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晓宇  陈刚 《现代交际》2011,(10):95+94-95,94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是新疆传统的游牧民族,他们长期以经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业为主,在传统的社会化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游牧文化的烙印。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牧区发展的现实需要,由政府规划主导的新疆牧民大规模定居开始实施。从游牧到定居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变迁,新疆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蒙古草原的游牧到定居以圆形蒙古包向方形定居住居转变为主要特征.学界如何科学评价定居住居关乎草原传统住居文脉的延续和牧民安居乐业.基于此,以牧民住居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量化评价分析.研究发现:一、牧民住居平面布局正在从多元化向单一方向发展,而对此定居住居牧民普遍持有较高满意度;二、传统[蒙古式]室内空间氛围正在...  相似文献   

3.
林坚 《城市》2015,(4):74-76
城市是流动的空间,时间是流动的记忆.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舞台.城市和乡村、传统和现代、实物和精神、本土和他乡,这些都是城市记忆和乡愁中相互缠绕的要素.留住城市记忆,记住乡愁,才能让城市有韵味,人们生活有回味,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4.
口头传承叙事和社会文化记忆,是人类对其生活世界及自然世界的最初认知与构建。时间、空间以及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相互阐释,相互体现,生发出口传文化的民族记忆及相关族群的精神内核。满族说部是深藏于族众内心的独特的精神记忆,再现了民族交流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方式。探寻满族说部背后的口传文化意义及其内涵,有助于还原这种原始的历史记忆,使这种"口传心授"的文化得以传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十多年前风靡神州大地、甚至全球的"505神功元气袋",似乎已悄然淡出人们的记忆。但因为它的"神"和"奇",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历史风貌区是文物古迹较集中、历史遗存较多且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风貌的区域,是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形象审美价值观的积淀.然而在多样化审美价值观的影响下,其形象更新并未得到延续,在历史风貌区更新保护过程中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在风格上与形式上不相协调,传统建筑的修葺缺乏统一的形象判断标准,破坏了历史风貌区的整体视觉形象,这正是不合理、不适当的审美价值观带来的结果,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历史文化风貌区形象失落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世界上更是将其和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进入21世纪,文化实力特别是本国传统经典文化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特剐是新兴戏剧的崛起.中国传统戏剧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此传承和保护我国戏剧文化,迫在眉睫。为了重新振兴我国传统戏剧文化,近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在社会生活中,关于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的基础教育在不断加强.央视等一批主流媒体也相继推出和戏剧相关的栏目和频道.这些努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课题着重要研究问题是:充分发挥第五媒体——手机传媒的优势,生动、便捷、全面地传播中国戏曲,不仅仅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有良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另外,中国戏剧和各类媒体结合起来的研究实属不多.所以,本课题不仅仅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有所帮助,也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突厥 《老人天地》2013,(2):43-43
提到剪纸,人们马上会想到陕北、河北的剪纸。其实,在关东大地上,剪纸也是一种流行的民间传统艺术。五千年历史的沉淀,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多民族文化的浸淫,使关东地区的剪纸作品形成了古朴、粗犷、彪悍、大气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但是近年来,关东剪纸艺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9.
"侠"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产品。在先秦两汉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战国游侠和两汉豪侠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在历史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随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社会法制日益完备,这些游离于正统文化规范之外的侠客逐渐衰微,最终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仅以文学原型被文学家们演绎加工为"成人童话",以供读者玩娱消遣。然而侠士形象和侠义精神却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先秦两汉"侠士"进行考证,以期获得对"侠士"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南充市高坪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农民住宅用地占整个建设用地的50%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居民到城镇定居,"空心村"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草原地区草畜双承包责任制~①实施以后形成了定居定牧的居住生活~②方式,由于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被动改变,传统草原社区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继而引发牧民居住生活、传统文化、草原生态环境等各个层面的变化。本研究将共生理论引入到草原社区的研究中,从居住生活、文化传统以及草原环境三个方面对传统草原社区和当前草原社区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对典型草原社区滚诺尔嘎查~③的田野调查,依据共生三要素,建立草原社区中"居住生活共生、文化共生、环境共生"的共生关系,提出具体共生措施,构建共生型草原社区,旨在为草原地区社区建设提供借鉴,从草原社区建设的角度探寻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传承草原传统文化以及草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潘耀 《现代妇女》2014,(4):346-347
我国是创造了悠久灿烂青铜文化的古国,战国后期,随着铁器的出现,青铜文化逐步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青铜文化一部分的铜镜却在唐经历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时期。唐镜的艺术风格总体上是由严整板滞而趋清新活泼,华丽多姿,优雅简洁,艺术样式和手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不仅是一种语言的动物,更是一种修辞动物。修辞是主体经验和社会文化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修辞话语通过外在的文化镜像承载在主体心灵世界中,它所反映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态度凝聚为个体的记忆,这种个体记忆和群体认知模式被不自觉的解释为主体的历史存在和现实存在的一个约定性符号。文章结合"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方式和传统文化,探讨在文化传承视阈下修辞与汉语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志远 《老人世界》2008,(3):16-18
长江首漂的记忆早已远去,当时被中外媒体称为“中国第一个女探险家”“征服长江的第一位女性”的吉胡·阿莎,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近期,随着一本同名自传《吉胡·阿莎》的出版,这个彝族女人再次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15.
谢秋慧 《现代妇女》2014,(10):291-291
由于土司时期社会各项制度都强调男权,限制了女性的话语权,使得史料记载偏向于男性,研究女性就只能从婚姻类型等民俗性的角度切入。充分挖掘土司文化中的女性角色对土司文化性别建构以及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具有积极意义,并可以促进民族文化化为传统记忆符号。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有效路径。课题组通过发放问卷、座谈访谈,找出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现代媒介仪式与传统媒介仪式融入社区的有效路径教育,唤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的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饱含历史的气韵和民族的记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高中政治课堂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基于传统文化的视域挖掘现代社会热点话题,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符合高中学生对时代信息的敏感和关注。本文分析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和热点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高中政治基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热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看,山地自然生态和山地牛耕文化,是彝族腊罗牛歌产生的文化生态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牛耕文化逐渐淡出了彝族腊罗人的生产和生活,牛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嬗变,牛歌面临失传的困境。应通过加强立法、改良牛歌表现形式等措施对其进行有效传承。这对于保护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眦邻左江,凭借地理区位优势成为广西近代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与水共生的疍家因其生产生活的脆弱性而辗转至龙州定居,疍家水上文化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得到留存又因外部冲击而走向变迁。龙州疍家文化发生变迁的同时,其婚俗在各民族文化融合交流中展现独特的风采。故以婚俗为切入点,发掘疍家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婚俗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保护措施,从激发疍家的文化自信出发,促进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多元一体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言磨蚀理论的出现和不断进行的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英语教学的输入和输出的规律,启发教师和学生同时注意到在学习和掌握外语的过程中语言磨蚀问题一直会伴随其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防止语言磨蚀问题的出现,否则,教学效率将会受到这种规律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交流能力都将一点点地淡出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