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非嫡系部队参战人数和作用考辨傅玉能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唯一取得胜利的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非蒋嫡系的国民党参战人员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为整个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文仅就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非嫡采部队参战人数...  相似文献   

2.
台儿庄战役与李宗仁的军事指挥艺术徐金城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继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坚持抗战所表演的最为精彩最为壮烈的一幕,是日本侵略者遭到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失败"。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所...  相似文献   

3.
1938年春中国军队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在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正确指挥下,中央军和各地方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取得的。时中央军系统的汤恩伯第20军团所属关麟征部第52军作为主攻部队,先奉命在台儿庄东北方面侧击南下日军,配合孙连仲部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正面的防御战,后又南进驰援袭敌侧背;协同守军形成对日军的夹击之势,使进犯台儿庄之敌陷人中国军队的反包围中,为这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37年底日军占领华北和京沪杭地区后,即把攻击目标转至华中,其战略企图是南北对进夹击徐州,把华北和华东联结起来,尔后全力会…  相似文献   

4.
桂南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军队在广西南部向日军发动的系列战斗。是役,特别是其中之昆仑关战役,其规模之浩大、战斗之惨烈和战果之卓著,在国民党抗战史上乃至整个抗战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曾参加并指挥过昆仑关战役的郑洞国(源第五军副军长)说,它是“我自抗战以来亲历的最为出色的一次攻坚战和歼灭战”,是“大振国威的歼灭战”。下面就桂南战役的历史地位试作分析。桂甫战役,尤其是昆仑关之战,战果卓著,威震敌胆,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伪反动势力,鼓舞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日军在钦州湾登陆,桂南战役开始。  相似文献   

5.
武汉保卫战(又称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为保卫华中重镇——武汉,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是一场守土卫国、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正义防御战;同时,又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规模最大、动用兵力最多、会战时间最长、作战地域最广、日军损失最重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虽然由于国民党当局坚持片而抗战的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而最终未能守住武汉,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消耗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挫败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使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对中华民族的自由与独立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为期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终以日寇的无条件投降和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伟大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为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国民党的军队也进行了浴血奋战,其功绩是值得肯定和颂扬的。1抗战不久,中国形成了两个战场,即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军队抗日是努力的,曾进行过平津、淞沪、晋北、徐州战役以及武汉保卫战,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一些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英勇牺牲。他们抵抗…  相似文献   

7.
<正> 台儿庄战役(也称台儿庄会战或鲁南会战)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从一九三八年三月上旬开始到四月上旬结束,其间包括临沂防守战、滕县保卫战和最后的台儿庄决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了震惊中外的辉煌胜利。这对于消除“恐日病”,提  相似文献   

8.
台儿庄战役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一次重大战役,它是1840年以来由政府出面组织力量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少有的一次胜利,并且是由在当时国内外人们的印象中甚至是国民党军队内部也认为难堪一击的“杂牌”军取得的。其中奥妙何在?有何影响?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对之进行一些试探。  相似文献   

9.
震动中外的台儿庄战役,是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以来日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第一次大挫败,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退却时期一个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奇迹般的插曲。胜利来之不易,其因果影响也发人深思。对影响战役进程及结果的诸多因素作冷峻的反思,是对当年抗日将士最好的纪念,也是台儿庄战役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0.
<正>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继平型关战役后,中国军队所进行的又一次震惊中外的胜利的保卫战、防御战。据有关史料记载,中日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日本侵略军约二三万人,中国军队近20万人。直接参加这次重要战役的中国军队,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  相似文献   

