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明末农民战争中有无李岩其人?历来众说纷纭。目前史学界大致有三种意见:一说史无其人;一说史有李岩,但不一定是河南杞县人;一说史有李岩其人,且为河南杞县人。笔者想从有关的地方资料,主要是从新发现的杞县《李氏族谱》中谈点意见,供有志于李岩问题的历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岩问题,久存争议。早在康熙三十二年,《杞县志》的纂修者,就将《李公子辨》一文辑入志中,对杞县举人李岩说提出质疑,指出“杞无其人”。接着,河南商丘县人郑廉在其《豫变纪略》里,进一步提出李岩为“鸟有先生”。康熙《杞县志》刊印后,《李公子辨》一文曾为一些人所注意。乾隆四年,官修《明史》刊行,杞人李岩说载入《明史·李自  相似文献   

3.
之有祝王氏子一一一一阴…一水一届配李氏子二一一爪贵配曹氏子一叱拓矿’‘l艳永爵配李氏子洪洛沐登霎’配矍子,岩:十世之民优袭季承牛鑫妾山尺打不朴甘七﹂广尸.卜、乙r-一月7一匀月一解渺蔫日公曰J口少一︺J一一‘、二一“﹄入卜.户、暇刁乙入J书﹃诵廿﹃之卜州﹄少t口卜卜了取一水锡裸本子承嗣!︸ ︸、‘.、斌气个《李氏族谱》中的李登云、李岩、 个︽氛氏旅请︾的最后幕修时间:l,."认‘、,袋弄寻七碌户 札掩十毋年食 三世凉丧三催· 十叨世碟产︸︽李氏族谱︾的历次编寨者︺李氏势。醉鬓色初福八世 植狱十 ..孟甩‘石lwe吐J气l飞1...…  相似文献   

4.
史书里所述李自成农民军中李岩,吸引着不少人的注意。近几年来,我国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著书、论文以及历史教材、《辞海》(历史分册),对于李岩,大都有所评述。尽管,在对李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是,论者大都说李岩是河南杞县人,是明朝兵部尚书、魏忠贤党羽李精白之子,说他在加入李自成农民军前,曾在杞  相似文献   

5.
《文选李善注拾遗》系清代学者王煦就《文选》李善注补缺匡谬之作。由于《文选》李善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宋元以来,对李善注《文选》加以评论、补充、指陈得失的著作代代有之,《拾遗》为此类著作之一。本文对该书的版本流传及正文得失做了评述,在简述王煦其人及《拾遗》一书原委后,分六种情况评介了该书的主要内容,一是从声训通假角度纠正善注字义之误;二是从古今字、词义引申角度补善注之未备;三是重新校勘原文已误而善注因其误;四是探究典故原始以正训诂体例;五是补善注未详之典;六是纠正善注引用典故义有偏颇者。  相似文献   

6.
李岩是参加明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李自成起义军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长期以来引起新旧史学家注目的历史人物。但是,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在明末农民战争中,根本没有李岩其人,他不过是某些史学家编造出来的“乌有先生。”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但缺乏充分的史实根据,也违反逻辑证明的规则,不能成立。下面试从以上两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为李岩实有其人一辨。  相似文献   

7.
朱城的学术专著《古书词义求证法》即将出版,要我为之作序。我与朱城君相识,是他1989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作访问学者的时候。从那时至今已有八年,我们再没有见过面,彼此保持联系的方式,主要是阅读对方发表的文章,也就是“以文会友”。在阅读中相互间增进了为学与为人的了解,加深了作为学术朋友的友谊。我有个习惯,认识老、中、青的专家学人,特别是那些未曾谋面的,我的方法是潜心通读他的文章著述,如果从中看出作者确有传统学术研究的根基,观点纯正,论证有理有提,且其文亦皆琅然可诵者,即从内心敬慕而尊崇之;若其人并无学术根…  相似文献   

