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增长迅速.通过分析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增长空间巨大.借助引力模型研究2003年—2015年中国对沿线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受益于双边经济发展水平、沿线国家贸易开放度、双边文化距离和自贸区建设.通过测算出口潜力实现比例发现,中国对沿线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在总量和分类产品层面基本表现为潜力开拓型.  相似文献   

2.
皖南传统村落文化具有跨越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享誉海外的商贸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多年积淀的旅游文化等四方面的优势,也存在自身创新力不足、资源遗失严重、非遗继承人稀缺等三方面的劣势.同时,面临着倡导"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国民个性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利益分配更加多元化、科学化,特色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功效凸显,全国各地大搞旅游的市场冲击,现代文明的文化冲击,游客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等因素,带来的思维冲击等机遇和挑战,皖南传统村落需要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完善软硬件配套、打造拳头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对于广西文化产品出口东盟具有重要意义,据海关统计,广西文化产品出口东盟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所以,开拓东盟市场,要从高起点的文化品牌战略出发:加强决策层品牌管理;定位并构建特色品牌;建立科学的品牌推广营销体系;实施文化产业品牌集群;加强文化产品的品牌维护;保持产品品牌持久的创新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当然也是统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倡导和实行一套低能耗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才能顺利完成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过渡,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过渡的第二次现代化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通过要素扩展、载体变革与动力创新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以产业链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链现代化的现状分析,面对我国低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偏高、中等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较低的结构性问题,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高技术产品与中等技术产品出口占比、降低低技术产品与资源型产品出口占比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结合国家战略导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应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以提高产业链运转效率、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推动产业链区域布局优化为目标,构建高效安全、韧性更强、分工合理的现代化产业链,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提供关键动能。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即社会的消费理念、消费规范、消费方式、消费产品、消费环境和各种消费现象的统一体,它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对应的。 21世纪的人类经济社会正被纳入到可持续发展轨道和陆续全面地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其相应的主导消费文化精神则是追求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崇尚节约和与自然和谐。为了适应 21世纪人类知识经济形态和新型消费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必须对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不合理的消费文化进行全面改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消费新文化。其基本方法论原则是,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开展全民消费教育;制定适度的消费政策;选择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推进消费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的学理内涵与研究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和新重组织.历史地看,我国消费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所谓"高消费"、"超前消费"、"消费早熟"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消费文化研究,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一种是对消费文明的倡导与建构,一种是对消费文化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人党韋并作出阐述,这一举措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这种认识表明党对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屮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旳一种文化伦理形态。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实现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纳西族地区随着旅游经济的助推在主动或被动、局部或整体地参与到这一发展趋势中来。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产生了"文化危机"、"文化焦虑"等问题。作为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纳西族而言,在面对全球化视阈下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在新时期的文化交流中,不能以"邯郸学步"或是固执己见的态度面对,而应在传统文化核心定势的"护航"下,对"异质文化"进行合理利用,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美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出口总量、出口结构与出口市场的比较,发现中美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的差距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差距,包括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构差距,以及文化创意产品中"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的结构差距。并进一步讨论发现,中美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差距来源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与当今国际分工的不平等性。于中国而言,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贸易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推动产品出口规模乘势而上,制定差异化市场竞争战略与市场发展路线,是中国文化产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异质间性是当代设计的审美特质。当代设计以异质间性的符号创造思维,通过隐喻的结构性与转喻的解构性使"物"实现了意义与价值关系的形式化,使设计产品成为引导人们创新文化的时尚符号。异质间性交融视域中结构与解构的矛盾运动,成为当代设计的审美价值根源,使设计在不断追寻"物"的可能方式与无限情感的意义之中实现着现实与理想在人造物王国中的链接。异质间性的哲学思考将帮助我们在设计中消解人类中心主义,走向人与自然和谐、人类社会多元和谐发展的创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从叶剑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即"四个文明",最后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今天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发展变化,对于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升农民文化消费水平,必须建立在正确评估农民消费能力的基础上,抓住农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点,在"实用性"和"接地气"的定位下,积极发展针对农民的文化消费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让农民在需求满足与现实生活中,主动地改变消费观,调整消费结构,通过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来发挥文化消费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话语体系建构及其实践,不仅需要逐渐设想出并在现实中引入具象化的新型绿色产品产业、技术工艺和生活消费,还必须创建并践行一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经济学,从而提供整个社会向这些新经济样态或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现实可能性与进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创建或走向这种"生态经济"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现实舞台和未来可能性."经济的生态化"(生态现代化)和"生态的经济化"(绿色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背景和语境下展开的、逐步创建支撑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高阶段或形态的经济创新尝试,或是这一绿色经济创新的两个主要进路和模式.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党中央与职责明确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逐渐提升的国家环境治理制度架构和治理能力,同时受到制度性激励与约束的绿色市场、资本和技术手段、有序扩大的环境社会组织动员与大众性民主参与等四个主要元素所组成的特定构型组合,则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社会支持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外交流增进,不管是国内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还是国外产品进口到国内市场,在数量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为了避免"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我们必须入乡随俗,即在商标翻译中注重其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从纵向和横向双重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为文化积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为理论传承,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为理论镜鉴.深入研究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逻辑,对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资源特点和发展现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休闲旅游应重点开发民族民俗休闲、山水生态休闲和城郊休闲旅游产品.但无论开发何种产品,都必须强化生态环境和本土文化习俗的保护,在"休闲"、"游憩"上做文章,在"创新"、"特色"上下功夫,抓主题,出精品,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推出参与性、文化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以它出色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及印度教、佛教为载体,《五卷书》辗转流传到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译本数量仅次于基督教的《新约》《旧约》。在东方与东方、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交流中,《五卷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由于社会风情、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翻译者风格等差异,以及时代跨度、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等因素,《五卷书》在各国形成了“创造性叛逆”的变异,甚至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方式上的改变,即发生文学他国化变化。变异现象发生于文明交流活动的始终,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对异质文明的比较推进到异质文明的交汇上来,以开放、多元、包容的眼光看待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探索其中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看,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夸大了文化差异的作用,导致了理论的透支.异质文化的碰撞不一定导致冲突,冲突只是文明接触和交往导致的结果之一,对话与融合则一直绵延不绝.而且不同文明之间没有全面、纯粹而恒久的对立和冲突.世界冲突的根源多是文明背后的政治、经济等诸种利益,而非文明的对抗.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图用经济学原理,以"需求"为基本范畴,分析社会文化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相统一的商品属性.文中特别提出了文化产品"政府消费"的概念,意在解决"公益文化"的市场定位问题,并为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改革现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创新政府文化投入的拨款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