11.
1938年春天,正当侵华日军横行于我华北、华中地区,我国人民深为抗战前途而忧虑的时候,在徐州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传出了一个捷报:李宗仁将军指挥下的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在鲁南地区的台儿庄,打败了日军“王牌军”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和矶谷廉介第十师团的部队,取得了台儿庄会战的重大胜利!消息传出,举国振奋,军心民心大受鼓舞。台儿庄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台儿庄会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初期,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进行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阻击了沿津浦线南北对进的日军,并合击徐州之敌,于1938年4月上旬,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主要是广大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流血牺牲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及八路军战略配合的结果。但也和李宗仁对战役的正确组织指挥和善于团结各军奋战分不开的。 1937年10月20日,李宗仁接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第五战区当时担负津浦线作战任务。由于上海会战紧张,李宗仁被蒋介石留在南京参与上海战事,直至11月中旬,上海沦陷后,才匆匆赴  相似文献   

13.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敌我双方最后一次主力会战,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以农村为中心向以城市为中心转折的标志性战役,以我军消灭国民党军江南最大的最有组织的精锐部队,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攻克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而胜利结束.它彻底粉碎了敌人划江而治的企图,避免了中国再次出现"南北朝"局面,并为人民解放军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在东方战线上以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经八年浴血奋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最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云南人民用自己的血汗筑成了滇缅公路,打通了国民党统治区后方的国际通道;在滇西沦陷以后,又奋起打击日本侵略军,并支援和配合中国“远征军”对日军的反攻,取得了滇西抗战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的民族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震惊中外的大捷。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的辉煌胜利,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拟就台儿庄战役爱国主义主旋律问题,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38年3~4月,汤恩伯率精锐部队开赴鲁南,参加由国民党军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由于私心杂念和派系之争,汤恩伯置大局于不顾,先是拒不遵命增援,导致滕县失守;继而将部队隐伏山区,按兵不动,致他"枣峄计划"化为泡影;后又抗命不从,未能与孙连仲部队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使台儿庄守军伤亡惨重;及至总攻开始之后,汤恩伯再施故伎,拖延避战。由于汤恩伯一再消极避战,贻误战机,作为主力部队的第20军团末能发挥应有作用,整个台儿庄战役的进程至少被延误一周之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与台儿庄大捷何丽萍1938年3月14日一4月15日,在中国鲁南以台儿庄为中心,中日两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抗战以来较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台儿庄战役。中国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自指挥20万兵(中日双方在津浦路南段淮河一线对峙的兵力均不计在内...  相似文献   

18.
黄文华 《天府新论》2005,(Z1):260-262
从抗战胜利到国民党统治彻底崩溃的四年多时间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内战的最终爆发,伪国大的召开,民盟的被解散,人民的反内战,直到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一败涂地,社会的舆论始终关注着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舆论的分析、褒贬、扬抑在客观上对大众有着导向的作用,对国民党的看法由"国民党的反动派"到"国民党反动派",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过程和政治原因,也是在这种逐渐明朗的舆论下,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最终陷入孤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时体制主要指政治体制和军事体制.国民党战时体制对抗日战争影响极大.它的嬗变与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战略方针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局的走向密切相关.国民党战时体制的嬗变经历了建立、调整和扩大三个阶段.本文拟将其嬗变的过程和利弊作一初步探讨.一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称之为“第一期抗日作战”.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怒潮的推动以及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在这个阶段中,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是比较积极的.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动员抗战的谈话,表示了反对日本扩大侵略的强硬态度.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明了国民政府对日抗战的立场.8月16日,国民政府下达国家总动员令,建立战时体制.与此同时,国民党确定的对日战略方针是:“举全国力量从事持久的消耗战,争取最后胜利”.也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争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俟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具体口号是“以空间换时间.”为了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为了实现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方针,国民党迅速建立了战时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民党执政后,完备的地方组织乃是实现其领导的重要前提,然而华北各党部面临地方实力派的抵制,无法扎根基层。紧接着日本又发动"九一八"事变,继而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使得国民党在内外交恶的政治环境中,难以顺利开展工作,华北党务的发展局限于个别地区的潜伏活动。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开始恢复和整顿华北地方党部,但由于战事的演进和日军的压力,国民党在华北的党务仍旧虚弱无力,甚至陷入停顿。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华北国民党组织的潜伏性和虚弱性,导致其抗战伊始就无法承担起在华北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