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由于社会生活和道德领域中凸现出不少新的问题,人们开始重视社会进步与道德发展的二律背反现象了。所谓社会进步与道德发展的二律背反,是指在历史发展的某些转折时期或社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时期,伴随着社会进步而同时出现的道德混乱或“滑坡”现象。而在整个社会出现这种二律背反的同时,在道德领域内部也往往出现一些特殊的道德效应。这些道德效应既是由社会变革所导致的,又作用于社会变革,它们常常伴随着某些消极道德行为,使社会进步和道德发展二律背反现象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笔者认为,探讨历史转折时期和社会结构变革情况下的道德效应,对于探索改革时期道德建设的规律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结构变革时期常常存在着三种比较典型的道德效应。  相似文献   

2.
走向现代化、实现社会转型,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深刻变革,也是伦理道德的深刻变革.着眼于社会伦理的演进,考察元道德问题,是实现伦理道德变革、重建新伦理的理论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文简答了三个元道德问题:道德是什么? 在总体上,人类的道德是不是进步发展的?判断道德进步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对此,必须从人类现实生活出发,不能仅仅强调道德的超现实、理想化的观念性质.立足现实社会伦理演进的客观形势,找出建道德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伦理学史不仅仅是伦理学的学说史。它是人类自我道德确证的历史,是人类追寻现实世界中完满和谐关系的历史,是人权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道德意识内在逻辑发展的历史。从上述四个方面追寻伦理学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所标示出的人类道德意识的进步,将使我们对伦理学史的研究有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对伦理学史本身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蜕化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问题的极大关注。本文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以便得到认识上的深化。 (一) 人的道德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具有相关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它所反映的是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同生产力不同,生产力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曾经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同人的个体发展联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7-34
伦理学的发展历史从特定的视角来说就是思维方式转换的历史。古代关于德性问题的伦理学追问与近代以来以正当性问题为中心的伦理学思考是两种不同的伦理学研究进路。马克思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更为宏观的层次上概括总结了以往关于德性或道德问题研究,进而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道德问题的基本理论观念。我们不能说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已经解决了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基本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马克思审理以往伦理学发展的方式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伦理学理论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在最近 2 0余年的发展过程 ,也是道德进步的过程。价值思维逐步突破义利对立是我国企业道德进步的革命性飞跃 ,诚实守信的意识明显增强是我国企业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而功利论则是我国企业道德进步的主流依据。面临市场竞争规则的全球化 ,中国企业不仅要积极培育经营实力 ,还要在已有的道德层次上积极培育和提升道德实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道德领域中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科技发展是否是道德进步的动力?是否是道德进步的标志?是否使道德也相应提高?这些问题既是现实提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古今中外大致有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正> 道德是严格区分为层次的。探讨道德层次的最重要的视角有三个: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纵向视角,二是每一社会形态的横向剖面视角,三是道德主体的道德境界上的视角。(一)纵向视角。就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纵向角度看,历史在总体上是有层次的。虽然历史十分复杂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的过程;虽然整个人类的发展道路没有固定的模式,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依其具体情况而呈现出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道德律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实在性问题是康德始终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诉之于道德情感,但又局限于"纯粹理性的事实";直到晚年的《论俗语》中,他才从个人道德实践、国家法的政治实践和国际法的历史实践三个层次论证了义务原则的实践有效性,即纯粹实践理性的原则在道德实践中具有心理上的感化作用,在国家法的立宪活动中是先天的标准,在国际法的历史进步中则将表现出"天意"的客观历史目的,从而接近了后来黑格尔历史理性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原则以及"理性的狡计"的概念,但由于这些都还没有完全脱离"反思判断力"的类比原理,只限于一种"假设"和"希望",因而最终尚未真正进入到历史理性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道德评价作为重要的道德实践活动,是指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社会成员及其言行进行善恶判断和善恶评价.道德评价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杠杆和手段,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道德评价究竟是依据什么呢?一个人的言行、一个社会的举措,……判断其善恶是依据其动机,还是依据其效果呢?对动机和效果的检验标准又是什么?对此,历史上的伦理学家莫衷一是.邓小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道德评价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类的道德紧密相联。历史与道德的悲剧矛盾冲突,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表现为对习惯所崇奉的事物和秩序的亵读,似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本然是以道德的沦丧和退步为代价的,而要保持纯朴高尚的道德水准,似乎就应阻滞历史的进步,甚至倒退到往昔的社会环境中去。可以说,这种二律背反式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构成了人类历史与道德的冲突,成为许多人痛苦不安的悲剧情结。那么,如何透过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特别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进步与道德伦理的…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两个世纪史学自身的发展,明确反映学术领域最新趋势和状况,正确处理客观历史与主体史学的相互关系.历史学的基础层次是对客体历史的研究及理论与方法.微观历史研究,中观历史研究、客观历史研究.历史科学的第二个层次是哲学层次,历史本体论,历史识认论,历史科学的第三个层次是史学学层次,狭义史学学,历史编纂学,史学评论,史学史,史学主体的基本素养及其训练.  相似文献   

13.
