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新论——以两汉社会文化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传统的主观解构,存在多种可能性。应根据不同研究语境,运用相应的理论来观照历史传统。透过汉代文化可以看出,小传统的存在样态并非单纯表现为民俗事象,也表现为文献典籍的形式,小传统的考察视域应是相对开放的。大小传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交融关系,两者兼有进步和保守的双重功能和作用。文化传统的健康维系与合乎理性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同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对于处于传统与现代转型期的鲁迅而言,其选用文言与白话交杂的艺术处理手法,正是传统与现代转型期的一种必然选择.正是因为史传叙事的实录品格,鲁迅才在写作<狂人日记>时选用了中国古典小说模式的文言小序,给读者传达一种真实的信息,达到一种"写实"的意图.而鲁迅之所以在文言小序中化用史传叙事,是由其对小说的功用的理解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在文学人类学第六届年会上,围绕主题"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学者们结合古今中外的人类学理论、文献、文学文本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止在理论上进行建构,还在具体文本、田野调查事项上进行文学人类学解读,新颖、独特,具有深刻的洞察性。其中焦点问题集中在叶舒宪先生提出的大、小传统的再定  相似文献   

4.
毫无疑问,礼与俗是属于不同层面的文化事象,一个民族的文化,既应当视为统一的整体,又可以划分为不同层面。西方学者把文化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或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认为大传统或精英文化属于上层知识阶级,它是在某一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价值系统;小传统或通俗文化则属于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一般人民。 余英时先生曾以这样的文化视角对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做过精辟的分析①。在这篇文章中,他首先讨论了中国文化中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认为,一般地说,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一方面固然相互独立,另一方面也不断地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新道家的小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理论形态的现代新道家目前还只是一种努力,但从小传统来看,道家的宇宙智慧、政治智慧、生活智慧传统并未中断,反而形成了有现代特色的实践形态的道家思潮.现代新道家思潮在大众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基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农业与工业并重这一现实,也是儒、道互补这一传统文化结构自我更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福建、广东等地盛行一种颇为特别的保险形式——人寿小保险。此种小保险由中国民间传统寿会演变而来,又吸纳了近代寿险制度的某些理念,在当时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迎合了广大民众迫切的保障需求,因而兴盛一时。但由于其“非依据科学方法”,业内无序的竞争,加上规模的局限,最终盛极而衰,昙花一现。人寿小保险是中国民间社会在西方近代保险思想和制度传入中国后因应时势、碰撞调适的产物。它的兴衰起落折射了西潮冲击下中国经济和社会由传统向现代递嬗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自从近代以来,我国大、小传统之间,因为政治价值和日常生活价值间的明显冲突,出现了一种“断裂结构”.这一“断裂结构”的一般特征是:大传统所倡导的,在小传统那里是抵触和反对的;反之,小传统所青睐的,在大传统那里是敌视并禁止的.这种“断裂结构”由来有自,其中中西之变及其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的冲突,央地关系及其所代表的大、小传统之间的沟通乏术,是两个最重要的原因.由此种“断裂结构”,进而导致了我国大、小传统间明显的沟通难题.但两者的沟通却是必要和重要的.以人权保障为基点,寻求大、小传统之间的沟通,是一条可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折使得文学理论获得了拓展 ,也遭遇了困惑 ,从而凸现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天然矛盾。这一矛盾来自文学与文化的差别 ,最终通向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的歧异。首先 ,文学传统主要寄寓于文学文本之中 ,表现为文本形态 ;文化传统则主要隐含在日常生活之中 ,表现为实际生活形态。其次 ,古往今来围绕着文学一直表现出建立学科范型的热情 ;文化却不仅不抱这种热情 ,相反地倒是反对生硬地进行学科设定的。再次 ,文学历来是作为象征符号、以象征形态间接参与社会历史 ;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转向了实践活动、以现实形态直接介入社会历史。这种种歧异决定着文学与文化不能相互替代、有所偏废 ,文化将继续存在下去 ,文学也永远不会泯灭。文学研究也不会因文化研究的登堂入室而被废黜、被放逐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将文学研究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9.
屯堡文化是学界关注颇多的学术领域,但对其孝文化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发掘和深入。从社会记忆的视角,可以发掘出屯堡文化事象中更多的孝文化思想资源。从屯堡孝文化记忆的形成机理和社会作用中可尝试性地提炼出孝文化记忆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不但具有推动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对现有社会记忆理论知识进行丰富和延展等学术价值,更具有加强文化认同,将孝文化转化为经济资源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在破译温州模式的“文化基因”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解释图式:“永嘉之学——注重功利——经济发展”。本文对“永嘉之学”进行历史溯源,以澄清其与“温州模式”的纠缠;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掘发文化“小传统”与乡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关系,推断民间信仰是产生“温州模式”的关键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启蒙与传统     
很多学者谈启蒙最大的弊端是抽离了启蒙的历史具体性,空谈启蒙,这个历史的具体性就是传统.传统思想对外来思想的统摄虽然被认识到,实际上重视不够.启蒙在实践层面并不仅仅是价值问题,而是各种力量的博弈,有效的启蒙必然在各项条件都具备的时候,这就需要考虑启蒙的策略.长期以来,这个问题被掩盖了,单纯以价值判断代替了实践层面可行性的思考.实践层面可行性主要是对传统的深厚理解和把握,从中找出与启蒙思想的共鸣,因势利导,在不导致社会动乱的前提下推进社会的变革.这个过程也就是启蒙思想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晚清到现代,也就是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出现了由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所推动的现代化的进程,对整个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影响。现代人关于自己的历史的看法,恰好是由这个历史过程决定的。我们对自己的历史的看法,也是从这个历史过程来了解的。如果我们要整体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与现实     
传统与现实李凭传统是经过一定历史阶段形成并承续下来的文化现象。现实是人类历史上某一片断内的社会现象的总和。在人们的心目中,传统与现实似乎是绝然对立的概念,因而在谈论二者的时候,往往较多地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融合点。笔者以为,发现...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原本有其不可替代的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及特定的参照系。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的自主性,从而越出了原本所处的狭隘体系。这里的关键在于,在新的参照系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解释的过程便是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的过程。传统之所以能成为传统,并继续成为传统,就因为它有从新的参照系中吸取营养、扩大自身,亦即对传统自身作新的解释的功能。国学研究作为一种传统研究,重要的方面应当是联系现时代的参照系,对我国的传统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特征     
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传统,先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的特征。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因为某一民族、社会的文化,在特定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特征,这特征后来在较长历史过程中,由于其存在的合理性,被不断地延续,或者保持着自己的影响,这才成了传统。例如我国自《诗经》、《楚辞》而后,就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传统,后来往往在同一个时代,出现这两种传统的大作家,如杜甫、李白、白居易还有蒲松龄、吴敬样、曹雪芹,到现代也有鲁迅、郭沫若,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说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传统在我国真是源远流长。20世纪文学快要一百…  相似文献   

