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起步较晚,许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处于试点阶段,与国外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总结归纳了韩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的经验及其特点,并提出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攀枝花市银江镇农民技能培训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农民技能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阳光工程”这一培训转移劳动力的有效措施出发,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农民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阳光工程”,开展农民培训,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举措。在总结发达国家发展农村教育培训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开展农民培训、科学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总结了目前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途径,认为中国农民培训工作提高了亿万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使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社会风气转好,促进了和谐农村建设。但是还缺少综合协调的新型农民培训规划与管理体制;缺少新型农民培训的合格“双师型”教师;新型农民培训的基础设施薄弱等。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需要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加强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推进新型农民培训体制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以农民培训意愿的经济学分析为基础,根据全国农民培训问卷调查的3403个样本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民培训的意愿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否务农为主、可接受的培训时间、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的帮助程度和对培训的满意度是农民参加培训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提升农民素质、培训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层政府是新型农民培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基层政府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重技术、轻素质,培训师资薄弱,忽视妇女和老年人,参训人员素质低,组织困难和培训资金短缺及缺乏管理等问题。因此,在培训中应注重培养全面性的人才,精选师资力量,分层分类培训留守农民,加强培训工作管理,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从多方面提高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结合国内外关于农民素质技能培训的相关研究,从目前我国农民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我国农民素质技能培训的策略。认为农民素质技能培训所采取的策略只有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才能更可行、更有效、更好地实现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目的,从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民的富裕。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福建省茶农的调查,描述了农民参加培训的需求意愿和已接受培训的现状,分析了受训农民对培训内容、机构、方式、师资、时间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价,进而从加强市场研究实现培训供需对接、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加强培训后的技术跟踪指导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四川省农村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农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知和诉求,以及已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对培训机构的评价.结果显示,农民潜在的培训需求很旺盛,但实际参与行为并不积极;农民对国家培训补贴的诉求很高,但是对国家财政补贴培训政策的了解程度却很低;参与过培训的农民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也不容乐观.研究结果为国家制定、实施培训补贴政策和培训机构改进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山东省7地市的调查问卷,以正在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为调查对象,利用有序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户口、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继续教育年支出、参加农民培训的经历、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培训时间、每节课时长、课程设置评价对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