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史书中记载了许多僧人参与社会纠纷,甚至是军事斗争调解的史实,但这些记载大多过于简略,存在进一步考辨的必要。经过考辨史料,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西藏地方政权瓦解和中央政权交替的时期;地点则主要是在前藏和西康。藏族高僧参与这些纠纷的调解,一方面促进了其自身派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当时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元朝对西藏的征服和统治,给西藏社会内部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以教派势力为核心的政权模式——即萨迦政权模式在西藏的逐步确立和发展。萨迦政权的确立和发展,不但对后来的西藏地方政体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后来的西藏地方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模式。因此,对萨迦政权本身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魏晋的鲜卑政策作了系统阐述,认为册封既是曹魏政权对这些鲜卑政权采取的政策,也是双方建立藩属关系的重要标志;设置机构进行管理是曹魏政权维持和这些鲜卑政权藩属关系的重要保证;保持鲜卑各部的"独立"是曹魏政权为控御鲜卑而采取的重要手段;"通市"是维持双方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政策;征讨是曹魏政权为抑制鲜卑寇扰边疆不得已而采取的政策.以羁縻为特点的政策尽管有助于北疆的安定,但为鲜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外部环境,从而为轲比能吞并步度根集团称霸北疆创造了条件,进而引发了王雄刺杀轲比能事件.刺杀与遏制鲜卑统一的努力只能行一时之效,难以从根本上阻止鲜卑发展和实现北疆统一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我国第一个地区级民族自治政权的建立文/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大西南第一个创建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地区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它的建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伟大实践,也浸透着邓小平同志的心血。可以说邓小平是甘孜藏族自...  相似文献   

5.
大理政权是19世纪中叶云南各族反清起义军联合组成的农民起义政权,也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重要源流之一。研究大理政权与太平天国纽带关系,100多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和关切。然而,在太平天国和大理政权失败以后,有关双方往来信函,文件档案,均散失焚毁,而清方史志,私家著录记述,往往隐晦支离,简略舛异。使得这专题讨论目前尚须撮录索隐,稽考辨正,以兹开拓。 笔者就30年来接触到的资料,怀着临渊履薄心情,试图对杜文秀反清思想形成,吕藩其人其事与天地会,太平天国的关系以及大理政权重要施行方针受太平天国的影响,主动联系太平天国石达开远征军诸问题,探索考释,聊作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史学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6.
北方诸多少数民族政权数千年来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政权的成败关键,往往在于汉臣群体主导下的封建化与汉化改革。而在其政权初期,获得汉臣辅佐的机会又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7.
忽必烈时期是蒙元政权吸收汉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阶段,在汉族儒臣和忽必烈本人的共同推动下,蒙元政权从文化主导思想、典章制度、教育制度等角度全面吸收、利用汉文化的成果,这对此后元朝统治的安定和理学的兴盛、元杂剧的繁荣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齐德舜  洲塔 《西藏研究》2008,(1):96-102
藏族自青藏高原上兴起之后,便开始了其四方征伐的历史.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吐蕃政权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这就是吐蕃政权的传统军事思想.这些军事思想,体现的是古代藏民族对战争规律的理解,可以说是藏民族智慧的结晶.迄今为止,对吐蕃政权传统军事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文章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具有地方和少数民族的两重性。党项是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党项”这一称谓最早见于《隋书》和《北史》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有关党项的活动,当始于北魏。党项的主宰者是强宗大族,直到李继迁建国,这种情况一直未变,而且“联络豪右”成为西夏政权的国策,强宗大族也就成为党项夏国的统治基础,其社会地位不断上升。“豪右”何以构成西夏地方之统治基础?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本文拟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其一,西夏地方政权是在强宗大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其二,西夏地方政权依靠豪右的原…  相似文献   

10.
民族志语境下的叙事,在整个社会意识中意义重大.民间叙事作为民间知识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被赋予构建集体与社会记忆的功能.卓仓囊索政权是明王朝为巩固西北地区,因俗而治,扶持青海湟水地区宗教高僧三刺所建立的封建地方政权.因其政权影响范围较小,且在清初便已衰落,文史资料中记述简略.本文依据《明史》《明实录》《安多政教史》中有关记录,结合地方志和民间的口承叙事,对卓仓囊索政权的历史进行一点补阙.  相似文献   

