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督抚与清代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督抚制度沿明而来,至乾隆朝始确立完整的地方管理形态。在督抚的选任上,顺治一朝出于稳固新建政权的需要,各省督抚多用汉军八旗,康、雍两朝,开始以满人为督抚,但汉军仍占督抚的多数,乾隆以后,全国政局已稳,遂有大量任用满人督抚的局面。成、同时期,地方汉人督抚势力鹊起,他们以自己的实力影响了晚清政治格局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督抚与中央血脉相通的共存关系。督抚是清代政治腐败的推波助澜者,而其贪墨加速了清政权的衰落。  相似文献   

2.
督抚与清代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督抚制度沿明而来,至乾隆朝始确立完整的地方管理形态。在督抚的选任上。顺治一朝出于稳固新建政权的需要,各省督抚多用汉军八旗,康、雍两朝,开始以满人为督抚,但汉军仍占督抚的多数,乾隆以后,全国政局已稳,遂有大量任用满人督抚的局面。咸、同时期,地方汉人督抚势力鹊起,他们以自己的实力影响了晚清政治格局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督抚与中央血脉相通的共存关系。督抚是清代政治腐败的推波助澜者,而其贪墨加速了清政权的衰落。  相似文献   

3.
总督巡抚制度起源于明初,本为弥补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置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管理地方事务制度之缺陷而增设的临时性差遣,是省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因其职责主要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1],故名之曰巡抚。至清康雍乾时期,督抚制度逐渐完善为重要的地方官制,督抚们成了总管地方军政、民政的封疆大吏。随着清王朝晚期社会的大变革和政局的大动荡,督抚制度不断调整、变化,督抚们的权限亦不断扩大,成为晚清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角色。军事上,他们成为清王朝统治的支柱,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运动以及抵抗外来侵略的…  相似文献   

4.
乾嘉时期,皇帝大搞绝对专制。即使贵为地方最高长官的督抚,也毫无权力可言,他们畏惧懔懔、但杀戮、流徙又常常与之相伴。这不但破坏了儒家所倡导的“君臣同体”政治,而且,督抚避专擅之名,行苟且之政,造成了清中叶的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叶以督抚学政大员为主的学人幕府在汉学兴盛、古学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卢见曾两淮盐运使幕汲汲于识才造士,影响甚大。金兆燕活跃于乾隆时期文坛,以文士身份入两淮盐运使署十载,其幕府生涯体现出清代学术与政治文化及学风士习之间的复杂关系。乾嘉幕府崇奖经学的过程也正是清代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的过程,金兆燕八应会试始及第,其后扬州府学教授之冷宦、京师国子监博士之宦情冷落则又可视为其游幕遭际之延伸,而幕府、科举及仕宦在其中得以最完美地延展其本相,并助成中国封建社会士人命运的一道同风。  相似文献   

6.
雍正朝在官员任用方面,打破以往在种族、出身方面的限制,任用一批非科甲出身的督抚。由于出身、教育背景的不同,非科甲出身与科甲出身的督抚之间矛盾重重,摩擦不断。于是,直隶总督李绂与河南巡抚田文镜之间就爆发了轰动朝野的督抚互参案。  相似文献   

7.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清政府、立宪派、地方督抚围绕着权力问题,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展开了竞争。其间,既有统治阶级内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之争,又有封建地主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对抗,三者之间,关系复杂多变,特别是地方督抚同立宪派的关系,更是微妙。本文试就这三者在立宪运动中的权力之争及影响略作论述,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言不尽意"由最初的哲学和语言学范畴延伸至文学艺术领域,它对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言辞表达意旨的局限性,是文学创作面临的一大困境,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留白"技法来处理"言"与"意"之间微妙而又驳杂的关系,唤起读者联想的艺术空间,达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10·10·10     
易明 《北京纪事》2010,(11):94-94
某大报记载:2010年10月10日,三"十"相连,被人们寓意"十全十美"。不用说,结婚的又扎堆了。让人想起十全老人乾隆爷,良辰吉日,讨个好彩头,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如报纸说:"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10.
《宋诗百一钞》版本至少有16种。它以"原本忠爱,温柔敦厚"为选诗宗旨,在题材上强调宋诗的伦理价值和盛世气息,在诗史叙述上具有扬"初"抑"晚"等倾向。这是清代宋诗选本庙堂化的产物,也是乾隆时期盛世文化的反映。沈德潜格调学亦深刻影响了《宋诗百一钞》,选诗主近唐远宋,但另一方面,编者又对宋诗体派流变保持了较大的尊重。《宋诗百一钞》的理学气息并不浓厚,认为它选诗依从理学标准的看法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监察作用,但督抚制度最终没能脱离"历史周期率",成为中国古代监察官向地方行政官嬗变的典型案例。文章基于对督抚制度嬗变过程的考察及对其内在发展逻辑的探析,为目前我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改革协同性、监察权独立性、监察程序规范性、对监察权的监督与制约等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1830年正月里,46岁的林则徐在福州老家为亡父服制将满。自他迈入四十不惑的这道人生门槛以来,先是从江苏按察使布政使任上卸下,为母亲郑氏丁忧回籍;后又赴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不久又擢迁江宁布政使,四月未逾,乃父林宾日便在衢州府城卒殁,年七十九。  相似文献   

