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承载了生态主义的自然伦理观及女性主义身份话语的批评意识,对西方社会的父权制文化根基展开批判,认为女性和自然均受到来自于人类一元中心主义父权文化意识的压迫和剥削.在批评实践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批评流派: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绿色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这些流派的观点,又被杂糅着应用到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中,促成了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创作,进而又引起各派批评的关注,形成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下热点.虽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乏矛盾之处,但是其以批评为行动目标,针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危机的实践品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简述生态运动和生态批评,指出自然观是维系浪漫主义与生态批评渊源关系的纽带。论述继启蒙运动之后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批评家不仅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进行深刻揭示,而且对人们企图征服自然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这种浪漫主义自然观体现了尊重自然和现实关怀的生态思想。最后指出生态批评是浪漫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劳伦斯在小说《菊馨》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批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现实语境压力即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唤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在文学界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和文学研究者开始把生态学引入到文学研究和教育中,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视野.文章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在诗作中的体现,感受人类早期厌恶工业文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进而呼吁全社会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理论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通过对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的分析,可以揭示出霍桑对极端科学主义、人类欲望膨胀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类返朴归真,重返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在中国:17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批评是新世纪文论界的一大显学,它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态圈这一大语境下,以独特的生态批评视角和对全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而充满生机和活力.本文从其兴起、理论及实践的发展等三方面,对中国17年来的生态批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整体性的分析评述,肯定了生态批评的多声调为我们昭示了中国文艺学与时俱进的前景,指出了生态批评存在的问题.并对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认为中国学界完全可以藉此来参与国际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拓展到文学领域,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也随之诞生。批评家通过文学批评形式,从生态和女性双重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重新审视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尘封的文学作品。它促使人们关爱自然与女性,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目的,最终使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下文学批评功能的弱化、文学批评机制的窄化、文学批评生态的恶化,以及批评原创理论缺失和批评精神流失,招致了人们对文学批评现状的不满与质疑,也导致了文学批评丧失了它应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在这些批评声音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文学批评家本身,诸如施占军、周景雷、章德宁等人,他们对当下文学批评现状自省与反思,指出了当前的文学批评所存有的流弊、危机与困境。批判的目的在于建设,要建构有生命力的当代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