11.
大理政权的基本军政制度是军政合一的军帅制。军帅制不同于自秦汉以来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帝制。封建君主帝制是中国封建社会贵族地主阶级实行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军帅制则是农民起义军在农民战争中组织和领导农民起义军与封建专制帝制斗争的政体。大理政权的最高统帅总统兵马大元帅,不是一家一姓世袭的皇权的承袭者,而是在反清农民战争中,由各路起义军首领推举,拜帅任职,执掌大理政权最高权力。大理政权帅府采取合议制。帅府是大理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主管大理政权军政事务。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大西南第一个创建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地区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它的建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伟大实践,也浸透着邓小平的心血。可以说邓小平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创建的奠基人之一。邓小平十分关心当时甘孜藏区的时局,对其研究和分析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曾两次提到“康东”(即今甘孜州),七次提到“西康”(主要是指当时西康藏族地区)。他以敏锐的思维和高度的政治洞察力,把大西南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建立的突破口选在了甘孜藏区。他指出:“…  相似文献   

13.
本刊2010年第1期《杜文秀卖国说辩诬》栏目,共刊出3篇文章,第1篇文章是林荃先生的《杜文秀大理政权是封建割据政权吗?》文章对高鸿志先生在其所著《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一书中一些诬蔑杜文秀及大理政权的观点进行驳论。高鸿志先生于1998年在黑龙江出版社出版了《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一书。他在书中认为杜文秀派使赴英乞援,杜文秀受了刘道衡的愚弄,派其出使英国,从而在对外关系中铸成大错。因此,有必要继续探讨杜文秀政权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根源。所谓的根源是指阶级根源。高鸿志先生在《杜文秀在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根源》一节中,探讨了杜文秀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阶级根源,认为大理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大理政权仍属地主阶级性质,是封建割据政权。高鸿志先生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杜文秀大理政权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割据政权。第一是当时的社会状况、阶级斗争形势及其与杜文秀起义的关系;第二是给杜文秀划分阶级成分,杜文秀是出身回族士绅家庭;第三是从几方面来论述大理政权仍属地主阶级性质。林荃先生就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驳,史料翔实,立论公允。尤其是作者以大量史料,阐述了19世纪中叶杜文秀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对近代云南社会的影响。他认为杜文秀...  相似文献   

14.
从1950年3月到1959年民主改革的胜利,康巴大地经历了一个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在这十年中,突出了两个大的主题,即一切为了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一切为了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甘孜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坚持社会进步,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民族团结、政权巩固、生产发展、社会变革的崭新局面,这是历史上任何“安康”方略都无可比拟的伟大壮举。甘孜州是建国以后建立最早的专区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祖国大西南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建立,对于捍卫祖国的统一和西南边疆的巩固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42年顾实汗打败藏巴汗并在拉萨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在甘丹颇章政权的性质和地位问题上,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并有明显盲点.文章从蒙藏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具体情境出发,试对这一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啥赤建立后金政权,并展开了与朝鲜的外交交涉.朝鲜在后金政权外交和军事手段的威胁下,被迫采取对明朝和后金政权实行"事大"与"交邻"并重的政策,并建立金、鲜外交关系,从而对东北亚后金、朝鲜和明朝三边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族政权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民族政权的性质因时代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而不同,并且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总的趋势是和中原王朝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独立政权经结盟政权向藩属政权转化。  相似文献   

18.
囊日伦赞时代是吐著联盟政权获得实质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吐著联盟政权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壮大,但同时由于一大批新的豪族势力的加盟,联盟政权内部的矛盾也日渐尖锐和突出,从而给吐善联盟政权本身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危机,囊日伦赞本人被臣下“进毒遇就而慕”即是这一危机所酿成的直接后果。然而,关于此时吐着联盟内部出现的危机,过去长期以来认为主要是雅隆旧家族势力与新加入联盟的苏毗等豪族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所致,但事实上这种看法明显存在问题,它不但与敦煌藏文写卷P.T1287的记载不符,而且也与当时吐着联盟政权内部的…  相似文献   

19.
南越国是秦朝末年由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尽管这个政权只存在了短短的九十多年,但是,它在岭南历史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政权却缺乏一种系统性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今天,当我们捧读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余天炽等同志合著的《古南越国史》时,欣喜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从这一点出发,笔者以为,《古南越国史》的问世,其意义首先就在于,它是系统研究古南越史的首次尝试。这种可贵地探索,对岭南地区古代历  相似文献   

20.
周莹 《回族研究》2023,(3):12-18
通过对周汉魏晋“故事”的效法进行政权构建,是十六国北魏统治者施政中的一项重要策略。中华“故事”成为其制度建设的范例、决策制定的依据、凸显政权合法性的思想资源。在十六国北魏君臣的言辞与施政中,相关制度惯例被广泛选择和普遍运用,这既是其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体现。对十六国北魏重“故事”现象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经验开展研究,可有助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