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公众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城市形象传播也打破了传统媒体时期媒体给受众“灌输”信息的现象.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集合了更多动力。在新媒体环境中,推动西南地区形象更加立体、全面的传播,应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形象植入式传播策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陈新 《学术月刊》2012,(3):117-123
"公众史学"是指公众在反思自我历史意识和历史认识生成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历史表现与传播。在新媒体急剧发展、自媒体传播渐成趋势,而公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强的状况下,职业历史学家面临着两种路径的选择:或者是自觉地反思和分析自我历史认识、历史意识的形成过程,扬长补短,成为"公众史学"的参与者或引导者;或者是继续保持"圈内人"并且只面对内行的身份,等待公众这些"圈外人"或外行在新型知识传播方式下自我提升,然后被取而代之。以学术学科的建制与专业性眼光来建设"公众史学"学科乃当务之急。人们可以在历史认识形成过程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超越国外"公众史学"学科建设在理论设计上的零散性;同时,充分考虑自媒体传播的趋势,结合史德、史学方法论、跨学科交流、实务操作四个层次进行学科框架设计。历史知识的公众生产与传播既可以促成社会的有序和健康,也可以导致社会的混乱和病变;在自媒体传播状态下,"历史"的这种双刃剑功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转换。因此,有必要对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做出战略性思考,尽可能使之形成一个可控而又开放的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让"人人是记者"变成可能,从而根本改变了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唯有变革理念,重新定义新闻与新闻业,新闻生产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为目的,新闻生产应该更加个性化。未来的新闻业需要新闻编辑部进一步优化资源、协同生产。基于各类新媒体形态的差异、新媒体用户喜好的不同,未来的新闻业应该再造出各具特点的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技孕育了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方式,创造了一个打破地区和时空的社会化传播时代。自媒体能够快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公众中去,公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进行反馈,点对点的形式让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几何倍数增长,一个人的小媒体可以创造巨大的能量,也可以制造超强的破坏力。自媒体时代,在"破窗效应"和"蝴蝶效应"的作用下,虚假信息的传播和影响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网络的社会公信力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信息疫情"问题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信息疫情"问题的出现和蔓延,不仅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也给我国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治理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一是导致有害信息"病毒式传播",放大社会恐慌情绪;二是反智主义甚嚣尘上,挤占公众理性对话空间;三是侵蚀社会信任基础,加剧信任赤字风险;四是媒介体系变革诱发"熵增"风险,信息传播呈现失范状态.为此,要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舆论引导、媒介素养培育等方面着手,加快构建"四位一体"的"信息疫情"防治体系,在有效提升"信息疫情"防治的响应速度和效果的同时,不断增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治理能力,持续推进信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陈林彬 《浙江社会科学》2015,(2):92-97,77,158
随着新媒体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正异军突起并迅速构成为社会大众舆论的主要阵地。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网络发展的现状,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媒体观,对照现实中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发展变革过程、传播规律以及现实的风险等进行分析,重新解读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媒体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体传播技术也乘势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媒体中单向的传播形式几乎在一夜之间转变为新媒体中双向的传播形式。虽然新媒体势不可挡地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崭露头角,然而传统媒体因其权威性、深刻性、严谨性而无可取代,仍然在全媒体阵容中牢牢地占领着一席之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非"势不两立"的两股对立力量,而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着,并且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融合倾向。这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形式更丰富、传播内容更多元,这要求传统媒体记者必须与时俱进,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清晰认知的同时,勇敢地进行采访形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新媒体工具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将传统媒体的严谨和深刻与新媒体的迅捷和新颖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采访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危机传播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公共危机事件中,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为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之间的博弈提供了可能.而借助于新媒体,公众正成为传播格局中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公众在危机传播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政府要积极与公众进行互动对话和权力分享,使民间力量充分、全面地参与到危机传播中,在双重话语空间的冲突与调和中尽可能地掌控话语权的"制高点",从而在危机舆情收集、危机舆论引导和危机决策中与公众进行沟通与协商,最后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产生,公众参与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公众在环境议题中的知与行出现了断裂,表现出知易行难的参与难题。深入探究造成公众参与知行断裂的原因发现,公众脱离劳动生产实践不利于激发自觉的行动,公众基于风险的考量很少采取行动,媒体界定的角色意识并不鼓励行动参与,个人主义张扬的时尚深刻影响知行合一。因此,环境议题传播中知行断裂的公众参与难题,可以通过纠正消费主义传播、落实知情权、进行公德教育等对策来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3):176-180
数字化媒介传播语境下,微纪录片顺势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取代微博和QQ成为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同时成为微纪录片的主要传播渠道,出现了大量专门为视频微信公众号量身打造的生活方式类微纪录片。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格局和传媒生态所带来的视觉文化语境出发,聚焦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纪录片的影像表意实践,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文化层面分析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视觉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折射与反映。这类纪录片用镜头聚焦当代中国的多元社会与多样人生,记录大时代下形形色色的个体,致力于发现身边的美,传播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借助于微信这一社交媒体来观照一个富有时代感的"文化中国"。虽然这些微纪录片生产大多具有商品导向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于受众有着文化濡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链接作为新媒体的常态性传播技术,其在推进网络信息迅捷传播的同时,也一再引发侵权行为。新媒体传播中的链接侵权主要表现为浅链接侵权和深链接侵权两种形式,浅链接侵权的发生主要源于我国新媒体行业缺乏严格的"先授权,后传播"的版权意识,而未经许可的深链接侵权则源于新媒体服务商对"避风港规则"的滥用。链接侵权行为对新媒体传播秩序造成很大危害,亟须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媒体行业自律层面予以有效规制。我国应加强对新媒体链接技术的制度规制,要通过典型判例明确相关行为指引,要强化新媒体传播者的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Twitter的出现,翻开了社交媒体的新篇章。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给信息传播领域带来一系列新现象与新变化,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各个层面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凡事先有术而后有学。新媒体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正日渐改变着我们对信息传播活动的传统认识,带来一场新的信息传播革命。  相似文献   

13.
