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南朝鲜《韩国日报》1978年5月24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于5月23日举行“青铜器文化研究学术会议”,十名南朝鲜学者和五名日本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2.
饕餮新证——古代青铜器图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时期的青铜器镌刻的动物纹样,其指向是远古时代的生活、生产、战争。饕餮是其中最为困惑人们的一种图纹。它的真实意义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以来,学者曾对此作出种种解说。本文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另僻新说。通过语源学、民俗学、文献学以及考古文物材料的考辨,认为“饕餮”一词由“贪”衍化而来。它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就是把贪婪作为敢对部族的象征铭刻在祭器、礼器上。而这一部族正是用羊作为图腾标记的羌戎。这种对立,体现了传说时代中炎帝集团与黄帝集团之间的战争、联合,最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提起潘达于,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说起大盂鼎、大克鼎,大家都知道是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里边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大盂鼎和大克鼎是西周的青  相似文献   

4.
关于战后日本经济现代化问题韵研究,我国是近十年左右才上路的,而国外早在60年代就已经兴起。现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视点稍加介绍、议论,供研究参考。一、文化方面的研究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多注意从精神文化传统方面寻找原因,似可称之为“狭义文化决定论”。  相似文献   

5.
“西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高原河谷、雪岭平原、大河湖泊、沙漠绿洲、戈壁草原共存,穷山恶水和沃土牧场相依。古代就有塞族、月氏、乌孙、羌、匈奴、汉族、车师、柔然、突厥等民族生存繁衍,就有吐火罗文化、乌孙文化、柔然文化、鹿石文化和中原文化萌芽、发展和繁荣。西北的远古文化原本就带有多元色彩。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的文学艺术论的发展概况文学艺术或者与人类历史同时产生,或者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存在。譬如说,就象古代歌谣的歌词和史前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等文物,便属于这种情况。但是文学艺术论,也就是有关文学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更  相似文献   

7.
周海亮 《东西南北》2010,(10):49-49
一匹马累了,它决定休息。它把两条前腿跪下,再将两条后腿蜷起。它在草原上弛然而卧,像猫一样团着身子。它是草原上惟一一匹躺着睡觉的马。它是一个异类,没有马喜欢它。  相似文献   

8.
论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者把宋代文化高峰的形成称为“中国文化之谜”。本文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了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对“忧患意识”说和单纯的“经济基础”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1996年仲夏,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九五文物鉴定与艺术品经营专业的16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上海的文物商店和市场,作了一次随机性的市场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社会上人们口中经常出现的“文物市场”的概念并不确切。在上海有点名气的东台路市场、福佑路市场和华宝楼市场,应当称之为“工艺品和文物市场”,真正的文物在这些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可谓少之甚少。店铺中往往是一些造假的膺品、新制的工艺品,陶瓷、书画和珠宝玉器都混杂排列上架销售。出现在这些市场上的顾客大多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收藏”为目的。内中也有以“转卖”或是…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中国文化研究会,经过协商和筹备,今天正式成立了。浙江地处祖国的东南沿海,素称“文物之邦”,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文史研究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建立省一级的中国文化研究会,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文物之邦”的研究,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从事文史专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我想,浙江省中国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应当以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11.
尼泊尔是亚洲文明古国之一。加德满都即是尼泊尔民族文化的宝库和艺术发祥地。据尼泊尔学者对加德满都现存文物和特赖平原区出土文物的考证,初步断定尼泊尔古代雕刻艺术产生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其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尼泊尔著名学者雷·旺戴拉博士认为,公元一至四世纪是尼泊尔民族艺术发展的初期,四至八世纪是广泛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邪马台国的性质问题,虽然不象其位置问题那样众说纷纭,但也是关于邪马台国问题论战的焦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学者之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邪马台国“发展到国家以前的过渡期的小国联合”(井上光贞语′);有的学者认为邪马台国是“以亚细亚共同体为基础的初期专制君主权力”(上田正昭语)。在我国史学界也有多种见解,有的说邪马台国是原始民主制;有的说是奴隶制国家;有的说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等。本文主张邪马台国是带有普遍奴隶制性质的早期国家,以下试从社会、阶级和王权三方面述论之。  相似文献   

