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上市公司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优秀代表。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出总体样本公司和农业样本公司4年业绩的总得分并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以股权集中度为视角,进一步进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自身业绩总得分负增长的速度已经放慢,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型公司绩效优于其它农业上市公司;农业样本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总和CR5所代表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倒U型特征;减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尤其是减持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建立适当的股权制衡机制,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股价崩盘会严重危害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破坏金融市场秩序。文章选取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会计稳健性和股价崩盘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企业会计政策越稳健,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越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能够降低由机构投资者持股引发的股市崩盘风险。文章的实证研究结论对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和认识运用稳健会计政策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股权研究中,每一股份的影响力是均衡的,随着持股比例的提升,影响力渐进提升.但公司法、证券法针对某些特殊持股节点的规定,使其影响力不是渐进提升型,而是跃升型的影响.基于上述理解,本文首先利用专家打分对法理造成的部分持股点的影响力进行重新赋值,得出相应的持股影响力,进而选取2012-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53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股权影响力集中度、制衡度、高管持股影响力以及机构持股影响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影响力集中度、高管持股影响力以及机构持股影响力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影响力方面,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的企业,股权影响力集中度、高管持股影响力以及机构持股影响力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而股权影响力制衡度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以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Poisson回归从静态、动态及异质性视角分析机构投资者在个股异常收益风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从持股静态水平上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上升并不会起到稳定公司未来股价的作用,反而会加剧个股在未来的异常收益风险,且这一风险叠加效应具有非对称特征,即持股比重上升对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较为明显;从持股动态变化上看,机构“净增持”并不会助推当期股价暴涨,但“净减持”却会加剧当期股价暴跌;从风险叠加效应的异质性上看,[JP2]公司规模越大(机构进出越便利)、机构股权集中度越高时,对异常收益风险的正冲击越强。此次研究对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收益异常波动中究竟是扮演了“稳定器”角色还是“助推器”角色进行了识别,为优化机构投资者监管、防范股价异常波动风险提供了参考依据。[JP]  相似文献   

5.
公司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被认为是影响公司信息环境从而股价信息含量的两大主要因素。通过从中国上市公司1998—2010年间的数据.实证考察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是否存在非对称性。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显著正相关,并且二者的正向关系仅存在于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在非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不显著:2007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的正向关系大幅减弱并不再统计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股价同步性越高,股票收益率中包含的盈余信息量越低。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通过盈余操纵的手段控制进入资本市场的公司特质信息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遏制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或降低其通过盈余操纵隐藏公司特质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2015—2020年中国八大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高碳企业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会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体现出印象管理的“伪装利器”作用,并且政治关联水平会削弱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主要通过表述性操纵来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此外,监管压力不同的企业在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非交叉持股企业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和股价崩盘风险负相关,但在双重监管下的交叉持股企业中这一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7家中小企业2004年年报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负债比率、流通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等指标与中小企业价值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中小企业价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价格操纵的风险缺口,相关监控措施亟待完善,在此重点研究了2016年由中国证监会查处的6起真实发生的股价操纵事件,并以这6起操纵事件的真实交易数据为基础,结合GARCH模型对其共性特点进行实证研究,总结股票被操纵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股票特征,包括股票收益率和波动性、股权集中度、股票流动性和股本规模,作为中国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并密切监控的目标对象。以中国现阶段股票市场的真实交易数据为基础,对股价的波动性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并检验。根据所选取的典型特征,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制度体系,从加强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教育、尽快解决股权分割、完善投资者结构、加强对账户和交易的监控、规范政府行为和完善法律法规方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文章以我国中部地区民营上市公司中的中小板为样本,对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和第一大股东与第二至第五位大股东持股份额的比值Z5指数与公司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赫芬达尔H5指数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作为样本,考察了2016—2020年东方财富股吧中发帖信息包含的投资者情绪对于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信息含量呈正向关系,当分析师跟踪数量、新闻数量和研报数量越多时,投资者情绪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越弱;另外,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不产生影响,而合格境外投资者持股会减弱投资者情绪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地,研究从信息渠道和公司治理渠道两个方面对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公司治理越弱,投资者情绪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越显著。该研究为投资者情绪、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股价操纵事件的分析,指出被操纵的股票具有股本规模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事件分析法等,进一步研究了为什么小股本股票容易成为操纵者猎寻的目标:一是小股本股票将花费操纵者较少的成本;二是小股本股票存在大幅送股、转增股本等“利好”题材,这些题材被操纵者利用来实现其操纵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线性数学回归模型,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股票价格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得出股票价格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反映公司资产质量的指标每股净资产、反映市场因素的指标股票历史价格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后就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股价暴跌现象在我国金融市场频频出现,股价暴跌尤其是股价崩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7年数据为样本,研究盈余管理是否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显著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盈余管理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的正U型关系。这对全面认识盈余管理、降低我国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股指期货监控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之际,对股指期货操纵行为的监管研究也日益显得重要,根据股指期货交易数据的噪声性、隐周期性、二重性、多粒度性和实体差异性,我们建立了基于数据挖掘的股指期货"数据—方法—指标"的监控方法,并给出了加强体制和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操纵行为的目的在于操纵现货市场价格,通过对最后结算价施加影响获利。建立在现金结算的股指期货市场上股指期货合约操纵模型,操纵策略要求操纵者买入期货头寸,并在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根据其偏好影响结算价格。如果期货市场的流动性高于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加权平均值,操纵者就会获得正的预期收益。模型解决了操纵者基于监测交易制定最佳操纵策略的决策问题,并提供了一种检验股指期货市场上操纵策略存在与否的方法,在较早的时间内从市场交易信息中甄别出价格操纵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价格操纵行为对市场效率和公平性的伤害,控制市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后, 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以及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带有误差修正的双变量EGARCH模型, 对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功能以及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结果显示: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居于价格发现的主导地位;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减弱了现货市场的条件波动。可见, 虽然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然而熨平股指波动的功能却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股价、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股价变化同方向,而利率变化与股价变化反方向;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虽然都能解释股价的变动,但其作用相对于股价本身来说显得微乎其微;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利率与股价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得出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影响股票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构建投资者同时利用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套期保值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模型,从投资者需求角度解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市场并行发展格局形成的必然。研究发现:当假设股指期货价格和股指期权价格无偏时,投资者完全利用股指期货套保是最优的,此时股指期权是多余的;当假设股指期货价格有偏,股指期权价格无偏时,投资者需要利用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两种套期保值工具的组合达到最优套期保值效果,此时,股指期权是必要的。认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平稳运行之后,中国应该适时推出同一标的指数的股指期权产品,形成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市场并行发展的股指衍生品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9.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股票期权作为对公司经理人及员工的激励措施,并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本文着眼于股票期权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以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公司经营绩效为变量,选取沪深300统一指数中最具市场代表性的13个行业的17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excel的统计功能计算两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得出结论:对中国上市公司而言,股票期权激励尚不能发挥对经理人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