16.
在“歌诗”“乐诗”的深刻影响下,中国诗学形成了一种以“玩味声调”来解释诗歌的解诗理论.它强调“审音”不仅可以“观志”、“体味”与“传神”,而且还可以“辨体”,即从声音入手辨识诗歌的时代风尚和个人风格.此外,以声解诗与传统认同也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声音这一特殊管道,学习者一方面可体会诗作的不同韵味和意义,另一方面可揣摩作品所包含的时代或个人风貌,为继承和发展某种诗风打下坚实基础.此种声解理论是中国诗学解释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小传统”.  相似文献   

17.
张锦智 《理论界》2012,(6):134-13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却遭遇到一定的困境。本文试图从大传统小传统的视角来分析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其"兴国之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国教育及其传统,追溯其文化根源和哲学内涵,道家的自然论说及儒家的中道传统便是其主流.道家文化以其特定意义的自然之"道",强调教育应该合乎"自然";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强调"学道"之核心.然而,社会的进程乃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和演化的过程.康有为的"学为时异"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以及五四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堪称中国近代传统教育的典范,它们促成了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和现代化,诠译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要认知同已经现代化了的国家之差距。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如果不对我国传统进行反思,那是无法实现的。它不仅要求我们到政治经济领域去探索导致生产力落后的原因,而且尤其重要的是到意识形态领域去寻找致使人们思想僵化、行为拘谨的精神因素。人们只有从物质到精神这两个世界冲决禁锢的网罗,才能使我国完全彻底地告别中世纪。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王凤娟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本调节手段,实现社会资源优化_配置的一种高级运行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宏观管理调控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它的核心是在个人与集体自主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