13.
试评乾嘉以来学者论清代浙东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称“文物之邦”的浙江,不仅是我国古代吴越文化的发源地,而且到南宋时期,曾经成了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十六世纪前后,江浙一带又是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较早的地区。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使浙江在我国文化和学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东汉时期的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就是浙江上虞人。宋明以后,浙江更是人才辈出,学派林立,学术思想异常繁荣活跃。所谓“浙东学派”,从大范围来说,应当包括南宋以来浙东各个学派在内,其中有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及明代中叶的王阳明心学(姚江学派)。但历代学者,也有把“浙东学派”理解为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学派,这实际上指的是清代浙东学派。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国土毗邻,大约在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我国后,两国就开始了不断的文化交流。通过中印两国使者、僧侣的互相交往,我国对古代印度文化的研究,到公元六世纪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时达到了高潮。但当时的研究只局限于宗教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哲学、语言学方面,对于内容极其丰富的、卷帙浩繁的文学文献则介绍不多。本文仅就“五四”运动前后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我国学者对于印度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梵语文献翻译的概况作一简单介  相似文献   

15.
<正>三星堆人的宇宙观和精神信仰,对于正确理解三星堆文化甚至有关商代文明非常重要。对这一问题不少学者都有论述,但是作为主题的很少。本文以这一主题行文,借助于被公众称为“奇奇怪怪”的这件青铜器(图1)和新发现的青铜祭坛(图2),对纷繁复杂的三星堆文化宇宙观和精神信仰问题提出基于这两件器物本身蕴含信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饰妆习俗的互润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马兴国服饰,通俗说来,遮蔽身体的为服;单纯装饰用的为饰。饰妆是一种自我美化的艺术,蕴含着社会、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内涵。发须《说文解字懈释“发”字为“根也”;《康熙字典》称“发”字义有“肾之华在发”、“血之荣...  相似文献   

17.
“貂蝉”探源豫生“貂蝉”之语义,系指古代王公显官冠上的饰物,起始于汉代的武宫。《后汉书·舆服志下》上说:“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宫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铛,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晋朝崔豹《古今注·舆服》上说,“出于胡服”。另外,...  相似文献   

18.
印度现代著名学者D.D.高善必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是其在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向为我国从事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学者所推重。季羡林先生认为该书“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并盛赞其作者“一空倚傍,独立创新”的精神。他进而指出,印度和世界学术界给该书以很高的评价,因而将其“译为汉文,实有必要。”该书行文简约,不足二十万言,但内容却涉及印度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和艺术诸方面,勾勒了印度从原始时期到封建社会前夕的历史轮廓。作者力图从生产发展和经济活动的角度来探寻印度古…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要遴选"高大上"的藏品,青铜器绝对毋庸置疑会当选。年代久远、品格高古、造型经典、底蕴厚重……诞生于3000年前的青铜器实乃国之重器,在中国漫长的收藏史上,一件铸造精良的商周重器都是大藏家们可遇不可求的珍宝。因为政策原因,自中国拍卖伊始,青铜器便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门类,按照《文物法》的规定,上拍青铜器必须是1949年前出土、并有明确著录的才可以。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地拍卖市场几乎很难见到青铜器的身影。2014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推出"吉金吉象"  相似文献   

20.
“春秋初年之江浙,殆犹徐土”,这是三十年代郭沫若在他的名著《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首先提出的,虽然不无猜测之辞,但确有先见之明。一九八二年三月,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越国古都一绍兴市的坡塘公社狮子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根据铭文,知道这批铜器系徐国制造。徐器在越地出土,无疑为郭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我们在考证这批铜器铭文时曾指出,徐人势力深入浙江境内的事实,在地方志上早有所反映,浙江各地有许多与徐偃王有关的遗迹,这些遗迹,正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个问题。徐国本是淮水流域的一个大国,史书及铜器铭文上称之为“徐戎”、“徐夷”、“淮夷”、“南淮夷”,其故地在今江苏省泗水一带。作为徐国的典型代表而常被后人称道的徐偃王,是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尸子》说他“有(?)(筋)而无骨”,“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