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选择与现代化郭建宁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迁十分剧烈。这一变迁的实质是文化转型,主题是现代化。在世纪之交、千年转换之际,回顾与审视20世纪中国的文化选择与现代化,对于21世纪中国的文化转型与现代化推进,显然具有重要的理...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伦理的可选框架张国钧20世纪是在斗争中发展的世纪。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现实及其发展趋势,21世纪有可能在矛盾各方的互补整合中,在和谐中求发展。根据这个判断,立足于世界性的历史变迁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  相似文献   

3.
人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和时代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21世纪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人类将向何处去?这些事关21世纪全球文明发展趋势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新发展。一、21世纪全球文明走向21世纪全球文明走向主要有三大趋势。其一,工业文明持续发展的趋势。工业文明的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工业文明在传统框架内的持续发展,二是指工业文明突破自身的传统框架而发生向新文明的转移,并逐渐转变为新文明的要素。后者属于从工业文明向新文明转变的范畴,而前者仍属于工业文明自身的发展。我们这里指的就是工业文明自身…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结构体系和时代价值包心鉴我们正在跨越21世纪。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如何?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如何?这不仅是中国人民自己关注的时代大课题,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时代大课题。邓小平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国情、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性发展要求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应是“能力本位”;由此,在21世纪,中国应实行实力主义的发展战略;相应,中国的教育模式应从单纯的书本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很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西南大后方的人口也发生了巨大变迁,其变迁缘由包括战争、灾荒、经济、政策法规导向、婚姻、家庭、谋生、求学、国际迁移等等,其中战争是中国西南大后方人口变迁的最根本原因,灾荒、经济、政策法规导向、婚姻等原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社会科学发展与地方社科院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21世纪将是一个以知识与科学技术带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依靠创新赢得竞争优势和生存之本的时代。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冷静地思考21世纪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与创新,更应以改革的精神重新构建担负着社会科学创新使命的地方社会科学院的职能和体制。一、21世纪的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中国21世纪社会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认真地对形势进行分析和整合,可以明晰地看到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希…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与人的主体自觉邹广文21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这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历史时刻,将预示着人类文化观念的大整合。人类将面临新的选择和挑战。我认为走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应该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树立全球视野。这里笔者强调哲学研究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9.
婚姻习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晚清以来,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福建作为近代中国较早开放的地区,其婚俗文化也在时代、社会的变迁中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涉及婚姻的各个方面。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婚礼形式的改良,而且包括婚姻价值观的深刻变革。恋爱自由、婚姻自主逐渐成为主流婚恋观。婚姻礼仪逐步摒弃繁琐的传统程序,而实行文明结婚。研究近代福建婚俗的变迁,探讨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变迁,对于我们今天也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开拓21世纪的中国文化──《中国西南文化》出版序何耀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南川、滇、黔、桂、藏五省区的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经济的日益现代化是巨变的中心,而社会文化(包括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仰习俗。艺术与娱乐等等)的急变迁,则是巨...  相似文献   

1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最重要的改革。21世纪各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这一改革能否顺利实现,将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为了促进这一改革,认真研究孔子关于素质教育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一、以为仁由己为最高目的的道德教育 在孔子的时代,由于社会的发展程度较低,孔子的学生,除了做官外,似乎就没有其他出路,所谓“学而优则仕”也,但即便如此,孔子仍认为,不能把做官作为目标,而必需把做人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相似文献   

12.
试析婚姻家庭文明走向罗萍未来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婚姻家庭文明是两个文明发展的结果又是它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21世纪婚姻家庭文明发展走向。(一)婚姻文明走向由发生婚姻关系范围的限制到婚姻主体行为的限制是未来世纪婚...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月刊》要编发“寄语21世纪中国学术”专辑,“在总结20世纪中国学术的基础上展望21世纪的中国学术”。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我现在虽有些跌伤,也很感兴趣,要来发表一些意见,表示热烈支持,并向各界请教:一、社会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都是一个一个超过前一代的。近百年来的中国思想界,也由维新派进到民主革命派,又由民主革命派进到社会主义革命派。我对今后新文化主张“辩证发展”,“辩证”就不是形而上学,“发展”就是向前发展而不是停止不前与开倒车、…  相似文献   

14.
从两个转变的划时代意义看21世纪中国哲学的生长点郭金平,顿占民1真正的哲学都是回答时代最尖锐问题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家都是关注时代最尖锐问题的哲学家。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反映到哲学上即是哲学的最前沿问题。那么,时代最尖锐的问题是什么,反映时代最尖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总书记的话高度地概括了当今世界时代的特征,阐明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使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变革,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将引发深刻变迁。在这大变革时代里,知识剧增、信息爆炸,知识的总量和种类迅速扩张,信息的扩散更加快捷,知识与知识信息应用于信息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知识经济时…  相似文献   

16.
浅谈21世纪中国企业管理的新趋势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既给中国的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将就中国的企业管理工作在21世纪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以及发展策略进行的初步探讨。 一、21世纪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21世纪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现代交通、通讯、金融业的发展,国际间商务合作迅速由商品贸易发展到海外投资,进而达到跨国经营。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组织生产和销售,由此而产生国际间资本和技术的加速转移。…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1999,(6)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在过去的百年苍桑巨变,新中国50周年所取得的辉煌伟绩中,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新的世纪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辽宁实施“三大战略”进行现代化建设也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都为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诸多现实性、历史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精神、无私无畏的勇…  相似文献   

18.
一个足以警醒中国人的国际课题──从西方中国观的变迁看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黄泽存(一)19──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世纪。工业革命、技术革命,使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使“一百年超过过去一切时代”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在这100多年中,整个世界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19.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那时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再是一般劳动力,也不是资本,而是知识。教育和科技将被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想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优先发展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迈向21世纪的教育,关键是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专门人才。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时代需要。1.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前提知识…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经济全球化给全球的文化带来许多新问题。 我国文化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创造出有 中国特色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是当前亟需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