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斌 《领导文萃》2013,(12):23-23
江阴华西村前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去世。盖棺怎么论定?有个事实毫无疑问,他焕发了光热,活出了光彩,让华西村民富了。不过,吴仁宝的成功不能归结为传统集体经济的胜利。传统集体经济,是在一个封闭的集体内,所有成员共同劳动,共享产出;成员不能退出,外面的人也不能加入。吴仁宝的华西村相当于使村民成为股东,分享村办公司的所有盈利;但比本村村民多  相似文献   

2.
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人均收入八万多元,有车有房,华西村成了在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际准样本,吴仁宝虽然走了,但华西村的标杆示范效应还在,华西村式的样板也是许多中国农民的"中国梦". 农民吴仁宝 吴仁宝有着一系列的头衔,但在任何头衔前面都有着"农民"二字,吴仁宝也时常用浓厚的方言表示自己首先是个农民. 在华西村建村之初,吴仁宝就围绕制订的《十五年发展规划》,带领华西干群起早摸黑,肩扛手推,重造山河,只花了7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了目标,建成了一个全国农业样板村,迈出了共同致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陈菁 《领导广角》2003,(9):14-16
江苏江阴市华西村,历经数十年风云变幻,始终屹立潮头“红旗”不倒,外界誉称“天下第一村”,当家人吴仁宝以其独特的类军事化管理体制和另类产权的模式,使华西在经济上创造出了“奇迹”,产值获得了数千倍甚至上万倍的增长。对于华西村来说,这也许是历史的一种必然,五千年的农业传统和最近四五十年的政治经历影响,“天下第一村”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诞生……然而,在2003年7月,吴仁宝这位“天下第一村”的老当家歇息了,在做了48年的华西村的当家人后,在华西村7月党代会上,其职务由其四儿子吴协恩接任,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决定退居幕后……  相似文献   

4.
素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拥有40多项“全国第一”,全村固定资产30亿元,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华西村的带头人吴仁宝,其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别具特色。他无论是在中科院、清华、北大作报告,还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搞演讲,总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总能博得满堂喝彩。李瑞环同志在一次听取吴仁宝的汇报后曾异常兴奋地说:“这位农村基层干部的话,言语通俗,道理深刻,给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力量!”吴仁宝的特色语言,是华西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76岁高龄的吴仁宝从华西村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但他…  相似文献   

5.
吴仁宝,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自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6.
华西村老支书吴仁宝一次与外地乡村党组织书记真情对话时,针对“有村支书抱怨他们村的老百姓不听话”的问题说了三句话:“我不怕老百姓不听话,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17日,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山东省委联合组织的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报告会。与华西村一样,山东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也是全国闻名的小康村;与吴仁宝一样,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而与华西村走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8.
十年华西情     
我于1995年与华西村吴仁宝老书记相识,转眼已经11个年头了。当前全国各地去华西学习、参观、访问的人员络绎不绝,全国上下已形成管理学习华西,建设新农村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9.
赢在机制     
案例来源:江苏华西集团知识点:经营机制 管理机制决策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 2005年年底的一天,在刚刚启用的华西村南苑宾馆会议厅内,"华西村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迈着稳健的步伐登上讲台,顿时吸引了在场的40多家中央和省(市)媒体记者的关注.他就是吴仁宝.这位曾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之久的老人,以他通透敏捷的思维、睿智而平民化的语言,开始回答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
若鲁 《领导广角》2001,(9):58-58
“总的来说,华西村形势既不大好,也不小好,一年稍比一年好。”这是今年74岁的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常挂在嘴上的话。他总讲,“我对‘大’字最怕。我们在‘大’字上吃了很多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大办粮食、大办养猪,最后连肉都吃不上。所以,还是‘小’一点好。比如‘小康’就很好”。  相似文献   

11.
“红旗猎猎飘。小康步步高”。华西村——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红旗。高举红壤的决策人、领军人吴仁宝。40多年来。他始终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造福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殚精竭力地带领华西人从一穷二白走向文明富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9日如今的华西村不再完全依靠钢铁和化工厂了。过去20年来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难以为继。华西村的领导人开始支持他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服务型经济发展新模式,投入更多精力发展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1989、1995年吴仁宝两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并获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十大乡镇企业功勋、全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等称号。■2003年7月,吴仁宝宣布退休。■2005年12月22日,在南京举行吴仁宝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4日,中央新闻采访团抵达华西,吴仁宝被作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首个全国重大典型广泛宣传。  相似文献   

14.
华西村政经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仕友 《决策》2006,(4):32-34
作为村支书。吴仁宝对政治的敏感度超过常人想象。有人说。吴仁宝是位出色的“农民政治家”,他能够从新闻墨把握政治的走向,然后适时调整村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1,(47):11-11
按照华西村党委的调查说法,今年10月份华西村举办50周年村庆期间,私营企业老板查永恩曾密谋策划一起反对华西村的游行,最终因败露而未果。  相似文献   

16.
各地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正蓬勃开展。2005年12月22日,中共江苏省委在南京举行吴仁宝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要求全省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都要学习吴仁宝。24日,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宣传组组长刘汉俊率中央新闻采访团抵达华西。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活  相似文献   

17.
赢在机制     
案例来源:江苏华西集团知识点: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2005年年底的一天,在刚刚启用的华西村南苑宾馆会议厅内,"华西村新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末,我们命题组在完成命题任务后,考察了苏南地区的张家港市、锡山市和江阴市的华西村。张家港市是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锡山市被誉为“华夏第一县”;华西村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我们通过参观、听报告、看录像、走访、座谈、阅资料,不单目睹了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领先于全国的“形”,更重要的是深刻领略了其所以然的“神”,即苏南地域精神。它是苏南文化风貌的集中体现,是苏南地区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有力诠释。一、苏南地域精神的形成所谓苏南地域精神,我们指的是“张家港精神”、“锡山精神”和“华西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已进入无税费时代,但农民负担减轻的同时,村级组织运转又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安徽省"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专家何开荫认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推行"村企合一"治理模式,走企业化管理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道路。"村企一体化"模式在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已出现不少成功的典型案例。最典型的要首推有全国首富村之称的华西村以及河南的南街村,这些村庄已经探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运行机制。本文在对有"辽东华西村"之称的大梨树村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村企一体化的合理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中国“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华西村2004年销售收入达260亿元.成为中国首个锖售收入超200亿元的村庄。1500名原华西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翻了一番.达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