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我想就以下三个问题谈点肤浅看法: 一、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与文学教育的关系 现行《十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增强无产阶级感情,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简言之,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一是语文知识教育,二是政治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对课文的审美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在这里,课文(作品)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媒介,架起了学生接受美育的桥梁。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教师的引导作用放在首位,重视对作品的审美分析和评价,却不经意地忽视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审美作用,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厂语文教学的效果,本文着重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接受美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一、充分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的审美创迫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有一个特点,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是…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使学生不仅获得语文知识,同时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培善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美、美感和艺术美常识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对美的观念有所了解,培善初步的审美能力.这对于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第一次把语文教育提高到了审美教育的高度。语文课程中审美教育的特定任务和具体内容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教学中美的因素,把培养审美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课文学习研讨及其他语文活动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操,通过审美心理的培养和构建,使学生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寻求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 如同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思维训练一样,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正常轨道,置一篇篇课文中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于不顾,而应该将它有机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从而使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同行并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文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是其一。其二,语言文字是审美信息的载体。因此,对  相似文献   

6.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笔者以《风景谈》、《天山景物记》为例,阐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功能、特点以及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其中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于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极大.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必须兼顾到美育,并努力取得显著的成效.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将读写有机结合,在读中探写,在写中求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中使读写“合璧”,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充分利用教材,落实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也提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阐明了“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文章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进入课文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强化伦理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重任。《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本文结合教学现实,着重谈谈如何采取措施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并达到学以致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始终注重课文引路,紧扣训练点,见缝插针,读写同步,适时训练,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落实读写目标,让读写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在作文教学中探索与实践审美教育非常必要。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通过课文中的人物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通过课文中的景物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要注意在课外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并达到学以致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始终注重课文引路,紧扣训练点,见缝插针,读写同步。适时训练,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落实读写目标,让读写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 ,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 ,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 ,语言文字训练决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涵。现行《大纲》已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这不仅切中了语文教育的特点 ,也是当代学生教育的迫切需要 ,利用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对于塑造灵魂 ,改善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 ,指导学生的言谈举止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从语文美育的任务和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氛围谈点粗浅的见解。一语文美育有自己特定的任务 ,它应充分发掘语文教材及教学中美的因素 ,通过各种渠道 ,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 ,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 :“语文教学要有机、有效地渗透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 ,也是新的形势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坚持文道结合原则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是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因素 ,每一篇课文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 ,我们…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更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塑造形象.净化心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构建能力的提高和人格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不仅大有益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开放性、更具接受性,更具成效性。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要。所以说.在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意义深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是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在口语交际中对学生渗透美育,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口语交际中渗透美育。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有着不解之缘。教材美育资源支撑着美育,学生全面发展呼唤着美育,美育是改革小语教学现状的要求,也是贯彻小语课改新理念的体现,审美教学是语文教育所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加强审美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能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注意发掘教材的内在美点,开辟审美想象的通道,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组织审美鉴赏活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琴弦上就一定能弹奏出审美教育的美好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