檀传杰 《学术界》2008,(2):145-150
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研究的是社会结构中各要素如何通过担当社会道德的供给、论证、推行、养护等工作,而使社会道德呈现为如此的状貌.以往的道德研究忽视了这一问题.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的凸现,首先是道德研究的思想道路转换--即从注重"形上路向"、"理想类型方法"、"观念视域"到注重"生活路向"、"历史方法"、"结构视域"的转换--之必然结果.同时,社会道德担当在道德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事实性存在,为其在道德研究中的理论存在提供了现实根基.这一问题的提出,或可使道德研究获得一种新的立场和理解框架.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亘古恒新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权利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法学领域,道德研究很少涉及权利问题.对权利问题的单一性理解及对道德权利的忽视,使我国的道德建设难以跟上社会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唯有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着眼,凸显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的价值蕴含关系,方可在立法实践中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加以规范,对新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权利与义务属性与内容予以合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切性、艰难性由此引起同情的理解.熊元义则认为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这对矛盾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它有时出现尖锐对立.因此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批判,而不是相反.任何形式的放弃道德批判都是不可取的.符杰祥试图以"同情的理解"作为批判道德形而上文学的前提,他一方面承认道德形而上主义所表露出来的问题意识是深刻而严肃的,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它的问题限度与回归道德主义的危险.武善增的文章则对"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精神底线的缺失及扭曲人性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提出对人性的世俗幸福的呵护与捍卫,才是促进新世纪文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究竟要不要精神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善增 《河北学刊》2004,24(4):193-196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切性、艰难性由此引起同情的理解.熊元义则认为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这对矛盾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它有时出现尖锐对立.因此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批判,而不是相反.任何形式的放弃道德批判都是不可取的.符杰祥试图以"同情的理解"作为批判道德形而上文学的前提,他一方面承认道德形而上主义所表露出来的问题意识是深刻而严肃的,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它的问题限度与回归道德主义的危险.武善增的文章则对"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精神底线的缺失及扭曲人性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提出对人性的世俗幸福的呵护与捍卫,才是促进新世纪文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在道德进步中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历史现象。它们不仅表现为知识形态,而且还表现为活动过程。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人类道德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社会得以有效地实现自我调节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它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强,并发生新的变化。层出不穷的新理论和新成果对社会道德的进步也能发挥其有效的功能,成为影响道德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道德形而上主义:反思百年文学"启蒙"问题的可能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符杰祥 《河北学刊》2004,24(4):189-193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切性、艰难性由此引起同情的理解.熊元义则认为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这对矛盾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它有时出现尖锐对立.因此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批判,而不是相反.任何形式的放弃道德批判都是不可取的.符杰祥试图以"同情的理解"作为批判道德形而上文学的前提,他一方面承认道德形而上主义所表露出来的问题意识是深刻而严肃的,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它的问题限度与回归道德主义的危险.武善增的文章则对"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精神底线的缺失及扭曲人性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提出对人性的世俗幸福的呵护与捍卫,才是促进新世纪文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刑法伦理学研究的意义、使命及其学科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法律伦理学的研究主要是对法律存在的前提进行道德批判;分析内涵于法律制度的道德问题和现象,即法律中的正义问题;探讨法律生活中的道德难题.随着法律伦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必要进一步拓宽法律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将对法律的道德合理性的追问、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讨,延伸至具体的部门法之中,以此来解决对诸部门法的道德追问和伦理探求.刑法伦理学、民法伦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就是这一学术发展趋势之必然产物.对刑法伦理学研究的意义、使命、学科属性以及研究方法的探讨,将有利于这一新的交叉研究领域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个体道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伦理学研究领域中较少涉及的一个理论课题。最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湖南师范大学唐凯麟教授和龙兴海副教授合著的《个体道德论》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系统研究个体道德问题的蓝本。 首先,作者将个体道德问题提到了很高的思维层次上来加以阐发。论著开宗明义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