刘赞  戈广安 《理论界》2012,(2):161-162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是新闻媒体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新媒体的出现,对主流媒体既有的理论宣传方式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普及工作:通过新媒体了解公众的理论需求,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应新媒体时代公众信息接受方式的变化,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形式;借鉴新媒体的言说方式,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柳溪 《云梦学刊》2015,(1):151-155
全媒体是以信息数字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各种媒介深度融合而形成的媒介传播形态,全媒体时代具有融合性、开放性、数字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从媒介、受众和传播者三方面给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时代变革,档案信息工作需要从理念、制度和传播平台全方位进行范式转换,以开放理念为基础,服务为核心,传播理念为关键,用法律保障档案信息开发,用政策推进档案服务,用产业引导档案传播,与大众传媒媒体合作共建公众参与的全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个人媒体(博客、播客、维客、RSS、公民新闻网等)的崛起,导致了"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传播再也不是媒体公司和专业记者自上而下的"广播"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受众、编辑、记者等一起互动的自下而上的"网播"过程."公众参与式新闻"的出现将人类推入到一个传播的平民化时代."自媒体"不但将重新塑造网络媒体,也将变革整个传统媒体.作为强有力的传播新锐,"自媒体"在媒介生态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影响力,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传播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黎海英 《学术论坛》2012,35(1):93-96
在当今社会,一方面信息量骤增,出现了所谓的"信息爆炸"和"知识爆炸"的现象;另一方面,大众媒介增多,多媒介高度融合产生的新媒体正在不断冲击传统的出版。作为传播文化信息和建构知识、学术内容为主旨的图书、报刊出版业,可能从传统的核心媒体地位中游离出来,成为一种边缘媒体。为了应对出版业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强化出版选题的策划和组织,使出版选题能在密集的信息丛林中、多媒体高度融合的时代保持其传统的魅力,发出诱人的亮光,是时代发展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出现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对政府危机管理也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与政府危机管理的互动中,仍然存在着信息传播不客观不真实、新闻报道方式单一、媒体人的素质缺失、对新媒体关注不足、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备、信息公开和沟通机制不完善、公众容易受不实传闻的误导等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媒体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媒体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完善信息公开与沟通机制,完善政府公共危机善后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10):61-66
新媒体时代,学术传播出现了诸如技术便利带来的学术传播全球化、定制化与实时化,传播与评价的大数据化、新媒体化;传播形态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等新特征,这对学术期刊的流程、运营、监管、形态与评价等都提出新的挑战。学术期刊若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并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切实以学术服务者的理念来推动自身功能转变,将会实现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的学术传播平台重构。实际上,在学者、学术信息、学术评价与受众共同参与建构的学术传播生态中,学术期刊作为传播者,本身即居于链接者的核心地位。强化学术期刊的这一地位,遵循关注学术需求,传播流程全程化;参与学术活动,传播过程开放化;拓展学术圈子,传播对象大众化的建构思路,才能真正建构起由学术期刊主导的学术传播平台,保持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学术影响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字时代的媒介互动与传统媒体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与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相对比,才具有意义;换言之,传统媒体因为新媒体的崛起而被赋予某些其原本不具备的象征意义。同样地,新媒体也是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比中凸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既竞争排斥又相互依存。同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身处相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无疑面临某些共同的困惑和相似的选择;同时,作为相对比而存在的两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又面临着各有差异的受众,代表着不尽一致的利益诉求,因而必然承载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期待,在一些问题上又必须作出不同的选择。作为社会公共传播机器,新旧大众传播媒体除了相互印证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之外,随着人人皆媒体时代的到来,还与日益兴盛的自媒体传播构成竞争。这使数字时代的传播格局变得更为复杂微妙。如此,传统媒体便又多了一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几乎人类活动一切领域的相关信息都能得以储存、开发和使用,信息技术专家将这一海量信息爆炸式增长称为"大数据时代"。而基于大数据开发的"芝麻信用"等个人信用评价工具的出现,必将为我国社会诚信机制建设提供技术条件和诸种可能。大数据时代将改变"陌生人交往"的诚信格局、推动诚信信息的查询与分享、为建立诚信的奖惩机制提供舆论准备和技术条件。与以往的诚信建设相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诚信机制具有诚信信息收集的全面性、社会监督的无形性、评估审核的客观性、信誉资本的增值性、奖惩机制的时效性等诸多新特点。大数据时代诚信机制建设要从关键领域诚信建设、法律体系建构、诚信教育和诚信奖惩机制等方面着手,利用好大数据时代特征为当代诚信机制的建立健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