8.
邶、鄘、卫三风在“三家诗”中舍为一卷,在《毛诗》中则一分为三。后来之论者争论不一,而事实上邶、鄘、卫三风的称名及编次是以三风所染殷商习俗及周礼思想之厚薄为别。也就是说从《邶风》至《鄘风》到《卫风》,三风所染殷商民风逐渐递减,而周礼思想则逐渐递增。三风之称名及编次,实际上即反映了这一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博涵 《延边大学学报》2024,(1):83-91+143-144
李氏朝鲜史学家围绕《牛山答问》展开的对高丽士人吉再的气节争议,因“辛朝”问题,牵涉到《高丽史》中的“辛王之辨”。这一辩论表现为两种史学观念的交锋,即认同官修史书的人与反对官方叙事者的争论。追溯“辛王之辨”的形成可知,它是政权鼎革的产物,是以权臣李成桂为中心的政治集团利用宫廷伦理危机,在高丽末期发起的一场禑、昌二王为“异姓”之王的舆论斗争,并最终形成《高丽史》的官方叙事。客观认识“辛王之辨”,对把握高丽末期士人的言行出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代史家杜佑先后有两位正室,即梁氏和李氏。《唐丞相金紫光禄大夫守太保致仕赠太傅国公杜公墓志铭》可证,梁氏去世当在德宗建中三年(782)前后,其籍贯为安定郡。又《大唐故密国夫人陇西李氏墓志铭》可讧,李氏出身卑微,其被杜佑纳“以为继室”在德宗建中三年(782)后数年,被封为密国夫人在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正月。杜佑始撰《通典》当不晚于至德二年(757),进献《通典》当在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寺田隆信教授寄赠其近著《明代泉州回族杂考》,文内主要根据厦门大学傅衣凌教授赠送、泉州市泉州历史研究会和晋江县陈埭公社回族委员会合编的《泉州回族谱牒资料选编》《一九八○年八月印)一书所包括的陈江丁氏、荣山李氏、清源金氏、燕支苏氏四种族谱资料,着重讨论了从《陈江丁氏族谱》中关于丁姓回族的来源、历史和信仰诸问题。因为寺田隆信教授只根据这本族谱资料,论述难免受到限制。泉州地区是福建回族的聚居地,据一九八三年统计,在全省回族38,258人中,泉州地区占有绝大部分,约26,730人,其中泉州市只1,105人,以晋江县13,299人(主要集中在陈埭镇)、惠安县11,916人(主要集中在白奇一带)为最多。此外,南安县有284人,德化县有49人,安溪县有45人,永春县有32人,人数较少。因此,讨论泉州回族的来源和历史,除晋江陈埭外,惠安白奇也应是一个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机智幽默的阿凡提和他的故事为人们所熟悉。最近看了戈宝权同志为《伊朗阿凡提的故事》一书所写的序言,才知道历史上确有阿凡提其人。 据考证,阿凡提的本名叫作毛拉·纳斯尔丁,是土耳其人,生活在公元十三世纪,即我国的元代。毛拉·纳斯尔丁(阿凡提)  相似文献   

13.
二郎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宋末,南宋初年曾有一次灌口二郎神是谁家二郎的争论,其最后结果是:真有其人而神异为虚构的赵二郎落选了;又真有其人的杨二郎也未得认可,但他转化为神话中的另一杨二郎则在民间留传下来;而本无其人的李二郎却被皇帝裁断为灌口二郎神,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此后李二郎的赛神祭品和塑造形象逐渐氐羌化。这说明民族间的和睦相处,不仅有赖于政治上的团结和经济上的合作,还有赖于文化上的交融  相似文献   

14.
除悲剧《哈姆莱特》之外,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遗产中,《威尼斯商人》(以下简称《威》剧)恐怕是国内外莎学界争论最多的一个剧本。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关于《威》剧的类型问题;二、关于《威》剧的中心人物问题;三、关于对安东尼奥的评价问题.有争论不能说不好,首先它表明《威》剧并非一部平庸之作,而是在广大读者和观众中已经引起了普遍兴趣,产  相似文献   

15.
前言近年来,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关于宗族及族谱的研究迅速开展,论文和专著接连得以出版。然而关于蒙古的涉及到宗族、族谱的论文、专著却几乎没有发表或出版,除了在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一书中可见到一些有关的论述外,其它酉文的、日文的专论不过只有二三篇而已。因此,本文想就蒙古社会中的宗族及族谱问题,以最早的史料中反映出来的12世纪的情况为对象,考察当时蒙古社会中宗族的实况及其变化、族谱的传承和内容。一、关于《史集·成吉思汗列祖纪》14世纪初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编纂的《史集》全三部中第一部是(合赞汗…  相似文献   

16.
《小尔雅》是一部以解释先秦典籍中的词语为主的语义分类辞典,在《汉书·艺文志》中已经著录,今保存在《孔丛子》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载,《孔丛子》为秦末陈胜博士孔鲋所撰。这一说法自宋代即有人怀疑.《小尔雅》的作者也随之成为问题.至清代,更有学者认为《小尔雅》非《汉志》著录之旧本,应出于汉末.但也有一学者认为《小尔雅》突出于孔的之手,秦汉之交.争论至今不息.本文拟就此提出一己之见,庶几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前人怀疑《小尔雅》为的作,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孔丛子》是伪书,《小尔雅》作为其中一篇,亦必伪无…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18.
春秋兵圣孙武子其人,自南宋迄今,深为学界持疑,甚至否定史有其人。辨真与证伪两派围绕《左传》何以不载孙武子之事为中心,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本文通过对正反双方主要论点之客观比较与分析、尤其是以古代宗室礼制为线索,指出《左传》中实有孙武子之记载,并以国史与家乘相参证,考明孙武子即齐将田开。  相似文献   

19.
最近翻阅了江西奉新《甘竹胡氏十修族谱》(清宣统元年版),于众多的宋代公卿名流对华林书院题咏的佚诗中,发现有苏轼的一首。是不见于现存的各种版本的苏集的。兹录之,以供考证研究之用。此题咏原来的题目象其他人题咏的一样,被《族谱》编纂  相似文献   

20.
《临汀志》说汀州治所有四,经考证有误,汀州治所仅有一迁。《早唐书·地理志》福州辖有“梅青县”当作“梅溪县”;而县又为场之误。《中国历史地图集》之释文谓至元三年南胜县所迁之治即今平和县也有误。元时期福建行省的置度分合颇为频繁,但论者甚少,这里特作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