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晓玲 《南方论刊》2011,(Z1):73-74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知识、人才、教育的竞争,需要我们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能  相似文献   

2.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领先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人员时也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所以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大胆革新,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长久发展的根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和历史的重任.从大学物理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崇尚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在阐述教师创新素质涵义的基础上,探索了培养教师创新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改进,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力的动力”可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物理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物理教学得天独厚,物理教师责无旁贷。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物理学科优势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创造动机 所谓创造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去创造的欲望、要求,是推动人们去发…  相似文献   

6.
《南方论刊》2013,(Z1):100-103
民族发展,需要创新。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所以培养其创新能力是民族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极有优势。论文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抓好课堂双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心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和现代都重视教育,也重视教育中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寡,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当今人才第一的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和现代都重视教育,也重视教育中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寡,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当今人才第一的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因而创新成为继素质教育之后的又一个强势话语。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计斌  计辉 《江西社会科学》2001,(Z1):152-153
江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1.
当人类社会跨入世纪的时候,一种全新的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并爆炸性的向全球扩张,把人类带入21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包含物质的和观念的产品)的活动或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创新性是创新意识与动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和创新个性等因素的复合体。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人的创新特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系着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将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重大责任。一、创新性人才培养,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詹连 《南方论刊》2011,(Z2):69-70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指有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为此 ,高等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行动起来 ,为时代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江林 《南方论刊》2011,(4):112-112,7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就是要求我们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途径、多方案、多视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潜能。本文就诱发学习兴趣,激起创新欲望;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各类教育必须具有的视野,就中学而言,中学生处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的关键时期。为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及其教师必须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并把学生从各种各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在教育教学中导入问题,则是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革命性要素。  相似文献   

17.
提高教师创新素质的思考扬雷(郑州大学)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中尖锐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勇于探索。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 ,江总书记反复强调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确理解江总书记关于“创新”的论述 ,对于提高国民素质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 ,笔者认为应该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这三个递进层次上去把握。一、创新意识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 ,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进而改变自身 ,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人类社会正是凭借这种可贵的精神 ,才由低级向高级社会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反复证…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可靠保证.正如江泽民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称雄于世.正是基于此.我们国家才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然而我们却必须看到.历史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是国家的经济细胞.教育是国家的文化细胞.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企业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更是企业进步的根本途径.一国…  相似文献   

20.
尚世海 《理论界》2003,(4):16-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文仅就民族精神的培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人的共同体。迄今为止,民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社会形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