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现实。大学生在就业中反映出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的能力上,因此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刻不容缓。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可从以下方面思考: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投身社会实践,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深化就业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基本构成--个人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指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使之实现就业理想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校园中,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如吸烟、沉迷网络、逃课、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才就业。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危害,分析了不良行为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甘青宁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要立足于本地区和大学生个体的实际,从相关职业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特质的要求出发,寻求和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实现该区域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效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大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开发为基础,以开发的过程为视角,建立了以就业信息服务、职业生涯指导服务、就业技能培训服务、用人单位参与项目、教学环节的开发、工作体验机会的提供与工作体验评估七个因子为主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开发过程绩效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选取浙江高校农村女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籍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生源的城乡差异对初次就业压力的影响并不明显,性别差异对就业压力影响更大;家庭社会资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差异,对就业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农村籍女大学生对初次就业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各项指标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和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现状,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改革、重视创业教育、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梳理、学生访谈、招聘广告分析、就业能力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4个一级维度和13个具体的二级维度;通过对全国11个省(市)19所高校近2 000余名在校大学生的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在性别、专业、生源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尽快建立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国家框架、系统构建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动态监测体系、高度重视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类培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就业直接关系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和社会公平正义,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社团对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成熟度、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性、形成良好人格和培养职业道德精神等就业能力发挥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大学生社团活动层次低水平重复、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社团资源缺乏的问题,可通过以社会基金带动社团运作模式项目化和规范化;推进社团管理目标务实化和方式人性化;加强贫困大学生社团导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建设科学规范的大学生社团,努力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南京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德国社会形成了对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加以培养的共识。高校通过一体化和附加式两种模式开发大学生可雇佣能力,政府、企业、学生、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形成了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与就业服务的责任共担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德国大学生顺利就业。借鉴德国高校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实践经验,有助于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可雇佣能力,促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不仅需要大学生个人的努力,更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大学生的在校经历对于其成功就业和成才的作用,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普遍看重的大学生的在校经历有19项,这19项可以归为四大类:实践的经历、领导的经历、获取知识和闲暇时间的安排.其中,大学生的实践经历和领导的经历最为用人单位关注,其次是知识的获取,另外,合理的闲暇时间安排对于大学生成功就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万玺  张阳  金燕 《人力资源管理》2010,(11):174-175
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提出相关对策,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应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应确定一个中心,树立两种观念,搭建三个平台,发挥四方面作用。就业指导工作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社会化全方位及时有效的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校应从自身做起,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置于"角色扮演"的理论框架内进行分析,认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从角色期待、角色定位、角色学习、角色实践、角色扮演技能五个方面着手,通过具体行动策略,循着实践的理路推演开来,构建"理论-实践"的连续统一体,从而最终实现大学生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8.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就业能力不足成为当前很多大学求职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政府、高校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快推进课程改革,扩大应用型从才培养,完善实习见习等制度,强化就业指导工作。同时,毕业生也要转变观念,重视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价值导向,既志存高远,更脚踏实地,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学习和素质培养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目标,做好并保持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产生了"就业鸿沟"。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制定措施,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分析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程度,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就业需求.结果显示,在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发展指导和大学生事务管理3个维度中,应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在大学生发展指导以及大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作用.辅导员工作应进一步关注非本地生源、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入学后综合素质没有较大提升的大学生.对调查数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辅导员工作时间、辅导员获奖情况、班级学习成绩以及党员人数等变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