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兴忠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5-98
通过对古代汉语书面语料中"聊"字用例的考察来探求其"闲谈"义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就这种较为特殊的词义衍生方式谈一点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当前,激励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学校、企业等.激励机制已经成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期刊社的市场化改制,其激励机制也随之建立起来,但其中也存在许多误区.期刊社建立激励机制应遵循真实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效应性原则和制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赵常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一九七八年我和另外两个同志写了《杜林哲学体系剖析》一文。去年,在《辽宁大学学报》第四期上,李寄秦同志发表了《关于恩格斯同杜林哲学论战的实质》一文,对我们的观点提出了异议,问题主要关系到对杜林的从原则出发理论的认识。弄清这 相似文献
4.
菅占才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2):7-8,22
"二次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遵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的原则、市场经济的原则、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的原则和创新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刘忆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377-378
后世对宋诗的评价往往毁誉参半。相比辉煌的唐诗,它常给人以"味同嚼蜡"或"殆同书钞"的印象。宋诗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与宋代的"文人多,诗人少"的文化现象密不可分。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这种文化现象,进而分析其潜在的深层文化内因,说明它是整个宋代文学被学术同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甘肃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刊载的陈炳应同志《西夏的诗歌、谚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以下简称陈文)是国内发表的唯一一篇涉及西夏诗歌,谚语的论文。这篇文章译引了苏联著名西夏学家聂历山撰写的《西夏文字及其文献》(以下简称聂文)一文中的六首西夏诗歌和二十七条西夏谚语,並对其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进行了探讨,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是文中一些译文 相似文献
7.
张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4):48-51
法律移植的原则是指法律移植理论的初始原理 ,是法律移植活动的领导性规定。在我国 ,法律移植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合宪性和法制统一性原则、变通原则和适时、适量、适度原则。这些原则对立法者慎重移植、保证移植的成功以及克服法律移植的诸多弊害 ,使法律移植顺应并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义的民族性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所具有的整体性、直观性、具象性、比附性等重要特征出发,举出大量实例,多侧面地剖析了汉语词义在引申过程中的思维特点,从而初步揭示出汉语词义民族性形成的潜在因素之一是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祝福》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在鲁迅小说中,几乎和阿 Q 一样,是人们所熟悉的文学形象,就象一提到阿 Q,人们就想到旧社会的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一样,一提到祥林嫂,人们就想到旧社会的劳动妇女所遭到的压迫和苦难。小说是通过祥林嫂的三个生活片断展现她的悲剧的:她死了丈夫,来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后来被婆婆抓回,婆婆把她卖给贺家墺的贺老六,生了儿子,但不久,贺老六病死,儿子被狼吃掉,大 相似文献
10.
"鼎"的词义以其器物原型为基础,由最初的与饮食相关的器物逐渐引申发展出了很多看似不相关实则有语言认知联系的意义。文章主要从"鼎"的字形演变和"鼎"的词义发展两个方面,梳理了"鼎"的整个词义系统鲜明的家族相似性,其语义系统以内在的认知基础和规律看似松散实则严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呈现出放射性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葛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384-385
Aporia来源于希腊语。它有两个要素组成“a”和“poros”,即without和passage,“一无所有和道路”,苏格拉底(Socrates)以把人们置于aporia的方式指引人们追求真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用“aporia”来指那些与不相容性相关的困惑。关于这个词的定义,一直是西方哲学具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对这个词出现的语境进行考察,力求还原出它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2.
傅惠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5):69-75
语言材料证明,在现代汉语中"未亡人"一词已产生了多种新的用法。这些新用法是语言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合乎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词典编撰者应积极稳妥地反映这一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3.
姚汉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意境问题,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不少诗人、作家、画家、评论家,他们以自己的创作经验和精湛的论说,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接触到这个问题,使它在理论上有着丰富深厚的内涵。近年来,不少同志认真探索了这个问题。王昌猷先生的《再论我国古代文论中意境的特征》①是这方面文章中颇有见地的一篇,文章对王国维《人间词话》关于“境界全出“、“隔与不隔”等问题的分析,时出新见,对“意境说”与“典型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未对秀字进行训释。后人在字书及文献训释中对其解释亦多有分歧,文章从秀的同源系统和引申系统两方面对秀的本义进行考证,秀字本义当为禾类植物抽穗。 相似文献
15.
刘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语词“不”产生久远 ,沿用至今 ,但其产生原因至今未见探讨。本文通过个例分析 ,认为这类“不”在原句中表意各不相同 ,其成因涉及到句法理解对词义形成的影响、心理思维及言语表达对词义形成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雷庆翼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论语·先进·侍坐章》记载了孔子与四学生的对话,四学生回答时各述志向.其中,孔子对曾点的回答加以赞扬说:“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赞扬曾点的回答呢?曾点回答的志向究竟是什么?历代解说者聚讼纷纭,而成为“两千年来争论不决的一件公案”(徐复观语).王充《论衡·明雩篇》:“孔子曰‘吾与点也.’善点之言,欲以雩祭调和阴阳,故与之也.”何晏《论语集解》说:“周曰:‘善点独知时’.”邢(日丙)疏曰:“善其独知时而不求为政也.”又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生值时乱而君不用.三子不能相时,志在为政,唯曾皙独能知时.志在澡身浴德咏怀乐道,故夫子与之也.”所谓“咏怀乐道”,就是李充所说的“善其能乐道知时,逍遥游泳之至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做隐士.朱熹《论语集注》则说:“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於言外. 相似文献
17.
考察“风”、“讽”的本意与联系,结合“风”字分析“讽”字的命名,探讨“讽”字词义的演变与发展。试就“风”、“讽”的词汇意义粗作讨论。不涉及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陆机的《文赋》——兼与郭绍虞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一篇创作论。它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渗透着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文学创作(诗赋和散文)的有关问题。这些见解,不独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其重要价值,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仍有借鉴意义。但是,专家们对《文赋》的评价还很不一致。比如著名文学批 相似文献
19.
曾繁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的辩证法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一样,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同黑格尔的艺术典型论也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尽管给予黑格尔的艺术典型论以唯物主义的改造,但他们还是从其中直接接受了一系列思想资料,并在基本观点上同黑格尔有一致之处。那么,马克思、恩格斯以及黑格尔在艺术典型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多年以来,真是众说纷纭。学术界有的同志将其概括为“共性说”,有的则将其概括为“统一说”,最近一段时间,又有的同志将其概括为“个性说”。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上海召开的典型问题讨论会上,有些同志明确提出“个性出典型”的理论主张。而《西北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二期所刊登的薛瑞生同志的文章《论典型的个性化道路及其他》, 相似文献
20.
“有”是一个高频词语,词性多变,用法灵活,蕴意深刻;继而“有+V”现象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致使人们对“有”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这里针对“有”这个词的词义,分别从本义探寻、各种释义、固定结构三个方面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两大平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有”这个词的各种词性及其词义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