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文化景观是新的遗产类型--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借鉴文化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基于海洋历史文化的空间和地域特征,将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为海洋遗址遗迹景观、海洋历史场所景观、海洋乡土景观、海洋聚落景观、海洋关联性文化景观和海洋文化线路景观等6种类型.并通过自然和人文因素对海洋文化景观形成的作用分析,将海洋文化景观的系统构成划分为自然地理基底、具象质料和非具象质料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陆小彪 《江淮论坛》2010,(2):150-152,160
民居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徽州古民居的类型非常多且很完备。格局的布置是最能反映出家庭伦理行为的指标。对于徽州承志堂的建筑格局研究,在探讨社会价值观以及家庭的伦理秩序方面具有代表性。作为中国典型的理想建筑,承志堂的空间所表现出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形态,不但构成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意义。分析徽州古建筑空间的伦理位序观念,对于现代居住格局影响或塑造人类社会价值观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空间研究是社会空间研究的两种路径。两个学科的空间研究都承认空间的社会性,并以社会和空间的辩证关系作为分析的核心。但两个学科的研究又存在差异,人文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空间科学,社会学则是把空间视角纳入社会理论的建构中。学科的共识和差异分别成为社会空间研究理论的建构基础和拓展动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空间探讨存在着诸如社会—空间二元分裂倾向、忽视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空间研究的发展,亦成为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4.
江西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研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莹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211-212
由于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相对缓慢和长期以农业为主的产业模式,使得江西16.7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保留下来相当大数量的传统聚落。通过这些聚落中丰富的明、清建筑文化遗存不仅能够了解民间建筑技术、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不同地域民间建筑的文化特色;而且由于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载体,一定历史时期内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民间大众生活状况的信息就蕴涵于传统聚落建筑中,江西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的研究成果就可能成为其它学域研究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加快,产生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聚落居住模式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之间不可调和…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历史时期民间信仰的研究存在着一些误区,包括研究时空上的随意割裂、研究方法上的随机与片面、研究模式上的简单套用,最终导致研究结论上的雷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将现代历史地理学“尽全时空”的观念贯穿到历史时期民间信仰的研究过程中,注重民间信仰在时间序列上的嬗变和空间上的分异,同时强调对地域社会神祗系统的整体研究,探寻这些神祗与地域社会的结合过程和空间分异,从而从民间信仰的角度重建地域社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集镇社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即一定地域内的人口共生集团,简言之为地域共同体。考察当前的社区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有关社会学著作中至今仍将人类地域共同体的类型划分为都市社区和乡村社区;在人口学、地理学和建筑学等学科领域中,也都仅对这两种人类聚落类型有所描述。我们认为,仅有都市,乡村两类社区不足以构成今天人类聚落体系的全貌,在都市和乡村之间还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中介型社区,这就是集镇社区。我们通过对周内外不同时期小城镇发生,发展的粗略考察,和小城镇研究的理论总结,感到集镇社区在其漫长的衍化过程中,自身结构不断强化,功能越加完备,社区特征越加明显,已成为社会聚落系统中主体构成之一。明确集镇是与都市、乡村并列的一大类型社区,对于我们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地研究人类不同聚落形态的社会特征,正确认识社区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我们在当前四化建设中,制定正确的城镇乡发展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之路,有着深刻的战略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村落社区的研究中 ,空间结构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聚落地理学与社会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 ,对传统客家村落———福建省武平县北部村落的空间结构及其意象作一初步的探讨。全文分为三部分 ,前面二部分具体考察武北村落的内部空间结构与外部空间结构 ,第三部分则在此基础上摄取“语言”解读当地村落居民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及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哲学受制于时间思维,但早期现代哲学和后期现代哲学提出了不同的时间模式。早期现代哲学根本忽视空间思维,后期现代哲学部分地接受了空间思维。梅洛—庞蒂哲学处在从现代哲学向当代哲学转换的中途,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空间思维模式,却没有放弃时间思维。这一哲学的关键概念是身体空间性或身体图式,它抛弃了早期现代哲学家坚持的在己空间和观念空间观,确立了被某些后期现代哲学家所接受的身体空间观,为我们揭示了本己身体与自然世界或文化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世界之肉这一概念的提出,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还体现了现代思维的时间模式与当代思维的空间模式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张光英 《东南学术》2011,(6):273-283
用地理学方法对文学作品作出地理空间解读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尝试阶段,尽管国际地理学研究领域有段义孚等已经做了有益的开拓性研究。本文在国内首次运用时间地理学研究理论,通过地理学空间的阅读试验,尝试把新人文地理的视角引向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文学作品文本的研究,也把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文本文学视角的研究引向新人文地理的世界。时间地理学把人放在时间、空间中考虑,在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下,活动被作为一种常规发生的习惯行为来研究,强调了移动在行为空间中的重要性。研究认为:在传统的小说文本研究领域,关于小说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分析往往是站在全知全能的角度来分析其一般特征,掩盖了作者赋予的小说核心人物个体活动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借鉴时间地理学的活动路径的研究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有助于从个人生活层次上确认小说核心人物活动空间结构分化的阶段,从而认识小说人物行为空间的形成。结合人文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对小说文本中人物时空间的研究是今后人文地理学学科拓展研究视野的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4,(5)
