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转向黑格尔哲学之后,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才去考察希腊晚期哲学。他的博士论文是考察希腊哲学的成果,它表明马克思当时基本上站在黑格尔唯心主义立场上,又大大超过了黑格尔,同时也超过了青年黑格尔派。 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非常重视自我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把自我意识看成是自由的象征。把这种自我意识当作时代精神的象征是当时青年黑格尔派的基本哲学倾向。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思想的开端是极其重要的,它是马克思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哲学著作,自我意识是论文的主题、立足点。同时由于对现实性的反思形式的理解不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后来思路与其他哲学家的不同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当卢卡奇转向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时候,是依靠黑格尔哲学所提供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这就使得卢卡奇不能不带有黑格尔主义倾向。因此,在研究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当中,不能忽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的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代表作,是青年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最初的重要成果。写作《博士论文》时的马克思还处于黑格尔及其弟子的哲学思想影响之下,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对青年马克思有着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自我意识”在当时马克思的哲学里具有“本体”的意义,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哲学思想基础是自我意识的本体论,即自我意识的本质是人,它是以思辨形式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理论肯定。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青年马克思思想逻辑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对其中马克思新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与思想史定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继承的思想史脉络出发,研究马克思是如何通过经济学的研究而跃出了黑格尔的唯心史观框架,却又坚持黑格尔历史观的合逻辑性的信念从而超越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的实证化的意识形态方法。然而在新的历史观及其方法论的建构中,由于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水平和视域的局限,使得马克思此时的历史观与其背后的方法论的建构仍具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博士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马克思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作。本立足于本,具体分析了马克思通过博士论这一哲学练狱究竟在哪些方面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又在哪些层面实现了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和跃迁。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三重向度与划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卫马克思,阿尔都塞介入了关于青年马克思问题的论战。而"保卫马克思"的内核和关键是"怎样保卫马克思",也就是说,方法论占主导地位。为此,他从政治策略、思想阶段和历史背景这三重向度,以"划界"的方式把马克思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意识形态(人道主义)与科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统统切割开来,既驳斥了那些把马克思主义康德化、黑格尔化、费尔巴哈化以及人道主义化等种种企图,又反对了苏联那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解模式。这是他保卫马克思的独特理论路径。这样一来,也就把自己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1837年夏,在柏林大学求学的马克思投身于黑格尔哲学的怀抱,参加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博士俱乐部。从那时起,他结合进步思想界对宗教的批判以及博士俱乐部内部对现实问题的讨论,系统地研究并精通了黑格尔哲学。1841年3月,他写出了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青年黑格尔派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博士论文》的马克思,就世界观而言,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我们研究《博土论文》,就是要如实地了解作为青年黑格尔派成员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状况,他对青年黑格尔派作出的理论贡献,以及这些贡献对他以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担任莱茵报主编开始,马克思便不断与现实状况进行接触,现实的利益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已经无法用所知的黑格尔哲学去进行合理的解释,这促使马克思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并逐步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随着研究更深的介入,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把经济学批判与哲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并在后来1845—1846年间创作了大量文本,这都为其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经济学视角的切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更赋逻辑性,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脉络的更清晰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最有意义、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一直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同时也一直是理论斗争的一个激烈战场.各种派别,各种观点互相较量,发表了大批专著、文章.这些观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其一认为马克思是另一个黑格尔,是黑格尔的摩仿者,这种观点把马克思黑格尔化;其二是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立,甚至认为二者风马牛不相及,把马克思与黑格尔割裂开来;其三突出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对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而忽略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马克思历史观的影响问题.本文不同意上述几种观点,试图  相似文献   

10.
法国人在黑格尔逝世一个世纪之后接受黑格尔, 这成了20世纪法国思想史上一个“决定性事件”; 而法国知识界几乎同时接受和发现黑格尔、青年马克思与存在主义, 这是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与兴盛一时的“活水源头”。其中科耶夫的“主奴辩证法”、伊波利特的“苦恼意识”以及国内学界罕有人知的阿希洛斯的“关于马克思的提纲”三个经典片断, 展示了他们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主义化解读是如何开启了从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探险之旅的。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来说,黑格尔的重要性在于:他打破近代哲学主客分立的内在性论域,提出在历史过程中重建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由此提供了现代性自我理解的一种重要哲学形式,为马克思探索新哲学道路准备了思想前提。但黑格尔把整个问题变成抽象的思辨问题,坚持在思想中解决该问题。马克思则立足于唯物史观,把由黑格尔开发的现代性自我理解问题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即通过革命的实践活动去改变世界和历史。卢卡奇和科耶夫对黑格尔哲学的解读,对理解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这种传承与批判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年马克思在褪却浪漫主义的光芒之后,实现了其哲学的现实转向,这为马克思政治理论作为一种实践中的反讽哲学提供了思想基础。本文从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中寻找现实支撑点以及其博士论文与笔记中对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研究两方面出发,论述了马克思如何为浪漫主义的形式反讽应用于实践找到了可行的理由与现实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内在逻辑进程中,主要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始终。通过对青年黑格尔和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可知: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劳动概念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是一场围绕《精神现象学》中的劳动概念所展开的争论,作为这场争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精神现象学》中的唯心主义历史话语的批判、吸纳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不同,并从中揭示青年马克思在自己的思想转变中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认同和超越过程,说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创立并不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简单的结合,而是在自己的理论研究中不断改造与超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撇开文学价值,青年马克思的诗作是以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哲学世界观。马克思这一时期尽管受浪漫派思想和写作风格的深刻影响,但是在诗歌中,他对于浪漫派耽于艺术,希望借此来解决理想与现实对立的做法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排斥。这促使他接近充满现实感的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然而,这个思想团体也没能满足马克思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其中总体性范畴作为历史辩证法的存在论基础是卢卡奇哲学思想的核心。卢卡奇把总体性看作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科学的区别所在。然而,就其存在论境域的整体而然从属于黑格尔,未能决定性地终止存在论建构的知识论路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循着马克思新闻思想形成的过程,探寻了他从唯心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向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这一伟大思想转变的轨迹。作者强调,早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就在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同黑格尔有着日益明显的区别,这反映了马克思在哲学观点和政治立场上对其所受黑格尔影响的日益自觉的清算。某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的新闻思想也归入黑格尔的集权主义,是毫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18.
劳动是马克思毕生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劳动的问题上,马克思受到了黑格尔的很大影响.过去人们总是将黑格尔哲学与抽象思辨联系在一起,由此黑格尔的(精神)劳动概念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黑格尔认为,以往的哲学只是对“概念”做知性的理解,但是,黑格尔自己的“概念”是运动的、发展的,它体现的是一切生命的原则,是完全具体的东西.正是这种“概念”的辩证运动揭示出了黑格尔“劳动”的本质.马克思也正是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这种具体性,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劳动”概念,并深入分析造成“抽象劳动”的深层根源,进而揭示了人们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生存状态.因此,只有把马克思和黑格尔放在一起阅读,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通过劳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历史”和“人的存在”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异化观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即黑格尔主义异化观、人本主义异化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 1845年以后,马克思在历史观上已超越人本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异化观也超越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 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我们应该以马克思成熟时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而不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人本主义异化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新康德主义演变而来的"生命哲学"和从黑格尔向马克思演变而来的"历史哲学"对青年卢卡契盼深刻影响,论述其早期学术思想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