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时间意象的统计表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擅写夜景,夜意象出现频率也最高,约占此类词作中时间意象总和的76.6%。柳永对"夜"意象情有独钟是和他的身世与追求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四种主题模式——"浪萍风梗"式、"登高临远"式、"孤馆梦回"式、"临歧伤别"式,透视了其中的"佳人情结",归纳出两种主要表现手法——以哀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此把握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规律及特色、影响。  相似文献   

3.
柳永羁旅行役词约60首,出仕前后各约30首。出仕前漫游钱塘、湖南与湖北等地,其词主要围绕着与妻子的情感纠葛展开,是追悔离别和深情思念;是感叹孤单寂寞与强烈思归。出仕后在睦州、杭州、泗州、苏州、华州、益州等地为官,其词主要从个人仕途感遇着墨,是"贫士失职"、才人迟暮的悲慨;是薄宦羁旅辛劳的感喟;是寻找精神家园无可皈依的深长叹息。由此可清楚地看到柳永羁旅行役词前后变化的心路历程和不同的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4.
毛滂词多是抚时感事、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以及咏物、答和之作,都有真情实感。他的词潇洒明净,情韵特胜,又在柳词和苏词的夹缝中冲出,独具风貌。  相似文献   

5.
宋词中"楼"意象及其美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词人频繁地注目于"楼"意象,并以之为核心载体,组合诸多传统意象,或述思乡怀远之怨,或道羁旅行役之痛,或别友人,或思征夫,营构出了忧婉动人的词境,基调凄凉落寞,沉郁感伤,展现出了一个具有整体性功能的审美价值系统,从而在一个侧面传达出宋人感伤的审美情调和注目于日常生活、回归个我内心自省的孤独的文化心理,展示出了丰富的悲剧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纪行诗是以诗人平生的羁旅行役经历为主要对象进行创作的,黄庭坚的羁旅行役经历和他政治上的升迁贬谪密切相关。黄庭坚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多彩的纪行诗,诗人对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的热情,对社会现实、人间冷暖的敏感,在他的纪行诗中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7.
柳永的《雨淋铃》是宋词小脍炙人口的名篇,周邦彦的《浪淘沙慢》也是一首“精绽悠扬,千古绝调”。这两首词的词牌、写作背景虽不相同,但其主题、结构、写作方法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这两首词都抒发“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但是这两首词的风格迥然不同。柳词径直坦露,周词  相似文献   

8.
在寻找两宋词的本质性特征的时候,发现了感伤,——我认为感伤可以作为宋词普遍存在的美学表征,是它区别于别代文体之独特所在。《全宋词》所辑近两万首词,几乎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感伤。在宋词题材中,写离愁别恨、羁旅行役、男女伤情、壮志不酬、知  相似文献   

9.
柳永和周邦彦皆长于羁旅行役词,然彼此风调各异,柳词"奇爽疏快",周词"深静和雅"。柳永秉有宋士林中罕见的"狂放"性格,周邦彦则渐染漆园意趣。柳词在形式上有创辟之功,周词后出转精,而缺乏高远的诗人之致,则是他们共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匡济才能未得施,美人香草寄幽思。《离骚》寂寞千年后,请读《东山乐府》词。 (论贺铸词) 词体之发展,到北宋已臻全盛。晏殊、欧阳修承继南唐词风而意境更为深沉浑厚。柳永多作慢词,开创铺叙之法,善写都市欢游以及羁旅行役,其兴象高处不减唐人。苏轼以卓异之天才,运用诗法入词,逸气旷怀,健笔壮采,一新天下耳目。晏几道虽远绍《花间》,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