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有绚丽多姿的风光,更有叫人心驰神往的傣族风味饮食. 傣族人喜吃糯米,用糯米做的黄米饭、年糕、毫诺索(糯米粑粑)、米干、米线等食品颇有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香竹饭. 香竹饭是用西双版纳一种本身会发香味、象青笋一样粗细的竹子做的.先把香竹按两个竹节砍下,在  相似文献   

2.
傣族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傣家人的日常生活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的冲击下,传统的竹编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如何使得竹资源发挥出经济效益并传承到傣族竹编技艺的精髓,是现阶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傣族竹器体现了物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自然亲密关系,显示出傣家人传统技艺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傣族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傣家人的日常生活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的冲击下,传统的竹编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如何使得竹资源发挥出经济效益并传承到傣族竹编技艺的精髓,是现阶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傣族竹器体现了物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自然亲密关系,显示出傣家人传统技艺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分布在云南省的傣族人,他们很懂得昆虫极富营养的道理,经常吃蚂蚁卵、竹蛆、大蛐蛐等昆虫。 竹蛆:一种钻在竹子中的甲状虫蛹体,色白、粒大、肉嫩,也叫竹米。把竹蛆用盐水浸泡,晾干后用油炸,拌以盐、酸醋而食,是一种高蛋白食品。  相似文献   

5.
傣乡的竹     
走进傣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便是走进了竹的世界。 傣家人爱竹,不仅爱竹的青枝绿叶,清秀挺拔,苍翠欲滴,更爱竹的坚韧和向上精神——这和傣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价值取向一脉相通。所以,但凡进入傣乡,扑面而来的可说是满目皆竹:大龙竹壮美,凤尾竹秀美,埋桑竹、疙瘩竹奇美……真是令人但觉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6.
正竹艺,是以竹子为原材料的民间传统工艺。湘西竹艺从技法上可分为竹编和竹雕两大类。在巍巍的武陵山下、悠悠的酉水河边,漫山遍野都生长着楠竹、毛竹、水竹等各种竹子,尤其以楠竹居多。勤劳智慧的湘西人,就用这些山竹创造了许多民间工艺奇迹。湘西民间的能工巧匠们,通过一竹一篾编织、雕刻出了丰富多彩的竹艺世界。  相似文献   

7.
竹子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构成了灿烂的“竹文化”。竹文化丰富多彩,这里仅从竹图腾崇拜、竹卜、祀鬼禳灾、祈求丰收等宗教活动加以概述。 一、竹崇拜与神话传说 竹崇拜包含的画很广,为便于集中论述,这里归结为以竹图腾为中心的崇拜活动,所谓“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人们  相似文献   

8.
竹子与宗教习俗──竹文化研究(中)覃圣敏(广西民族研究所)四、竹子与农业祭祀农业民族都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收成好不好,与土地、雨水、病虫害等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对这些自然条件,古时人们都归结于神灵的主宰,因此要举行许多宗教祭祀活动。祭祀的对象有社...  相似文献   

9.
傣族是最好客的民族之一。到傣家竹楼上去做客,主人会十分高兴,在小圆竹桌上摆好一小杯香浓的春茶后,男主人会在屋里陪你聊天,“必郎”(大嫂)们则在厨房里忙乎起来。不多时,便有一桌丰盛的饭菜摆了出来。 桌上的菜全是我们平时没有见到过,没有吃到过,稀奇古怪的东西。一盘细细白白的炸虫子,每个虫子有寸许长,那是竹子里面长的蛆虫。名字相当不雅,吃起来却可口无比,香极了。另外还有一盘炸得金黄焦脆的大虫子,两只翅膀都变成透明的了,令人胃口大开。一嘴下去香味满腹,谁知这东西竟是屎克螂!还有清晨从树上捉来身上沾了  相似文献   

10.
广西古代竹子说略覃乃昌一说起竹,人们就会想起竹的风格:清心淡雅。高风亮节;还会想到竹的功用。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竹:古代的弓、箭;未发明纸之前所用的竹书简;建筑用的竹柱、竹桁、竹瓦;交通用的竹桥、竹筏;灌溉用的竹视、竹筒水车;生活用的竹碗、竹筷...  相似文献   

11.
畲山话竹     
安家于竹林深处美丽的畲族山乡多处东南沿海丘陵山区,我们畲民都乐于在自己的家园四周栽竹种树,使家隐伏在翠竹绿树中,把家建成一个鸟鸣蝉叫松鼠跳、鸡啼猫睡狗悠步的农家乐园。畲民的日常生活终身与竹相伴,竹子就像我们家园的一道美丽篱笆,守护着我们的生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畲村的竹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参天扫云的毛竹,以食笋为主、且出笋最早的家种竹有雷竹、红壳雷、笋壳乌黑的乌桂竹、笋壳花斑的石竹、笋壳金色的金竹……除了上述这些野生的小竹之外,还有笋壳黑白相间的斑竹。斑竹也称湘妃竹,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的诗句…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中华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竹种繁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少数民族别具特色的竹文化,丰富了中华竹文化的内涵。竹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早在原始社会,人们擦竹取火,傈僳族解放前还保留着这种擦竹取火的原始取火方法。人们以竹搭棚造房,后来发展成南方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进而形成别具特色的竹楼,其中尤以傣家竹楼为代表,傣家竹楼几乎皆用竹建成,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以竹筒为盛器,以竹笕引水食用。有些民族的饮具多为竹器,竹釜即是典型的竹制炊具。黎族和傣族还以竹筒烧制别具风味的“竹筒  相似文献   

