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的大量存在以及现行诉讼调整机制与行政调整机制的无力解决是经济公益诉讼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必须首先突破原告资格于法无据、法律责任制度不完备、法院公益维护能力受限制三大制度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以往关于经济法诉讼模式的学说,忽视了对经济法诉讼价值目标的关注,难免会造成错误或缺憾的存在。经济法诉讼,以维护整体经济利益为价值目标,但该目标超出了现行诉讼体系保护能力的范围,导致在当前实践中经济法效力的缺失。因此,只有建立起独立而又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相协调的经济法诉讼,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经济公益诉讼的两难境地--理性的选择与制度的阻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桂清 《学术论坛》2004,(1):158-162
在我国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既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和迫切的现实需求,又面临着一些重大的制度障碍。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的大量存在以及现行调整机制的无力解决是经济公益诉讼生成的根本原因;原告资格于法无据、法律责任制度不完备、法院公益维护能力受限制则是其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赵龙 《理论界》2007,2(2):157-158
经济法实施机制,特别是经济法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ipkh为经济法学研究忽视。本文从经济法学说的演进中寻找经济法实施、经济法司法实施长期被忽视的原因。认为经济法司法实施应该贯彻经济法的价值追求,经济法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设计应该以“经济人”假设为依据。认为为经济法纠纷提供切实可行的诉讼模式。是经济法学者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建立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评述了当前几种关于建立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的主流观点之后,对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的建立作了新的探索,主张我国应建立一套审理“经济法案件”的经济法诉讼程序,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程序而存在。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实质是保障个体权利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经济法责任作为经济权利、经济义务实现的保障机制,在整个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经济法目的实现的最后一道屏障。经济法责任因其社会性、综合性与双重性而构成自己特殊的责任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调控主体的经济违法责任、经济侵权责任、经济补偿责任和受控主体的经济法责任。无诉讼即无权利,要实现经济法责任,突破传统的诉讼模式,建立经济诉讼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民事纠纷如果需要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必须具备"可诉性"或"可司法性",即具备由诉讼来解决纠纷所需要的条件或特征.关于纠纷的可诉性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模糊、不确定的.本文分析了现行法律规定下,纠纷可诉性范围存在的问题,引申出"诉的利益"的概念.诉的利益是我国诉讼法上所没有的概念,通过对诉的利益的分析,纠纷的可诉性可以得到合理的界定.此外,还对诉的利益的制度保障提出了对策和思路,并建议完善诉讼外的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不能到达预期目的,并引起经济绩效低下与社会福利损失,究其原因包括经济法规范和经济法执行两个层面。加强对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的客观规律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国家调节的准确性合理性,是经济立法得以完善和创新的前提,是经济法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关键;重构经济法规范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可操作性;完善经济法运作中的协商民主机制,是提高经济法运行的效果保障。完善经济法调节机制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到既有主导的国家调节机制,又有补位性调节机制的协调配合。适度地强化司法监督机制和引入“判例法”,使经济法能灵活发展以弹性适应复杂的经济变革的制度诉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归纳,本文对经济法意义上的诉讼理论观点做了五种粗线条的分类,并对以上五种观点做些介绍与评判,从而发现,民事诉讼说和行政诉讼说受大民法和大行政法的影响深刻,不是真正经济法意义上的诉讼理论;经济法诉讼说、公益诉讼说和独立经济诉讼说是比较合理的,但以往的研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纠偏,本文将其中的合理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升华,认为我国有必要构建与经济法实体精神、原则、宗旨和体系保持高度吻合的公益经济诉讼理论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纠纷越来越多,然而现有的解决机制却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以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求。通过比较大陆法和英美法两大法系有关国家对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笔者认为,应当明确经济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创新经济法责任制度,赋予法院针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权等,建立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法研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法研究范式不符合我国国情。破解经济法研究的困境,首要的任务在于实现由市场经济法范式向转轨经济法范式转换。转轨经济法范式抓住了我国经济法的“真问题”,契合国情。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经济法应在基本假设、研究视角、研究核心、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法研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法研究范式不符合我国国情.破解经济法研究的困境,首要的任务在于实现由市场经济法范式向转轨经济法范式转换.转轨经济法范式抓住了我国经济法的"真问题",契合国情.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经济法应在基本假设、研究视角、研究核心、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本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调整政府经济职能与市场自由,实现二者和谐相处的法治基础。经济法乃是使政府与市场关系和谐之法。经济法产生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互动之需要,规范和维护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和谐是经济法的精髓。经济法通过规制市场——限制经济自由滥用和规制政府——控制行政权力扩张来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宪法至上是宪政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要保证宪法至上的权威,就必须保证宪法的司法效力。为此,要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使宪法规则成为真正的法律规则,使宪法规则和其他的法律规则一样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组成,使宪法具有可诉性。通过宪法诉讼制度解决因宪法实施而引起的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和争议。  相似文献   

15.
有关经济法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经济法实质是一个模糊概念,依据它不可能对法进行科学分类。狭义经济法即经济法是关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部门的确定,必将促进经济法学极大的发展。经济法在界定自己范围时,应依据能让的都让与没人管的尽力收相结合原则,采取剩余法和排除法。目前,我国经济法体系还处于建立之中,应加强对经济法体系理论的研究。经济法学对经济法的责任体现在:要紧紧把握住经济法是部门法这一木质,实现从泛指向特指法学、从抽象研究向具体研究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新兴的现代部门法——经济法来说,其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的实现,首先当然有赖于经济法主体制度的正确建立和发展。正确认识经济法主体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的实践价值。经济法主体理论既是构建成熟、完备的经济法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环节,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本质属性和理论原则存在着逻辑上的紧密联系,同时经济法主体又是衔接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要素。因此,对经济法主体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之“纲”,经济法的具体条文则是经济法之“目”“,纲”张才能“目”举。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本质与价值的交结点,对于经济法的运作具有现实的意义,它是克服经济法作为成文法局限性的有效工具。厘定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要遵循特征性标准、高度性标准、普适性标准以及价值性标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度干预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社会本位原则、实质公平原则。经济法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的本质属性体现为社会性和经济性,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反垄断法应彰显此属性.以经济法本质属性为视角,考察我国反垄断法中的程序法制度,其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反垄断实施主要是以行政程序为中心的、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过轻、分权模式会消弭行政执法优势、非正式程序的残缺和反垄断诉讼案件本身特性未被重视等方面,故此应结合我国现状对此进行适当修正.我国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适时考虑反垄断公益诉讼、加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重新配置反垄断机构职权、完善和解程序和引入咨询程序以及恢复经济法庭的设置.  相似文献   

19.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济法密切相关,使经济法面临系列重大挑战,经济法传统的价值理念直接受到极大冲击。经济法作为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律规范,应积极回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转变视角,拓展视域,更新理念,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建立更加完备的经济法制,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同时也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法价值的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法的产生 ,昭示着在经济法调整的领域中 ,传统法律价值发生变化 ,新的价值形成并具有特殊性。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经济法价值定位于“效益———公正”的价值目标是必然的选择。社会总体公正与社会整体效益相得益彰 ,确保政府干预经济建立在法律的秩序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