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金融危机给当前主流经济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当前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两个主要学派,两者关于政府干预的观点是对立的,前者坚持"政府无效论",而后者却坚信政府干预是必须的.本文从这两大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论渊源、基本假设和经济波动理论四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其政府干预观的形成,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评析.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学自开创以来其理论和假设经历了各大学派的争议和演进,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各学派相互交战的历史过程,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此得以不断开拓、健全和完善。宏观经济学围绕着是需求决定供给还是供给决定需求,以及政府是否应该干预经济的争论产生了几大著名的学派,先后有: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历程中,需求管理论与供给管理论的统一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只有实现需求管理论与供给管理论两者的并重才是实现供需均衡这一目标的良好手段与方法,供给决定论与需求决定论在争论与对立中最终必将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被分割为微观的灵活价格理论和宏观的粘性价格理论两个部分.灵活价格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的基本工具,粘性价格理论则是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与非市场出清的重要前提假设.为了把两种价格理论协调起来,从个体最优行为引出粘性价格就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努力方向,这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微观基础.尽管如此,价格理论的价值理论缺失还是可能导致主流经济学缺少坚实的"元基础",所以,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不能忽视对更深层次的价值理论的回归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西方国家政府权力从受限制到扩张再到适度收缩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洞察了其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构筑我国政府权力良性运行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把宏观经济分析微观化,用个体行为直接去解释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创立了所谓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理论最值得肯定的方面,在于它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将市场经济视为实物交换经济的货币面纱观,探讨了微观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宏观环境。而当今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化,则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倒退到斯密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论”和个量总和与宏观总量“相等论”,从而用微观经济学取代了宏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导致宏微观经济分裂的情况下,企业作为单个资本的个体行为决定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均衡条件,因此用个体行为直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既无科学价值,又远离客观现实。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指出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人类摆脱宏微观经济分裂困境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是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线。文章按各流派发展的时间线索例举了几种主要的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观点,指明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探索的困难所在,并提出了对经济学体系发展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演进总是通过经济学家们在理论上的不懈创新实现的,而以往常被我国学术界斥之为"大杂烩"的"综合"、"折中",正是这种创新的手法之一.阿·马歇尔通过对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的"综合"、"折中"建立的均衡价格论,保罗·萨缪尔森通过将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综合"、"折中"建立的现代混合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新古典综合"理论,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对立、分歧中的相互"综合"与"利用"都是例证.不仅西方经济学演进中不同流派可以"综合"、"折中",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也并非水火不相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固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但必须结合国情,科学地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以提高合理配置资源和管理宏观经济的能力.并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必须在不断吸取西方经济理论的营养过程中才会随时代而发展,显示其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社会基础。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产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二者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涉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居民消费者的关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是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管理的要点在于把理论和政策的结合作为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办法。决策和经济分析有必然联系,预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障碍。研究合理预期的西方学者,有的关注消费者行为,有的关注投资行为,理性预期学派属于后者,合理预期假设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显著特征。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合理预期有致命弱点。事实上,正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研究方法失效,才使预期问题的求解难度变大。在研究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并涉及“预期”时,如果还能借助西方经济学理论,或者说我们使用“合理预期”研究宏观经济管理问题,真正能够用上的,是它“观察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在比较和融合西方经济学总供求模型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以下简称"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应用现代经济数学方法,构建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数理方程、推导总供求均衡条件。这个新颖的模型,以国际经济学界通行的数学方法拓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不仅将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实现数学化、使之能实际应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而且将国内经济学界流行的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转化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便于与国际经济学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人性假设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玲 《兰州学刊》2005,1(1):98-10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两者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这一假设在逻辑上发展成为"经济人假说"并成为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石."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这一假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去认识人性及其本质的出发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并从中得出对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有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胡景北 《学术界》2012,(9):5-15,263,269
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在于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大、农业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有关联.中国经济的这些特点尚未体现在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宏观经济学中.以中国为背景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将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率,该指标等同于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的瞬时速度;中国背景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均衡瞬时速度及其实现机制.这样的宏观经济学同时是对人类从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过程的经济学理解.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焦点问题之一。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从货币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以此形成了通货膨胀研究的货币论范式。长期以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者绝大多数都从货币流通的视角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通货膨胀,但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则并未形成体系和范式。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由价值结构到价格结构的分析是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价值论范式的基本脉络。价值结构——价格结构的分析主线和逻辑脉络无疑将会丰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的关于通货膨胀相关理论范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结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中,宏观经济学被以种种原因排除在外.本研究认为,对于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的质疑并不能成为完全排斥宏观经济学的充分理由.宏观经济学不仅仅局限于沃尔兹所提到的内容.本研究认为,宏观经济学所提出的个体的自助行为可以导致均衡的未能建立以及均衡建立需要个体完全理性的假定无疑能够为结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一 长久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仿效、沿用自然科学的分类方法,在把经济研究分为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一直将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这样两类,并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国内学者认为,理论经济学“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主要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主要指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原本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在阐述自己的基本经济思想的教科书《经济学》的先后十三个版本中,前十一版的情况就是如此。这种情况多年来一直是西方反对主流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的攻击目标。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正是反对这种简单综合的反映之一。近年来,反对主流经济学的这种“综合”从新的角度产生了。反对者认为主流经济学缺乏牢固的微观基础,现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毫无内在联系,必须重新建立新的宏观经济学。面对这种攻击,现代主流经济学家们进行了新的旨在证明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分析。这方面的修订,在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第十三版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市场营销理论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无关。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市场营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我们学习、研究市场营销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总量和结构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究竟是总量失衡为主还是结构失调为主,是经济理论界近几年来争论的焦点之一。这场争论成为深化我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契机。从理论角度看,这是个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结构问题。从理论体系的范围来说,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总量及其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包括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在内的结构问题是产业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大体上属于中观经济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问题属于不同的层面,不是二难选择。解决总量失衡的对策,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调控:而解决结构失调的对策,也不能代替总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范式革命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凯恩斯革命”标志着经济理论发展中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野 ,更为重要的是 ,它标志着研究范式的革命。宏观经济学从其孕育之日起 ,就是围绕着古典主义的宏观经济思想和凯恩斯式的思想之间的斗争而发展的。最近二十几年来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仍然是沿着这两个对立的方向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双重动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三大假设具有现实的合理性,这种假定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制度的形成纳入其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假设,可以真切地揭示它的部分真理性,因而可以把它作为我国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