传统具有时间与空间两大存在维度。在时间维度上,传统具有流动性,会随着时间而不断蜕变甚至更替;在空间维度上,传统则具有稳定性,即使时间不断地流逝,不同地区的传统差异仍然顽固地存活了下来。在时间维度上,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可以看作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传统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的,是相对于现代这一自我的野蛮人、异邦人、不受欢迎的人。而在空间维度上,所谓现代,不过只是一种比较新近的传统,在这里,自我与他人的对立不复存在,每一种传统都成为了一个平等的文化主体。从时间维度出发来认识传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线性的世界;从空间维度来认识传统,我们则将看到一个多元的世界。在全球化的时代,传统的空间之维为多元世界的建构提供了哲学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的科学体系,首先分为区域地理学和系统地理学两大分支。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传统分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和李特尔都以区域研究为基础写了大量区域著作来论述极其广大的地区;到了近代,由于系统地理学的发展,其相对地位才有所下降。系统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应用地理学三支,而以前两支为主。我国自五十年代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着强调自然地理而忽视人文地理的片面倾向,甚至视人文地理学为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伪科学而加以批判,至使我国地理学出现了畸形发展的局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文地理学这门被长期忽视、已是十分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学科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中国人文地理概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金其铭、董新、陆玉麒编著)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文化区及其划分标准 就像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很不一致一样,人们对作为文化的地域类型概念的文化区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在这里,我们把文化区看成是一个具有连续空间范围、相对一致的自然环境特征、相同或近似的历史过程、具有某种亲缘关系的民族传统和人口作用过程的、具有一定共性的文化景观构成的地理区域。一般地,文化区可分为形态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两种类型。形态文化区以一种盛行文化的特征或几种文化的综合特征加以规定,其范围随着所采用的指标而变化,如聚落文化区、语言文化区等。功能文化区系指某个组织起来并有政治、经济或社会方面的机能作用的地区,它在文化上不完全一致,其界  相似文献   

13.
从建筑发现历史:翠亨孙中山故居的物质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作为社会变迁的物质表征之一,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阅读过去的方式。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自然也不能忽略本地建筑的演变。本文以翠亨孙中山故居为个案,重建其建造背景和过程,分析其建筑结构及装饰特色,进而探讨近代香山民居建筑演变的历史意义。像孙中山故居这类中西混合的侨乡建筑,深刻影响着传统乡村的文化景观、居住空间,乃至精神世界。近代华南乡村建筑的变迁,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千年未遇之变局的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风水艺术源远流长,作为历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中仍然顽强地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没有理由让它长期关在学术的大门之外.学术领域无禁区,只要你带着客观、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风水这门古老的学说.就会回到学术的殿堂上来.风水术实质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各个学科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为此,本文拟从地理学的角度,探究一下风水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理象中所蕴含的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空间、性别与认同——女性写作的"地理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芬 《社会科学》2007,(10):170-182
近年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当代中国的女性写作经历了一个"地理学"的转向,空间的敏感和再思成为一些女作家的写作特性。在这一过程中,性别的问题并没有消失,而被更多地放到了与社会空间的关系中去探讨。"地理学"的转向不仅化解了"私人化写作"带来的危机,且有力的介入了当下现实。  相似文献   

16.
李健 《浙江社会科学》2023,(4):139-147+161
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的审美现代性进程为背景,西方空间观念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可以通过由齐美尔到克拉考尔所开创的社会空间地形学得到深刻的揭示。作为文化研究的一种早期范式,这一研究路径不仅与时间向度的空间话语生成、现代主体身份的空间症候等社会转型议题息息相关,而且有助于我们从美学角度更全面地阐释这一时期现代性进程的丰富意涵。其空间思想史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也可以由此得到必要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由工业化而城市化而现代化 ,是社会学界所普遍认同的一种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路子 ,本文以对甘肃省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的几种实践模式之研究为依据 ,对这一社会学界的共识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邓正来 《学术界》2006,(5):120-125
中国社会科学必须确定自身的自主性,必须在关系自身独立性的问题上拿出强硬的科学态度来,必须以各种制度化的学术生产和再生产机制的建构为前提。在我们充分肯定中国社会科学于“学在民间”这一路向上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还必须高度警省中国社会科学于“学在民间”这一路向上的发展运动在打破原有知识制度安排之时是否有可能自我建构起另一种极其封闭的知识制度安排,甚至这一知识制度安排本身便为某种非自主的取向所支配。因此,在我们凭靠“学在民间”运动追究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时候,绝不能忽视对这一运动本身方向的追究。当然,这已经是我们对一个新的学术时代的期盼了。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音乐文化地理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文化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地理学界忽视中国音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仅有的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地域特色的研究成果是由民族音乐学家取得的。在文化地理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搞好中国音乐文化地理学的建设,不仅是学科建设本身所急需,也是区域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索亚来看来,既往的社会理论忽视了空间,而空间性是理解社会的重要视角,甚至是重建社会理论的理由。社会性和空间性不能分开。人们所在的空间由于人的活动而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是区别于客观空间和主观空间而形成的第三种空间。当代社会生活中,追求空间正义是社会理论的重要部分。这是索亚空间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