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斯金纳把语言哲学的言语行动理论引入政治思想史研究,创立了以言语行动为视角,以历史语境和政治修辞为核心的历史语境主义方法论。历史语境主义把分析重心从语言意义转到言语行动,实现了研究视角的重大转换。同时,历史语境主义把概念作为分析单元,实现了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的根本转变。但是,历史语境主义把政治思想语境化,忽视政治思想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连续性,从而否定了探询政治思想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Reason of state"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关键术语,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现代政治的开端。学界通常从国家统治手段理性化的角度将其译为"国家理性"。然而,若从被创造的具体的"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来解读,即从马基雅维利的整体思想和他所处的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时代特点,到西方政治社会转型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崛起,"reason of state"均展现出"国家(利益)至上"的发明、散播与演变。就此而言,"reason of state"在西方现代性的语境中展现了国家成为政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以后,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各国的思想界也日趋活跃,大量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学术观点应运而生,形成了诸如功利主义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等学术派别.各个学术派别的论战推动了西方法律思想的深入发展,并且在其哲学倾向上表现出了主客观相统一和非形而上学的特点.通过分析和认识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方当代自然法思想的精髓,更加辩证和全面地看待其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冷战史研究中出现过两个新的流派:社团主义学派和非极化主义学派,对冷战作出了与主流学派完全不同的解读。社团主义学派将冷战置于20世纪的美国历史长河进行考察,认为冷战是20世纪初以胡佛和罗斯福为代表的领导人追求社团主义秩序的自然延续,其目的在于推进美国主张的政治经济秩序;非极化主义强调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想史是史学中最五花八门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一个广阔的学术领域。思想史研究涉及到目的和方法、思维活动、各种信念、各种观念、思想成就和文化成就等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思想史,这个问题现在显得更为突出。目前,国外许多史学家从史学角度探讨思想史在史学界的地位、思想家的信念以及思想史同其他研究领域(如哲学史、史学史、科学史、政治经济学史、政治思想史、文学史等)的确切界限。英国《今日历史》1985年第10期以《什么是思想史》为题,约请当前英国著名史学家科利尼、霍林格、斯金纳、波科克等人就思想史在分支学科中所起的作用,如何研究思想史,思想史的涵义,研究范围,以及就一些概念,如思想活动、信念、思维、态度和见解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他们的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欧史学界的研究趋向。现摘译其中一部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下卷) 吕世伦、谷春德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本书是一部比较全面地研究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的专著。作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欧洲和北美各主要国家政治法律思想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详细地介绍并评述了一百多个重要的政治法律思想家和流派。书中特别注意吸收近年来国内外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当代西方流行的自然法学、分析—规范主义法学、社会学法学、存在主义法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作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一个主流分支,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尤其可以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文化中找出诸多自由观念的成分。本文以自由主义语境为视角对早期的西方政治合法性思想做脉络梳理,从柏拉图的“正义”观到斯宾诺莎的“自然权利”论,一脉而下的基本主线是“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其合法性思想都属于规范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一个主流分支,在西方政治生活中长期居重要地位,自由主义语境下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历史演进构成了自由主义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从洛克的"同意"原则、卢梭的"公意"学说,到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最弱意义国家",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体现了深深的规范性传统。  相似文献   

9.
"宪政"是否有一种"主义",目前在国内尚存争议,但从思想史或概念史的角度去审视"宪政"的英文对应词"constitutionalism",在"制度"和"思想史"两种维度上将"constitutionalism"分别译为"宪政"和"宪政主义"既科学合理,也符合学界的一贯用法。并且,理解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宪政主义也能辨识作为制度实践的"宪政"在我国政治或法律进程中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10.
