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其资本分类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密切相关。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越低"的著名论断,由于把"机器"与"劳动"这两大要素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同样不能成立。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实例推导对此进行解构,得出的结论是: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资本盈利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剥削强度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一般利润率"升降无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智 《学术探索》2011,(2):54-5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介绍,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胜,必然不断改进技术,采用先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结果是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增大,而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积累、资本扩张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可在当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尤其明显,资本有机构成对我国经济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斯拉法的价格理论作为当代影响较大的三大价值—价格理论体系之一 ,与新古典派相反 ,它强调客观性、物质性和一般均衡性 ;应肯定其把资本按照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区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以及对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阐述。同时 ,与马克思的价值、资本有机构成、生产价格以及固定资本等基本理论相比较 ,斯拉法的理论远不如马克思理论科学、深刻、系统和全面。所以 ,对某些西方学者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试图用斯拉法的价格理论取代马克思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错误 ,应予以评判  相似文献   

4.
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人工智能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关注人工智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的创新理应成为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课题.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机器观来看,机器与人工智能在生产力维度、生产关系维度、历史维度上的关联性共同构成人工智能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并在现实层面对新时代收入分配结构、劳动者就业、市场经济运行、社会主要矛盾、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产生现实影响.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完整体系,促进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应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研究内容的智能化创新,逐步实现新时代分配方式智能化改良、生产力智能化提升、生产关系智能化变革、社会主要矛盾智能化调和以及对外经济关系智能化升级.  相似文献   

5.
价值转形理论的争论已经持续百年.这个理论起因干李嘉图理论的一个基本矛盾,而这个矛盾是李嘉图劳动价值论自身的缺陷造成的.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这个矛盾并不存在.价值转形理论假定各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剩余价值率相等,在此前提下解释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法则,但该理论其实是李嘉图理论的变种.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资本论>的整体来看,这个理论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孟范昆 《兰州学刊》2003,1(5):25-26
本文作者认为 ,马克思在《资本沦》中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 ,深层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论证了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工人相对剩余价值的。马克思还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 ,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 ,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出现的劳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试图在借鉴中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在进一步总结这一理论的内涵及特征的同时对中国劳资关系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索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绝对地租理论是《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它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与探索。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它曾是从重农学派以来一直到马克思创立绝对地租理论之前的一个理论论战的中心点。今天,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甚至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时候,又重新引起人们的争议。为求正确理解,不妨推本溯源,看这一理论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庄友刚 《东岳论丛》2019,40(4):125-132
马克思的城市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有着丰富的关于城市的论述,但并未建构出系统的城市理论。在当代,马克思的城市思想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生长点,把马克思的城市思想系统化并呈现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已经成为时代的任务。马克思的城市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城市哲学的建构具有重大意义,质而言之,这也就是构建和确立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城市观。  相似文献   

10.
一、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时,对绝对地租产生的经济条件作了全面的分析,马克思认为,一个产业部门中产生绝对地租,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工业,从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这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指出:绝对地租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农业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就资本的不变部分而言,比非农业生产中的平均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活观揭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内涵、结构与发展变迁规律:生活世界是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政治生活、生态生活、道德生活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其丰富样态.马克思生活观的理论特质在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文关怀、鲜明的辩证唯物性.在当代,马克思生活观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审视和破解生活世界重大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新时代"美好生活"思想与马克思生活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因而,遵循马克思生活观的运思逻辑与理论品格,洞察当代生活世界的重大问题,坚持新发展理念,有助于破解生活世界的主要矛盾,实现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三种基本路径:经典文本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从"走近马克思"到"走出马克思"。在解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存在"过度诠释"、误读的倾向;在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对"批判的批判"进行"辩护"和盲目追随的嫌疑;在探索"走近马克思"到"走出马克思"的实践中,不免陷入由"回到马克思"而"停留于马克思"的窠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迫切需要对现有研究路径进行反思与匡正:将文本书写逻辑前置于文本解读逻辑,以文本承载的马克思思想为文本解读的核心内容;辩证地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入挖掘其问题意识并透视其开放性;实现从"理解马克思"到"运用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的研究新路径,形成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困境的理论意识自觉。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的理论特质决定一种国家理论的独特构造。传统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国家理论,上世纪中叶,现代政治学科实证化、科学化倾向加深了国家理论的一度式微。世界性市民社会思潮的兴起,又将"市民社会-国家"分析范式再度推向学术前沿。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于此背景下挣脱了教科书式的原理把握,并在理论互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本文力图透过"辩证法-国家理论"的视野揭示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完整面貌,并着力通过对马克思国家学说及其实质的当代解析,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做出当代修构。基于现代国家社会体系构成要素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演变机制呈现出空前的复杂化和综合性。所以,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要在视界转换基础上,充分结合一个多世纪以来各种有价值的理论批判思想,切实观照当代社会国家发展态势,充分发挥马克思国家理论在建设中国社会中的理论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国内的马克思哲学研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为了重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合法性,马哲研究界首先把深入反思和批判教科书体系的内在问题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逻辑起点;其次把"返本"即深入解读马克思哲学原著作为发展马克思哲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还原本真的马克思"和"解释学语境中的马克思"两种不同的解读路径;最后把"开新"问题即如何呈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视为马克思哲学的合理的逻辑归宿,其中也产生了 "生存论转向"和"面向现实的社会历史辩证法"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5.
资本作为一种时间性存在,既有价值维度,又有使用价值维度;既有静态属性,又有动态属性。马克思运用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技术分析与社会关系分析的统一、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统一等研究方法,对资本理论的逻辑与资本发展的历史、资本的本质与现象、资本运动的静态与动态等多方面关系进行研究,体现出了马克思资本理论时间维度的丰富性和多重性。这些研究方法是马克思通过对"17世纪中叶以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史"的批判,并在辩证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发达的资本关系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此其在当代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具体的结论,而是其研究的方法论。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与资本的当代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时提出的理论,是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的理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的特征明显.为更好地利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解释当代经济危机的新现象、新特点,就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和形成条件是近年来土地有偿使用讨论中一个争议分歧较大的问题,其焦点在于: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城市产业中是否存在着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和形成条件,如果存在,又是什么?从目前已经发表的一些颇有影响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看,有的同志虽然也承认城市土地国有权的存在是产生城市绝对地租的“必要条件”,但又认为,由于城市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农业,因而不具备产生构成绝对地租价值实体的超额利润这一“充分条件”,进而否定城市绝对地租的存在。有的片面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张美君 《理论界》2014,(6):10-12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和西方消费理论对马克思经典思想的冲击促使学界研究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学界沿着返本与开新两个维度,对马克思消费思想的整体特征和内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相关的理论资源,重申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当代价值。此文对学界的研究进行了评析,并指出有待完善和深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主体化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哲学主体化"是一个不同于"马克思哲学主体原则"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概念。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研究契机是马克思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在"主体化"理论上的缺席。马克思哲学主体化的结构或进路是由研究者、教育者、学习者和应用者主体化构成的总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孙兰英 《中州学刊》2002,46(4):119-122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的典型特征 ,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全球化”理论的源头 ,更重要的是其历史性、社会性、交往性三重意蕴所揭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对我们今天研究全球化问题 ,开辟了一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相结合的新路径 ,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