但却存在显着的间接效应.研究证实,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其中 "企业-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效应最为显著.研究还表明,垂直和水平的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程度不同,同顾客、供应企业的垂直协同相比水平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曾 《经营管理者》2009,(22):291-291
本文首先论述了数据库营销的比较优势,结合高校营销环境,分析了数据库营销在高校的可行性,然后提出具有"高校特色"的数据库精准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孙伟琴 《管理科学文摘》2014,(21):135-135,137
实施"2011计划",开展协同创新,需要各高校打破传统人事管理方式,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本文就目前国内各高校面向协同创新而推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践进行整理归纳,希望能借鉴各高校先进经验,构建适应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机制体制建设是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任务,但当前高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约了协同创新,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动力机制、整合机制、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内部机制体制改革的相关建议,以期通过改革内部机制体制来促进高校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是高校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大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2016年,成都市与相关高校启动首批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共建,并计划到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分三个层级推动建设,以此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环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部分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已经成为成都最有吸引力的创新资源聚集地和创业载体。本文首先对成都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新导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在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下,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如何改进管理模式的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办好智库,为党和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是高校作为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基本职责。一是要创新机制,引进合适的智库领军人才,形成一支稳定的智库研究梯队,这是高校办好智库的关键,主要解决"谁来做"的问题。二是要凝练方向,突出特色,深耕细作,持续研究,拿出"接地气、有生命力"的研究成果,对政府制定政策和社会凝聚共识产生广泛影响,这是高校办好智库的根基,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三是要开放办库,以项目为基础,以成果为导向,走合作研究、协同创新研究之路,这是高校办好智库的实现路径,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四是要在办好智库中将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服务社会,也通过参与社会服务的方式来培养人才,促进高校培养人才的本职功能的发挥,这也是高校办好智库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