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头文件”的失范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头文件"的失范已成为中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大障碍.加强"红头文件"的法律规制,必须构建有效的事先、事中和事后规制制度,即"红头文件"的立项审查制度、起草过程中的行政听证制度、颁行前的实质性审查制度、"红头文件"合法性争议的司法审查制度和行政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
政务公开,对我国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档案开放理论、档案开放观念两个方面入手来阐述政务公开对档案开放工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而重要的工作。长期以来,档案鉴定成为我国档案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从理论到实践都展开了广泛研讨。无论是归档鉴定,还是进馆鉴定、存毁鉴定、开放利用鉴定,档案鉴定工作贯穿于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随着电子文件档案的兴起,"大档案"的形成,"大鉴定"呼之欲出。这要求我们破除鉴定工作无足轻重、重藏轻鉴和等待观望等思想观念,把鉴定工作切实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政务和谐,而档案开放是构建和谐社会政务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档案开放与和谐社会构建存在着良性互动:档案开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社会的和谐反之又将促进档案更好地向社会开放。我们应积极推进档案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政府数据开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正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作为政府的特殊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档案部门如何参与其中,是大数据时代档案行业的重要课题。文章对档案部门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回溯,对国内外“档案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进展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档案部门在政府数据开放中扮演资源采集者、数据服务者、开放推动者的角色,是国家建设数字政府、民众利用档案数据以及档案界发挥自身优势的内在要求。实现这一角色定位,需要从法制层面加强数据开放的顶层设计,从资源层面加强档案数据归集共享,从技术层面加强统一数据平台建设,从管理层面加强数据开放的规范治理。  相似文献   

6.
信息自由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当代档案事业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以信息自由为理论基础分析开放档案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意义,及与开放档案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指出了完善开放档案的一些可行性措施,从而满足大众的信息自由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档案所有权是指档案所有人依法对自己所拥有的档案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档案占有权是保管机构对档案的实际占有,开放是档案使用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者是最大受益方,国家对国有档案财产收益权采取了放弃做法,国家档案部门依法对国有档案享有开放、公布、鉴定、销毁、出售等处分权。档案所有权是档案合法利用的法律基础,是国家档案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档案开放与公布相分离的现状是目前制约档案利用工作的瓶颈之一,只有解决档案开放和公布相分离的矛盾,档案事业才会有所突破,公共档案信息资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共享,档案的价值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档案开放是国家民主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行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档案法》虽然制订了档案开放制度,但有关这一制度的规定却还存在许多不健全的地方,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档案开放。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与此同时,也触动着档案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通过对政府信息公开后第一案的分析,并从档案开放期限、档案开放主体、档案公布权责三方面来探讨《档案法》的修订与完善,做到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间的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英语资料中,我们常常遇到抽象名词,对于这些抽象名词,我们觉得理解它们的意思,却很难用简短的汉语将其意思说明白.本文提出了用转化法和引申法来翻译抽象名词,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前提,说明了如何使译文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描述了台湾文学的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了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问题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打造了一个由还原的记忆世界、感性的理解世界和理论的想象世界构成的“三重世界”。它们在从知觉形象、感性形象和“抽象形式”上丰富着“文学台湾”形象内涵的同时,也使得《文学台湾》对台湾问题的文学审视具有文艺学、社会学的意义和思想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大官 (儿 )”是明代《金瓶梅》以及其他一些小说、戏曲中出现频繁的一个称谓词。然而现今许多辞书对这个词或是失收 ,或是解释不够准确。该文通过考证古代多部文献 ,进一步解释了它的意义 ,并指出这个称谓词在历史演变中曾出现过的一种“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趋向动词“起来”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南朝宋开始,经过唐宋元明清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动词或形容词时体的重要标记。“起来”语法化的过程是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起来”与其它语言单位的组合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论“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讨论“学科”与“专业”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认为一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表现在学科是专业必需的基础,专业承担着学科人才培养的功能,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二者有显著的区别,表现在构成要素、发展动力、确立的原则、发展核心以及各自不同的任务方面。本文最后提出在“学科”与“专业”之间应建立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伦理的“仁爱”思想和基督教伦理的“博爱”思想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明的思想精华,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分析了两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现代意义,重点比较了两者的相同与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