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游牧民族聚居的游牧区 ,草原畜牧业在新疆历史最为悠久 ,历经数千年 ,经久不衰 ,是畜牧业的主体形式。但随着牧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传统草原畜牧业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经过 2 0多年的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新疆近约 80 %的牧民实现定居、半定居。实践证明 ,游牧到定居是实现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必由之路。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游牧民族定居和草原畜牧业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草原畜牧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加快和完善游牧民族定居 ,促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疆四大游牧民族是指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民族,他们分布在天山南北,分布范围广,历史悠久。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新疆的四大游牧民族人口总数为1 418 022人,占全疆总人口的9.6%。他们多居住在边境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四个游牧民族分布面积共95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59%。新疆80万平方公里的自然草原基本上分布居住着这四大游牧民族。他们放牧着的牲畜头数占全疆牲畜总头数的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新疆汉人的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就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古代新疆早在中石器时代已有了人类的活动。从距今约三四千年左右,到大致春秋前后的这段时间,约相当于新疆考古学上的铜石并用时期。当时广大西北地区有许多名号不一的古老部落。“西戎”是对西北各游牧民族的总称。西戎中的昆仑、折支、渠搜就在古代新疆境内。战国至西汉时期,是新疆民族活动史上的一个极重要和极活跃的阶段。据《史记》、《汉书时的匈奴列传、大宛列传、西域传的记载看,大约开始于战国(公元前5—3世纪),或及于战国以前,在北疆草原上,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亚游牧民族的岩画及其原始信仰袁同凯据历史记载,塞种、大月氏、康居、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于从祁连山西部沿天山北麓、阿尔泰山向西,直至里海、伏尔加河;南及锡尔河、威海、伊塞克湖及阿姆河以北部分地区,北及伊施姆河、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的广大草原上。他们...  相似文献   

5.
回顾新疆近百年来生态环境演化的过程,可以发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是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改善,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二是环境质量的明显下降,使新疆脆弱的生态系统向逆行方向发展,并已开始影响人类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疆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正负影响,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够相得益彰,成为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这是新疆面向21世纪的重大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自然资源开发与和生态环境 新疆存在着冰川、森林、草原、绿洲、荒漠、沙漠生态系统,并呈现出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结构状态。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8.4%,其高山冰川是新疆重要的水源地,森林、草原、绿洲从高山到盆地边缘依次展现,呈带状垂直分布;在盆地的水平分布上,戈壁荒漠漫布于沙漠与绿洲之间。森林、草原、绿洲、荒漠和沙漠五个生态系统分  相似文献   

6.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7.
契丹绘画     
在历史上,曾有过许许多多游牧民族,生活在祖国当今美丽、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他们在我国古典绘画中留下了契丹人的绘画,在这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们所描写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狩猎骑射生活,创北方草原画派,在我们美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本文的目的,意在介绍契丹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画蹟,在此基础上探讨北方草原画派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草原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纵观草原产权制度的变迁史 ,古代游牧民族更偏好草原产权内在制度的设计、完善和创新。因为它唤醒和培育了人类内在道德自律系统 ,进而在保护、管理、利用草原资源方面 ,更具长期性、普及性和低成本运行特征  相似文献   

9.
吴素娥 《阴山学刊》2008,21(2):52-56
北方游牧民族对玉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草原地区中的辽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华玉文化的发祥地。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玉的历史至少有8000年。草原玉文化的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崇拜使玉可通灵,用于祭祀天地鬼神;巫崇拜使玉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图腾崇拜使玉成为勇敢、自由、力量的象征;中原儒文化的影响,使玉成为美德、才华、信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游牧民族定居与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的特点 ,实现四个转变是游牧民族定居和牧区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一是在牧区生产方式方面由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转变为固定的生产牧场 ;二是在牧民生活方式方面由传统的逐水草而居转变为有固定的生活社区 ;三是在牧区经济结构方面要由单一的畜牧业经济向多元化的草原经济转变 ;四是在牧区社会发展方面要由传统的自给自足向社会化大生产大服务方面转变。要实现这四个转变 ,就应当以游牧民族定居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理论、制度、政策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构想 ,要有前瞻性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开创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草原饮食文化出现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距今50万年前.草原饮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在游牧民族诞生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草原饮食文化在内涵上呈现出草原区域性和民族性的双重属性,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北方草原地区除了主体上的草原生态环境外,还有农业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又导致文化的多样发展,产生了草原饮食文化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2.
从游牧到定居--北疆牧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者被称为人类适应环境的一个杰出典范 ,他们依据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四季变化而循环迁移 ,追逐水草以畜养牲畜。“畜牧生计是对大草原、山区、沙漠 ,或其它初农文化与农业所不能适应的地区的适应”①,但从历史的发展看 ,农业对需要广袤土地的畜牧业的侵蚀随着人口的攀升 ,随着人类对食物需求量的增大而无法避免 ,完全依赖自然的草原畜牧业逐渐在减少 ,一些畜牧群体 (又称游牧民族 )多少年来一直持续的传统的生计方式也因此而在改变。在新疆 ,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被认为是游牧民族 ,其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 ,生活来源也主…  相似文献   

13.
游牧政权行政与军事一体化的畜牧业生产管理体制是元代以前各游牧民族生产和军事行政管理的特点.随着游牧民族社会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较为科学的群牧式管理.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畜牧业的管理,大体经过了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相对集中、从习惯性较强到科学性较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祖。公元840年,在蒙古高原称雄近百年的回鹘汗国在内忧外患中覆亡,其余众大部分西迁至西域和中亚一带。适应于当地新的生存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明,回鹘由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游牧民族,转化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农耕民族。回鹘社会的成功转型对现代维吾尔族的形成和新疆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方游牧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主要体现在金银、青铜、陶瓷、玉石、皮木、建筑、刺绣、民间工艺等方面.由干受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游牧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的动物造型是其艺术的基本表现形武,同时,由于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其艺术形式又夹杂了外来的艺术风格.最初的造型艺术与游牧民族的自然崇拜有关,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原地区各种经史和理念影响了游牧民族的审美思想,加之西方审美思想的渗入,使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审美思想和文化价值在原有自然美的基础上呈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对宇宙天体和自身游牧经济文化的长期认识中,北方游牧民族形成了穹庐宇宙观,这一宇宙现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形成了他们崇尚自然、自由开放的生活态度,"穹庐"除了有隐含游牧民族宇宙观以外,对其居住形态有较深的影响,形成了游牧民族特有的以毡帐为载体的草原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及比较分析法对新疆游牧民族产生的背景以及定居后在社会转型期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演进过程中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发现:(1)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在演进中得到保留;(2)现代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多元一体化发展;(3)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建构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具有促进作用;(4)转型期现代生活方式对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草原文化是古代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的多元游牧文化,青藏高原草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多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融合中不断地创造、积淀、充实着青藏高原草原文化的内涵,使青藏高原草原文化具有了民族的融合性、文化的多元性和创造主体的多元性、文化遗存的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区,草原辽阔,水草丰茂,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相当优越。全区可利用草原7.56亿亩,人均草场56.8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倍,比世界人均水平也高近4倍。新疆天然草场的质量可称全国第一;阿勒泰草原和天山西部的伊犁草原,质量之佳,为全国少见。有的国际友人到伊犁参观后说:伊犁草原“是上帝的特殊恩赐”。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牧区,居住在这里的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世代都以畜牧为业,具有丰富的草原放牧经验。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于新疆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哈萨克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是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她是由古代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主要活动于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大草原。由于沙皇俄国19世纪侵占了大片领土,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