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近与社工同伴聊到深圳社工机构专业价值的话题,一位同伴说到有些社工机构存在专业价值模糊的现象,在与用人单位打交道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在与用人单位进行具体业务沟通时易妥协,缺乏原则,也丧失了专业权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众对社工服务的需求是巨大的,可以说社工机构迎来了“卖方市场”的好时机。但是,现实中却似乎仍然是“买方市场”。常常听到用人单位说“这个社工走了还会有新的社工来”,即你不愿意做,我可以找愿意做的社工。社工机构之间往往为了获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以一种卑微的姿态来面对强势的环境,以确保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岗位和项目。  相似文献   

2.
当接到机构绩效考核结果时,最令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之一是某社工又未达标,其或许就是“问题”社工.所谓“问题”社工,是指那些达不到组织标准和规范的社工.现代组织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作为助人者的社工机构会遇到吗? 社工秉持优势视角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优势,只是没有被挖掘,社工所要做的即是协助服务对象挖掘及运用其优势.而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很容易发现社工的优势和工作不匹配或达不到工作标准,还是会产生“问题”社工.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市直社工岗位(指与东莞市市直部门签订服务协议的社工岗位)迎来了新一轮的合同签订期。据了解,目前东莞社工岗位还没有“被撤销”的事例发生,除了每年会新增少许岗位外,总的岗位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合同签订期间,有部分岗位会有变动。有的是服务对象群体没有变化,但用人单位相关职能发生变化;有的是服务对象群体没有变化,A社工机构的社工变成B社工机构的社工;有的是社工岗位数量没有变化,地点发生变化;有的是岗位工作地没有变化,社工发生了变化等。总之,在新的合同签订期间,发生的变动“震动”到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社工、用人单位、服务地点、社工机构等各利益相关方。同样,项目在合同期到期时,也变临同样的“震动”。  相似文献   

4.
作为广东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城市,中山市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到2011年12月,中山市实现24个镇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专业社工全面介入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的社会服务. 截至2012年底,中山市共有专业社工机构25家,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有490人,在一线工作的社工则有170多人.170多名社工,投入到有314万常住人口的城市,面对庞大的社区服务需求,如何解决人手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至2014年的6年间,深圳社工流失率逐年攀升,如何留住社工人才,营造社工良好的成长环境已经是政府和社工机构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联”)在努力留住社工人才,营造良好的社工成长环境层面做了积极探索. 事业留人.对社工机构来讲,除了以社会组织的宗旨安身立命外,依然要常常思考是“为钱活”还是“为使命活”.社工机构既要坚持自己的宗旨和使命,在形成专业服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又要关心社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如在机构发展时要给社工人才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并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晋升空间和渠道,总之要把社工个人的成长与社工组织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不少读者一定对上海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10周年本刊专题策划中,姬中宪一篇文章中的几组问句记忆犹新:“社工是居委会的吗?”“社工是志愿者吗?”“那社工是,厶\务员吗?“是事业编制?”“那你在公司?”“那什么是民办非企业?”…… 很多社工都遭遇过这类提问。那么,当前,“社工是什么”、“社工不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了吗?相信大部分地区的社工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社工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请结合服务领域或地区,谈谈目前社工机构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 姬中宪:社工机构比较缺少中观、宏观能力.具体来说,缺少包装营销、对外宣传的能力,缺少与资源方打交道的能力,也缺少把握社会大局的意识,这与社工专业长期重微观的传统有关,也受社工从业者个人背景与素质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自希望社工2008年9月入驻学校以来,我感受到学校每天都在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第一是我感到社会工作服务促进了课余文化育人的功能。很多学生喜欢来“社工之家”办公室,有事没事都要来转转,看看社工在做什么,部分学生更是—下课必来“社工之家”报到;师生每每经过走廊都会驻足停留,看看我们的标语、图片’开怀大笑。社工走到哪里都会有学生主动问好。  相似文献   

9.
近日,微信朋友圈内流行着一篇《中国社工标配服装哪家强?看这里!》的文章,该文作者整理了全国各地社工机构的工服,五彩缤纷,五花八门.正如文章中所说:“……哪会想到社工呢?!他们有全国统一的标配服装吗?木有!” 现在深圳,哪怕是全国其他地区的社工,在每年的社工宣传周及宣传活动中,宣传社工知识的同时,基本上都在宣传自己的社工机构.而每场宣传活动中,杂乱的工服,迷乱了社区居民的眼睛,这样的宣传实际上宣传社工机构成分多于社工本身,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一年,新的展望。如果许一个愿,你是不是“希望有更多公众能够、认同与支持社工组织的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变化与需求有更深刻的认识;让政府部门能够更快理解你的组织在做什么;在参与购买服务的时候,能提出令评审眼睛一亮的计划书”?  相似文献   