13.
将刚砍下的竹子截成一节节的,留上端开口。把淘洗干净的大米装进竹筒,按比例掺入水,再用竹叶塞紧口,放到火上烧烤。烤熟后,将竹筒剖开即可食用,吃时有一股浓郁的清香味。最有名的是香竹米饭,用细长的香竹筒做锅,配上火炭烘烤,烧出的饭呈清绿色,吃着特香。傣家人也喜欢用比香竹粗一点的竹子,砍成一  相似文献   

14.
李超 《中国民族博览》2023,(16):103-105
傣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孔雀舞亦是傣族鲜明的舞蹈艺术之一,“孔雀舞”,在傣族民间又称为“嘎洛拥”,意为跳孔雀,孔雀舞的根源在很多方面受到傣族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先有关《孔雀舞》的记录就是唐史的《新唐书》,孔雀与傣族之间有着很深渊源,傣族贤人一律认为孔雀跟傣族古老部落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傣族人民能歌善舞、热爱艺术,特别喜爱孔雀,大家认为孔雀身上具有的优良品德正是他们所崇敬喜爱的。  相似文献   

15.
街子是傣族人民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形式.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千百年来傣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通过街子进行各种以有易无、以余补缺的交换,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和繁荣.街子已成为傣族地区不可缺少的贸易场所. 傣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社会经济历来比较发展,商业繁荣,很早就形成了贸易市场——街子.街子的形成,是和内地商人到傣族地区经商分不开的.因此,还需从傣族地区所处的对外交通地位说起.我国古代与西方的交通有陆路和水路之分,陆路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丝绸之路”;水路则是从我国  相似文献   

16.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既融入了天神创世、人类产生、万物起源、日月形成、洪水泛滥等神话内核,也吸纳了口传叙事与佛经文学的诸多要素。通过文本比较,可以探查该史诗的叙事结构和基干情节母题,从而印证这一史诗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是本土神话故事和外来佛经故事结合的产物,也是傣族地区本土宗教与小乘佛教和谐并处的结果。傣族村寨佛寺有大量的创世经本供僧人阅读,或者民间歌本由章哈自己保管和使用。史诗的主要传承人有歌手章哈和僧人康朗,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傣族的民居     
傣族的民居文/刀世勋图/刘增林傣族民居建筑形式,除具有代表性的干栏式竹楼外,还有庭院式平房、平顶式土掌房及罩笼式茅屋等几种形式。罩笼式茅屋,又称鸡罩房。这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单幢房屋,呈椭圆形,茅草盖顶,竹笆围墙或土基砌墙,开一侧门,屋顶安一个活动天窗,...  相似文献   

18.
本馆收藏的云南傣族文物近千件,这些藏品主要是一九五五年在吴泽霖先生的指导下,由李家瑞、杨元芳二位前辈到当地征集到的。藏品包括服饰、生活器皿、生产工具、宗教用品,基本涵盖了云南水傣与旱傣的各方面的实物。其中有不少精品,如清末土司夫人使用过的银制鎏金镶宝石饰品全套二十余件(重达3000余克)、清末皇恩赐金银锻金丝绣龙袍、清末绸缎黄红地彩破线精绣花鸟衣裙、清早期制金边贝叶经一函十册、清晚期缅寺楠木雕法器全套三十余件、清晚期竹胎漆器(其中六件被《中国美术史大全集》采用),还有不同年代种类齐全的银饰品。2015年布置完成的傣族馆,由于受展厅面积的限制,展出的文物仅为馆藏傣族文物的六分之一左右,但依然能参观者感受到傣族传统文化的厚重、服饰文化的精致、生活习俗的别致。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及勐腊县、景洪市竟有一支傣族穆斯林一一“帕西傣”。他们在固守祖宗遗训和伊斯兰传统的前提下,兼有傣族生活文化的某些特点。阿訇的言传身教,外来穆斯林的影响,尤其老人们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尊从是形成其特色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山河雄壮富饒人民勤劳勇敢独龙河湍急地奔流在万山丛中,激流碰击着礁石和岩岸,揚起高高的波濤和雪白的水花,發出振耳吼声。它的两岸是連綿不断的高山,东岸的高黎貢山高达五千公尺,森林密布,土产山貨十分丰富。这就是我們祖国云南西北边疆貢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和緬甸接壤的一塊地方。独龙河岸比較平坦的坡台地带,到处是被开垦出来的梯田;間或有一条粗粗的藤条悬空飞跨过河面,这就是人們常說的溜索桥;沿河两岸散布着一些村子,大的十多戶,小的三、四戶,房子有木板的,也有竹子的,无論木房或是竹房,都是長方形,都盖着茅草頂,离地面都有两三尺高,下面是木樁或竹樁。是誰在这群山間开出了梯田?是誰在这峻峭的独龙河岸搭起了溜索桥?又是誰在这沿河两岸造了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