13.
与皇帝下棋     
夏宁 《中华魂》2017,(1):38-38
旧时,与皇帝下棋是个很危险的活。你肯定不能赢,除非家里已准备好棺材了;但又要输得巧妙,不能让皇帝看出来是在有意让他。酷爱围棋又很为棋艺自负的乾隆,由于身边一群阿谀拍马小人故意让棋,让他目空天下。为显示棋艺高明,他曾赐弈百官一百盘棋,百盘皆赢,被大臣们吹捧为"天下无敌"。可是,来自民间、不懂规矩的棋手范西屏,却把乾隆杀得一败涂地。让他明白,所谓"天下无敌",无非是披着龙袍的纸老虎罢了。  相似文献   

14.
当下都把《林兰香》定位于清初小说,但是这些结论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考证。《林兰香》第54回"汾酒"一词,经考证最早出现于乾隆二年(1737),而从方志等文献记载看,"汾酒"成为名酒是在乾隆(1736—1795)中后期,而"汾酒"在小说中则出现更晚,小说中出现的"香肠"最早也出现于雍正朝。故可知《林兰香》成书不会早于乾隆中期,更不会成书于康熙朝。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多民族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在漫长岁月中共同缔造的。其间,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又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为它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光辉的贡献,甚至英勇献身。六世班禅大师就是清朝时期,继五世达赖喇嘛之后,代表藏族人士对当时民族大家庭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又一伟大历史人物。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皇帝七十寿辰。乾隆四十四  相似文献   

16.
格调论在清代乾隆时期最为盛行,沈德潜为其盟主,黄子云为其同调,两人互相呼应,在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人格与诗格之间的关系、拟古和新变、尊唐学宋、拟议变化等方面具有许多的相同点,但又各有特点。黄子云为清代格调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沈德潜的审美理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时期的诗学大家沈德潜 ,一向被视为“格调说”的倡导者 ,但他实际上在继承了严羽和明七子“格高调逸”理论的同时 ,又吸取了明清以来主性情、重创新的思想 ;他推崇杜甫“鲸鱼碧海”的风格 ,而又赏识清远宛然的诗境 ,主张壮美与优美的结合、格调与神韵的统一。他的审美理想 ,更能体现乾隆盛世的审美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立宪运动中的权力之争与辛亥革命林吉玲在清末立宪运动中,清政府、立宪派、地方督抚围绕着权力问题,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间,既有统治阶级内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之争,又有封建地主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对抗。三者之间的权力之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人已经撰文叙述了乾隆时漕粮的宽免情况,那么,此宽免是何原因引起的呢?在当时有什么作用呢?本文试粗略地谈谈这两个问题。一大家知道,清代社会进入乾隆时期,米价腾贵渐至成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光绪《武昌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义行》周世荣传载:“(武昌)乾隆八年以后,米谷数腾贵”。杨锡钹《遵旨陈米贵之由疏》中有曰:“臣生长乡村,世勤耕作,见康熙年间稻谷登场之时,每石不过二、三钱。今(按指乾隆十三年)则必须五、六钱,无复三、四钱之价”,杨氏所言应是指其老  相似文献   

20.
一、三地文书概述 竹林、坌处、远口三地位于天柱县城东南。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清水江一带"梗隔三省,遂成化外"的局面便已基本结束;乾隆时期,坌处就开办了学堂。而清水江流域开发规模逐渐扩大,木商四面八方云集于此,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木材贸易市场。1949年以前当地乃林木流通码头,来自湖北武汉、黄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