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它的提出,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对历史文化名城,以全面保护、永续保护的理念;从法制建设、经济保障、组织机构等方面,强化保护措施;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同时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创造、储存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人的行为模式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产生影响,从历史上看,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存在状态以世之治乱的历史环境而定.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它以六朝文化为历史起点,以吴越文化为宏观背景,饱经无数次世之治乱的沧桑之变,形成独具风格的秦淮文化或兴亡文化.六朝兴亡文化具有经济学所谓资源的价值.惟其兴亡,深藏着今天的人们对历史的遗迹所产生的无边际的多重需求,也只有南京的历史背景,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国民的这种需求.南京发扬自己的历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六朝文化,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创造、储存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 ,人的行为模式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产生影响 ,从历史上看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存在状态以世之治乱的历史环境而定。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 ,内容博大精深 ,它以六朝文化为历史起点 ,以吴越文化为宏观背景 ,饱经无数次世之治乱的沧桑之变 ,形成独具风格的秦淮文化或兴亡文化。六朝兴亡文化具有经济学所谓资源的价值。惟其兴亡 ,深藏着今天的人们对历史的遗迹所产生的无边际的多重需求 ,也只有南京的历史背景 ,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国民的这种需求。南京发扬自己的历史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六朝文化 ,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4.
南京历史文化之品格及其传承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的历史文化呈现出四种特质:“合亦杂”的文化性状、“仁且平”的文化精神、“智而朴”的文化气质和“通且俗”的文化格调。在南京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教育点化、民俗涵养、艺文陶冶和遗存承载等四种方式发挥了独特作用。这四种传承方式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构成了动态的有机体;而在其内部结构中,又包括了流变、集成和导向三种模式化的工作机制,三者之间的并存、继起,有机整合与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明清时代南京的徽商及其经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明清文集、笔记及徽州文书提供的徽商史料,研究徽商在南京的活动及其经营文化,进而讨论徽商的“贾道”与“游道”。文章认为:徽商的“贾道”与“游道”相辅相承。其中,特别是园林与徽商经营的关系,尤其耐人寻味。与通常所认为的不同,徽商构建园林,并不完全是追求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或日附庸风雅的文化表达方式),而是与其经营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9.
日本军国主义 1937年 12月攻占南京后 ,无视国际公法 ,以极大的凶残性与贪婪性 ,对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文化典籍实施了有计划的疯狂的摧残与劫掠 ,造成了南京历史上一次无法估量与无可挽回的文化浩劫 ,被中外人士称之为对南京的“文化大屠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体系主要由四大文化板块构成,其中长江文化板块是支撑南京成为中华古都的重要条件.南京具有雄视长江、领袖东南、近海控淮的地缘优势,这决定了她担负着在中国大格局中必然崛起的历史使命.除汉、唐之间作为"六朝都城"之外,从元末以后到1949年的581年时间内,南京与北京这两个古都的互动主导着整个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民族命运,充分体现了南京城市的独特地位和非凡的区位优势,也是南京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此,通览整个中国的文明历程,公元211年以后南京的崛起,应列为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即南京的崛起开辟了长江文化板块乃至中国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早有定论为论点,用严谨的逻辑证明阐述了国际社会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认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重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定论不容篡改和否认.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农民工用语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之一,是城市中的新移民,其语言问题是城市语言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以南京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城市农民工的语言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使用上,农民工在城市时使用两种语言变体--普通话和家乡话,而且两种语言变体在使用场合上出现分化,家乡话主要用于关系亲近的人之间,多用于非正式、比较随意的场合;普通话主要用于关系较陌生的人之间,多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在语言态度上,城市农民工对普通话的态度较好,对普通话认同感较强,对普通话的地位和功能评价较高;对自己家乡话的态度出现分化,对家乡话情感归属感比较强,但是对家乡话的地位和功能评价持一定程度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3.
1948年底,内战中不断失利,国民党高层都在酝酿撤出南京。此后,从南京到广州、重庆、成都,尽管大多数国民党高层人士主张在大陆坚持,但是,1949年底,蒋介石最终决定中枢迁台,其中原因,主要有蒋认为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基础较好,他的关键幕僚亦坚决赞成,以及金门战役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有一种论调,认为东京审判是“胜者的审判”,日军在二次大战中的行为被歪曲丑化了;而在所有对日军的不实指控中,“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最大的谎言。由于日方文献在战后遭到了大规模焚毁,而日本又有人不承认事发当时中国和西方文献的客观性,使得这一观点对海外不知情的第三者,尤其是日本民众至今仍有影响。本文通过对日本烬余的相关史料,特别是日本右翼也不得不认可的公私文献的辨析和梳理,基本廓清了日本虚构派布下的迷雾,证明以屠杀为代表的日军在南京的各种暴行,即使仅据日方文献也完全可以证明。同时,本文也概述了历史进程不同于“概念”的曲折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陈洁行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6):67-70
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新城的建设与传统的遗存发生激烈的碰撞。如何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十五”期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从“旧城改造”的遗憾中总结经验,通过加快城市发展,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抓好“历史文化普查”和“编制规划”两个关键,通过政府增加投入,结合西湖、运河环境保护,积极挖掘、保护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道路整治中,把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致力于考古发掘,获取显著成果等举措,使名城的历史文化再度辉煌。“人间天堂”再展丰采。事实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这一对矛盾是可以统一的,是可以相辅相成、获得共赢的。 相似文献
16.
词史上名篇迭出的金陵怀古词,借怀古以伤今,具有丰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社会现实意义,并呈现出境界开阔、感慨深沉的苍凉壮美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孝荣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11-119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分为三个阶段明初敕建一批佛寺,带动了寺院的恢复;明代中期,僧人是佛寺修建主角,为寺院发展时期;明代后期,士、僧大建佛寺,是寺院繁盛时期。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城、东城佛寺较多,南城最为集中,而西城、北城相对较少。寺院间距,一般不超过十里,很多甚至相邻相接。明代南京佛寺有名称可数者近210所,总数起码有300所,最多可能超过600所。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备的文官监察制度并付诸实施 ,对惩治文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 ,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一党专制政治制度制约下 ,文官监察制度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实施也极为有限 ,未能有效地抑制文官的腐败对国民党政权的蛀蚀和瓦解作用 ,其消极因素远远大于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审判管理的内容入手,对审判管理的形式、基本原则、目的和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最后阐述了对我国法院正在进行审判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故宫文物留存南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存文物而免于日军掠夺,故宫文物曾经历万里大迁徙。战时部分未及西迁而留存南京的文物沦入敌伪之手,战后又因中国内战及时局变迁,部分文物运抵台湾,部分运返北京,尚有部分保存南京,因此,战时留存南京的故宫文物有无损失及其归属,便为人们所关心。本文系统梳理故宫文物南迁、留存南京、敌伪劫夺与战后接收的历史经纬,为增进对该问题的理解,发表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