11.
督导答疑     
《中国社会导刊》2010,(31):56-57
确立及肯定居民的主体性,是运用社区工作模式的一个前提 社工A问:做社区活动时,如何促使社区居民自己组织策划活动,而不仅仅是参加由社工事先策划好的活动呢? 答:你能问这个问题,可以说你已经掌握了“社区活动”的一个要点,那就是把举办活动的主体重归居民,而不是让居民被动地只参加社工策划的活动。确立及肯定居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实习社工。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我觉得社工很伟大,做社工应该会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做的一些事情很琐碎,有些事情自己也感觉无能为力。在工作中,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的观察力不够。现在我不断地怀疑:自己到底造不适合做社工呢?匿名读者 答:你提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多年在内地从事社会工作期间曾见到的。我觉得很多充满热忱的年轻社工都会面对这样的挣扎,值得好好谈谈。你说到“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觉得社工很伟大”。社工“伟大”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呢?2008年汶川地震后,志愿者及社工不畏路途险阻,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各尽其力帮助灾区人民。我在广州的同事也马上到了灾区开展评估工作,后来我们机构决定调派3名社工进驻灾区某村开展为期3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定是有意义的。进驻灾区的同事亦斗志高昂,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毫无怨言。这工作算“伟大”吧?但我当时就要让同事知道,首先要对自己诚实,要承认自己的限制和需要,不要仅仅抱着一种牺牲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工作蒙上太浓的道德色彩,使自己背上沉重的道义包袱。  相似文献   

13.
社工F问:在一个岗位上干久了,觉得自己工作已没了激情、没了干劲,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出现了职业倦怠.我也知道这样的状态不好,请问怎么处理这样的情绪? 答:在督导过程中,我常常遇到被督导的社工反映:最近不怎么想工作,该怎么办?感觉没有激情该怎么力?对待此类问题,我都会跟社工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选择社工作为你的职业?第二,成为社工以来,你收获了什么?第三,当你遇到烦恼时,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选择向谁倾诉?其实,这三个问题是在帮助认清三个关键词:工作的动机、动力及外在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山市萤火虫社工服务中心成立后,我们便开始到社区做机构宣传和活动招募工作。在宣传和招募过程中,很多居民都会问我们同一个问题:什么是社工?为了向居民们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制作了一份介绍社工的宣传单。我把这份宣传单的内容也发到了微博上,没想到这条微博迅速得到同行的多次转发,转发者则无一例外地评论:用生命影响生命。  相似文献   

15.
在督导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对人”和“对事”如何应对的问题,也常常陷入“督导工作是为了什么”的反思中,甚至有时会盲目地追求“做督导做得怎么样”的过程和结果,强调“人事合一”的期望,但往往会在挫败和困惑中寻找不到一个可以持续的动力.现在想来,这是缺乏对信念的参悟.督导的信念,即我们要相信督导工作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能对社工、对服务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和推动.  相似文献   

16.
常听新入职的社工说经常要在社区开展活动,不知道在活动中如何定位自己的专业角色。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社工开展的活动也经常受到质疑:“开展活动,随便找个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为什么一定要找社工去做?”诚然,开展活动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工作相比,更难凸显社工的角色与作用。然而,在内地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还比较低的情况下,社工要想在社区深入提供专业服务,首先需要扎根社区,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而社区活动正是社工建立社区关系的一个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你们都没结婚,如何帮助我解决婚姻家庭问题?…‘你都没生过小孩,怎么知道如何教育?”类似的质疑,无不在每个社工身上上演过,这让部分社工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专业价值,部分新人职社工更是闻风丧胆,把个案服务列入黑名单,不敢开案……那么,这些所谓的质疑是否如此可怕?社工该如何运用专业技巧灵活面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探索“责任社工分级分片”管理服务模式,以数字平台系统管理责任社工,以第三方测评检验管理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社区工作更细致,服务更尽心,基层老百姓对我们就会更满意。”江干区委书记徐立毅说。江干区2009年对社区工作模式进行了调整,首创“分级分片,责任社工”服务模式,将街道15个社区、609幢住宅和45个巷弄划分为108个“责任片区”,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中旬,山西省太原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驻多名优秀专业社工,入驻太原市万柏林区5个老工业基地社区,试点开展“守望·相助”老工业基地社区空巢、独居、病残老人养老支持项目.两个多月过去了,社工在社区的项目开展得怎么样了?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哪些有益的经验?日前,记者走进试点社区,与社区干部、社工、居民一起感受专业社工服务带来的变化. 社工:居民认可让我们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20.
在社工界待久了之后会发现,业内虽不-乏有识之士,但相比于其他行业,我们似乎少了些深谙系统思维与战略规划的缜密行动者。内地的多数社工机构成立前后都没有十分清晰的战略分析,只能是跟着形势走或仅靠发起人的感觉走,有的机构虽有“战略”,但并没有可以参照的行动路线。内地社工行业刚刚起步,业内亟需清晰专业脉络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战略管理者,为机构定向、为行业定规。战略管理绝不仅仅是制定目标那么简单,而是在借助目标制定明晰机构发展方向和所有同事共同使命(任务)的基础上,分析机构内外部环境,从而帮助机构做出根本性的发展决定和选择重要的行动事项,指导机构及同事明晰“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做”及“怎样做”的规划、监控、评估等整体路线设计。战略不只看重未来的结果,更关注实现结果的方式及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