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刊布和考释了2006年由民间找宝者发现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沙漠废墟的四件汉文文书残页(其中一件背面有于阗文),论证了文书中的"蔺城镇"可能即《新唐书》中的"兰城镇",《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兰城镇"或"兰城守捉",应是"蔺城镇"或"蔺城守捉"之误。考释了《唐某年于阗供酒帐》,指出账页上的"硕"即容量单位"石"。C6号文书残页首次透露了中土诸子百家的经典曾通行于古于阗,但残存文字出自何书,或者系失传古籍佚文,尚需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刊布新发现于洛浦县的两件古代文书残页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文书纸张、用语和职官的考释,推断出古文书是公元705年至公元8世纪八九十年代唐朝的军事事务文件,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争雄西域期间的情况.文书中的"副守捉将军"一职弥补了两《唐书》对职官记载的缺漏.文书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对唐朝经营西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刊布和考释了2002年发现于策勒县北某沙漠废墟的汉文文书残页(分为甲、乙两件,自编号为C7号),根据文书中的<例,木>谢镇地名、左武卫大将军职官及文书用语,断定此文书为唐代文书.论文重点研究和探讨了都巡、左武卫大将军等职官、唐代公文格式、官仓,以及文书的相对年代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啸 《西域研究》2004,(4):58-64
本文对吐鲁番59TAM303墓所出道教符箓进行进一步考释,认为"黄"是"黄神使者"的简称。黄神即后土神。符神左手所持非刀,而是符的示意图。符是墓主赵令达身前所佩,死后特置于墓道。符图的主要文字是"已鬼"即止鬼义。此符是汉代镇墓文在吐鲁番地区的简化泛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黑水城所出一件元代经济文书的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黑水城所出的"亦集乃路总管府验粮文"很可能为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前 后的文书,是亦集乃路广积仓的申验粮文书。  相似文献   

6.
敦煌写本邈真赞文书是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出土文献资料,对于近代汉语研究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文章择取其中数例未被各类语文辞书收录的词语予以考释,以期利于该类文书的释读.  相似文献   

7.
王旭送 《西域研究》2012,(2):134-135
刘安志先生论文集《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2011年2月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收入16篇论文。其中既有宏观的新认识,如《唐初对西州的管理——以安西都护府与西州州府之关系为中心》、《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唐高宗咸亨年间的西域政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所藏和田汉文文书中的习字部分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习字文书的内容、形式,进一步讨论文书的写作时间、习字者以及年代背景等相关问题,从而了解唐朝统治时期于阗的汉化教育以及中原文化对于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唐代在中原地区近于绝迹的贱口部曲在西州地区仍广泛存在,其中一部分由与其身份相近、且独存于西州地区的"作人"转化而来,另一部分则由奴婢放免而来。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海上交通已很发达。由于两国商船来往频繁,故对由巴士拉出航,经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到中国的航线,或者从广州起航,经越南海域、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波斯湾至巴士拉的航线,无论阿拉伯旅行家的游记,还是唐代的官方文书,都有详细的记载。尽管此前不少中外学者对这些航线有所考释,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程喜霖 《西域研究》2006,8(3):22-29
吐鲁番阿拉沟新出唐代鸜鹆镇烽铺文书,揭示了唐烽铺的建制,填补了唐兵制的空白,补充了史籍的缺漏。  相似文献   

12.
路成文 《阴山学刊》2003,16(4):36-41
莫砺锋教授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在唐宋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莫砺锋教授的《唐宋诗论稿》立体地呈现了唐宋诗歌风格的转变,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唐代病坊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坊唐贞观时期已出现 ,时称疠人坊 ,至迟武则天时代有了病坊这样的名称。它以病人为收容主体 ,南朝齐梁的六疾馆、孤独园等已具病坊的雏形。在病坊建立中 ,除了佛教因素 ,不应忽视中国传统思想 ,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官办病坊中病人除了依赖政府救济 ,还必须从事一些生产劳动 ,条件许可仍要外出谋食。从性质看 ,它是一个以工助赈 ,集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慈善机构。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举制与选制是分离的,举选权利即参加科举考试与铨选的权利。唐前期承前代之余绪,商人举选权利被剥夺,教育权利亦受极大遏制。唐中期以后,商人及其子弟逐渐可入官私学读书,并参加科举得官入仕。这是衡量唐中期以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资参考的重要标准,中国古代商人入仕之途至此发生实质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唐代书手概指设置于官府图书文化机构中具备相当书法技艺的抄写者,在唐代官僚体系中品居流外,积劳累考后可入流,政治、经济地位普遍不高。当代学者考察唐代流外人员时对书手关注甚少,故此,探讨唐代书手的设置、地位及出身入仕状况,是对唐代制度史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跋河南洛阳新出土的一件唐代景教石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石刻残幢,刊有《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一部及景僧清素等人的建幢题记。经文中采用的若干佛教用语,反映出唐代景教意识中融汇汉译佛教概念的情势。至于建幢题记披露的这个景众群体,从姓氏构成上考察,即为一个东来粟特的亲族部落。而东都洛阳之建有景教寺院———大秦寺,亦因这一经幢题记的记事,得到确切的证实。  相似文献   

17.
刘琴丽 《兰州学刊》2007,(11):169-172
文章探讨了唐代举子与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和妻族的关系,认为:由于全家人聚焦科举,增强了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孝亲观念和丧服制度牵制着举子的应考,部分妻子对举子施加精神压力、举子为了科考胜出不惜牺牲妻子和儿女的情感,夫妻之间长期分居,家庭在科举制度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王春花 《兰州学刊》2010,(9):182-185
唐代对老人及其侍养者有蠲免赋役的政策。一方面,唐代的确把这些政策付诸了实施,而且优免年龄有时甚至早于法定入老年龄。另一方面,这些政策的执行又是不规范、不严格的。在某些情况下,老人被征发之事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