合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进行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阶级分析法与历史分析法相结合,合理地对"西方政治思想史"进行课程名称定位、起止时间定位、传播空间定位和教学内容定位。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是史学。其史学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受进化论观念影响的初期;2.创作《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并对旧史学进行全面解剖的成熟期;3.重在开拓史学研究方法的总结期。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提出的历史研究法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治史方法,大胆地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梁启超的史学实践内容广泛,几乎涉及了史学理论和史书撰写的各个方面,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影响深远的成果。粱启超的史学研究特点鲜明:气象宏阔、重视历史整体、重视史学研究的量化、重视科际整合的特点等,可谓不折不扣的“大历史观”。粱启超善于新旧史学比较、中西史学比较,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和参考价值。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史学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学风,真正做到把“存真”贯穿于史学研究方法上,展示“客观史学”之大旨。梁启超史学研究有着中西史学交汇的背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传承性。  相似文献   

12.
以人文主义为特点的中国启蒙思想始于明中叶以后,其发起者主要为泰州学派创始者王艮。他以“心即理”、“百姓El用即道”、“大人造命”、“安身立本”、“注脚六经”等命题,论述了人文主义思想。此后,李贽将“心即道”发展为“童心说”,将注脚六经演变为粪土六经,严重地j中击了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他又提出私欲即天理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清初,黄宗羲在承认私欲的基础上,主张合天下私欲以为公欲的公私结合的人欲观,并以此为思想基础来筑构他的“大壮盛世”的政治制度,从而对近代的先进人士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趋势,杨昌济开始了融合中西文明,改造中国传统哲学的尝试,提出了“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的“合冶”思想。杨昌济的“合冶”思想是以王夫之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朱子百家、宋明理学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主要包括,融合中西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本体论”;引进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实现”说,来诠释王夫之哲学中的“造命论”;引进培根认识论中实验科学,来改造王夫之哲学的“知行观”;比较中印哲学,吸取佛学精华等具体内容。杨昌济提出的对东西两洋之文明的“舍冶”思想及具体的重建工作,为青年毛泽东形成“先中后西,先内后外”、对中西文化有选择吸收的文化观,并为他后来构建自己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借鉴和思想起点,也是毛泽东后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影响广泛,他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和“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他的德育思想脱胎于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复杂的德育工作环境,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有悠久历史,整体上是一种“伦理救助”模式。儒家以性善论为主流的人性思想和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道德心理,构成了传统社会救助的伦理道德基础。儒家以“仁”、“德”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均平”的差等分配伦理思想,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无为”的政治伦理和“贵生”的生命伦理思想,以及佛教的慈悲精神,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重要补充。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是构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这个时代存在“普世价值”的话,那么当选的必然是“民主”和“自由”.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大部分国家都已接受了“民主”思想,然而“自由”却不似前者那般实在,它似乎有些抽象,仿佛总与个人的思想和精神有关.柯林伍德在《历史和自由》里展现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历史和自由,通过他精致的分析,竞融汇在了一起.而且,通过这一联系,现代历史的观念与近代个人的观念回溯到了相同的源头,即它们都是启蒙思想下的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从自己的政治计划和意识形态立场出发,提出了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一些看法。他的翻译思想受到了历史及其政治哲学理论背景的影响:首先,他从历史和时间的角度,认为他的中国位置和西方“现代性”之间有历史性的文化差异;其次,他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语言异质性的表述与批评动摇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翻译的稳固关系;最后,他试图在理论上解决翻译所产生的差异问题。对瞿秋白来说,翻译成一个正在形成的、口头的、不保留过去语言踪迹的中国的普通话,才可以消灭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伽达默尔是现代阐释学理论的主要代表,其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效果历史"这三个原则中。他的思想对翻译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伽达默尔的阐释学思想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并就其思想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人学者李欧梵善于在占有和使用包括印刷文化和都市生活公共空间等广义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中国命题,这些命题既采用了西方20世纪文学、社会学研究较新的理论视角,又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在雷蒙德·威廉斯“乡村”、“城市”以及“大都市”等理论范畴及空间批评理论的启发下,李欧梵以“现代性”为基点发掘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空间维度,揭示了“新文学”传统中以乡村为核心的空间叙事对城市文学的压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从英国传统文学学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化研究"或"伯明翰学派"已经受到了不同学科学者长久的关注。作为该学派思想集大成者的斯图亚特·霍尔为该学派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考察西方世界学者关注霍尔思想问题,诠释其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和文化内核,剖析这些学者关注霍尔思想问题的局限性,能为我们当下国内学者深入思考霍尔思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