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治疗作为心理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模式,由于它的理论与技术产生于西方的文化背景下,所以要将之运用在中国的文化中,必然要面临文化适应的问题。在具体运用中,首先应当以中国家庭及家庭中的成员之间的互动所呈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对西方的家庭治疗技术与方法应根据中国的文化、中国家庭的特点做出适当调整。另外,还应注意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文化适应性、多元文化主义对家庭治疗的影响和整合式家庭治疗的文化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新疗法,对解决因自闭症儿童带来的家庭功能失衡有显著作用,家庭治疗不仅能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障碍程度,还能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综合当前研究发现,家庭治疗中家庭参与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方式是最符合自闭症儿童个别化教育要求的,也在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种家庭治疗流派之间的融合与整合,逐渐成为家庭治疗领域的主流趋势。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逐渐模糊了家庭治疗流派间的界限,对于个人和家庭的改变,人们需要一种在治疗目标、治疗技巧和治疗范围等方面更加宽泛的治疗模式,整合模式就是顺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的。家庭治疗理论与技术如果要在中国运用,必须充分结合中国的家庭文化特点,文章尝试从整合视角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家庭特点的家庭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儿童和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家庭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最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家庭图谱"、"重新架构"、"悖论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相结合是解决儿童和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方法;我国开展家庭治疗应该注意:积极向广大家长宣传家庭治疗的意义;大力培养我们的家庭治疗师队伍;家庭治疗应该重视多元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本土化:文化视角下的家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实务中面临的社会化问题,以家庭治疗为重点,考察了文化视角下中国人家庭观念、家庭关系的特点,分析了借鉴西方为主的家庭治疗理论假设和治疗目标与中国家庭观念及家庭关系理念形成的矛盾冲突,据此提出,社会工作者应保持文化的敏锐性,将本土文化结构与西方理论、模式相结合,创设一套切合中国家庭的介入目标、介入模式和介入技巧,以此作为探讨家庭治疗理论与实务本土化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家庭治疗这一广泛应用于西方临床心理治疗、社会工作领域的治疗方法在协助家庭摆脱困境重建功能的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为达到家庭的稳定与功能的发挥,治疗师不能仅要求女性单方面投入,忍辱负重甚至付出代价.家庭治疗师应将社会性别的理念纳入治疗过程,警觉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规范与限制,以治疗促进两性的平等与发展,推动家庭迈入文明的世纪.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家庭治疗理论中,依据家庭发展阶段论观点,关注儿童发展的各阶段主要任务,会发现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儿童与家庭的逐渐分离,这与传统中国人家庭成员之间过度追求依恋的现象有极大的区别。此外,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家庭各次系统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限,避免形成各种三角关系,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互动模式,能更好地保证家庭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适当借鉴西方家庭治疗理论对促进中国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偷窃”青少年为个案对象,以结构家庭治疗法作为分析介入视角,为该案主及其家庭开展介入辅导,引导案主改变不良的认知行为,并逐步完善和构建案主的整个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9.
抗逆力最早源于对风险儿童个体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家庭治疗领域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家庭研究层面的概念——家庭抗逆力。家庭抗逆力不是家庭成员个体心理抗逆力的总和,而是将家庭自身作为抗逆力的研究单位。家庭抗逆力理论较有代表性的模型主要包括Mc Cubbin的系列家庭抗逆力模型和Walsh的家庭抗逆力架构,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治疗的实务领域。未来应加强有关家庭抗逆力的实证研究,建立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推动家庭抗逆力理论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实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家庭治疗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治疗是20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疗法,现已被引入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际应用中。它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由于东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故结合中国当前家庭文化进行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家庭治疗模式的出现带给社会工作以崭新的思路,这种模式转变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使部分研究者将其视为继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之后的“第四势力”.将简单阐释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使得其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具有相当的适用性:辩证全面的系统观增加了学生改变的可能性;基本理念同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易被接受;积极正向的导向符合高校育人目标;形式灵活多样方便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现代西方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方式和传统中国治疗精神疾病的方式,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后,建议把中国传统家庭治疗模式融入精神疾病患者的定向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从家庭治疗视角出发,运用行为治疗法有关技术,尝试对一患有表演型心理障碍的离异家庭儿童进行行为矫正,重塑孩子适宜性行为,在此基础上,使其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有类似行为问题的儿童心理矫正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现代西方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方式和传统中国治疗精神疾病的方式,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后,建议把中国传统家庭治疗模式融入精神疾病患者的定向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自闭症共生障碍中的问题行为主要分为外向破坏性行为、内在非适应性行为、社会扰乱行为等三类。支持性心理治疗即治疗者对患者的生活或行为进行"支撑"、维持和援助,治疗者以积极和指导性的角色帮助来访者改善他们的行为和主观感受。支持心理治疗适用于特殊儿童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适用于对特殊儿童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干预,它包括鼓舞人心、反复安慰、建议、说服、辅导以及再教育等专业技术。支持性心理治疗的目标在于让来访者客观地看待自己,在给予最大限度支持的同时防止他们陷入依赖的状态,同时也强调来访者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人的参与。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父母训练管理的家庭治疗模式,既有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为自闭症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也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家长习得和掌握行之有效的行为管理和矫正方法,使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尽早得到控制及早期疗愈。  相似文献   

17.
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理论基础,以团体干预为途径,用共识质性分析法分析咨询师被试参与团体后个人成长的成效及影响来源。结果显示:团体对于促进咨询师个人成长起到正向作用,能触及深层"自己(self)",带来整体全面的改变,成长成效内容涉及个人内在、原生家庭和人际关系三个系统;被试成长的主要影响来源为团体中的练习、体验、观察,团体带领者跟自己的直接互动,固定三人小组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本流派林立的家庭治疗领域出现了一种整合性的理论思潮和实践取向.整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整合性理论的构建,二是技巧层次上的整合,三是对促成疗效的共同因素的综合.整合模式注重理论的多维性与情境性,注重实证研究与经验积累,并强调来访者自身的作用,其长处在于它的综合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但也由此带来治疗价值的冲突等深刻问题.治疗者应更注重整合策略,并关注治疗中的文化、性别、价值观及职业道德问题,以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这也是判断一个整合模式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19.
探究了家庭治疗理论中的自我分化概念和图式理论中的早期不良图式概念的关系。研究显示:早期不良图式总体上能够对自我分化进行有效的反向预测,其中对伤害或疾病的易感性,抛弃/不稳定,苛刻标准,情感剥夺图式可以对自我分化反向预测。在情绪反应方面,抛弃、苛刻标准、自控不足、情感剥夺和服从图式能够预测。在自我位置维度上,对疾病和伤害的易感性,特权感,服从和情感剥夺图式能够预测。在情感隔离维度上,对疾病和伤害的易感性、情感剥夺、特权感有预测效应。在人际融合维度上,苛刻标准、抛弃图式有预测效应。这些结果也进一步说明早期不良图式会导致个体心理发展受阻。  相似文献   

20.
造成足跟痛常见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跟部滑囊炎、跟腱周围炎及跟骨刺等。这些疾病均可引起跟骨周围或附着于跟骨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病变。一般治疗效果较差,多以理疗为主,每天到医院治疗又有诸多不便,现介绍一种家庭治疗方法,有此疾患的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