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志丹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
任何有关柏拉图正义观的研究都不能从二手材料入手,人云亦云,而要以<理想国>的文本研究为准.<理想国>开篇即提出了"什么是正义"的命题,批驳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三种正义观,进而引出柏拉图自己对正义的观点: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对安排国家事务的国家正义的立体化剖析和对关涉个人利益关系的个人正义的结构性考察,完成对正义的再次定义.本文简单回顾并反驳了对柏拉图正义观的片面批判,坚定对它的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2.
汪盛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6):26-31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书。在柏拉图看来,理想的国家是正义的国家,国家的正义来自人的灵魂的正义,国家的正义通过哲学家的至善得以体现。柏拉图追求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合二为一、理性正义与德性正义相依相随、天赋正义与人为正义和谐相融,难免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中的合理内涵也能为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骆长捷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13,34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探讨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答:一是以色拉叙马库斯为代表的"强权即正义"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一是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对于哪一种观点最能代表柏拉图的真实意图,以及苏格拉底的理论是否有效反驳了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一直存在争议。分析解读表明,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才是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核心。这种"正义至善论"能够有效反驳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 相似文献
4.
骆长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探讨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答:一是以色拉叙马库斯为代表的"强权即正义"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一是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对于哪一种观点最能代表柏拉图的真实意图,以及苏格拉底的理论是否有效反驳了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一直存在争议.分析解读表明,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才是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核心.这种"正义至善论"能够有效反驳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 相似文献
5.
方典昌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7):31-33
柏拉图从个人正义开始,通过理性的归纳,把人们引导到对国家正义的认识上,提出个人的正义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国家的正义表现为智慧、勇敢、节制,与三种美德相对应的分别是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安其分、各尽其责。但是现实社会并不如"理想国"那样理想,当代社会的正义是复杂的,甚至是以"畸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为了保证正义的有效实现,保证公共利益的良序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孙君恒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30-34
柏拉图关于正义的理论包括两方面:个人的正义和国家的正义。他对正义的论证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在内容上也具有合理性,但他理论上的整体主义、自然主义与现代民主社会要求存在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李积伟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20-22
将柏拉图正义观与马克思正义观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了解正义的理论起点、正义的实质以及实现途径,从而较为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中的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8.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6
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关于正义的探讨是一个久远而常新的话题。在堪称人类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正义的典范之作——《理想国》中,柏拉图以其灵魂学说为理论基点,详尽地阐释了正义的两种形态: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并进而指出了正义实现的三种路径,为世人描绘出了一个和谐国家的蓝图。《理想国》问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然而柏拉图关于正义的深刻见解和独到分析对于当下国家和个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书浩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71-73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哲学经典,也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它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而政治正义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重点论述的思想。流理与总结柏拉图的政治正义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家的“正义”──柏拉图正义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正义”.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柏拉图“正义”观的内涵、实质及产生的历史原因,肯定了它的某些启发意义,并揭示了它与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莫运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29-32
“正义”的形上含义是人类对宇宙秩序、城邦各社会等级及个人灵魂各个部分之间“应当”和谐的一种预设方式。柏拉图对诗的驱逐是以“正义”为前设,同时又是以之为目标的,他的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传统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刘华堂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56-60
基于效率视角的分配正义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分配正义一方面是产品的公正分配,另一方面是发展机会的平等,分配正义既对市场具有补偿性,又允许效率为基础的竞争的广泛存在,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正确的认识分配正义要理解其历史性、公正性及其与效率相联系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重义轻利"规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大致走向。毛泽东的"革命的功利主义"是对"重义轻利"传统价值观的直接拒斥,实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空想到科学的转折;但后来毛泽东在处理"义"与"利"、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向"重义轻利"传统观念的回归。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以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立足点,既反对极端的集体主义,又批驳个人主义,从而走向了个人与集体的联合。 相似文献
15.
王广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60-64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地批判了杜林“按照公理来解决”的先验主义方法论、“两个人的意志彼此相等”的自然状态学说以及未来社会中“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公平原则,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入考察了平等、正义等范畴。 相似文献
16.
万绍和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26-29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论述了他的政治法律的正义观,他用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对城邦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理性设计,把社会依人民的才智和能力划分为三个阶层,各人在其所在的职位应尽其职责,统治阶层应具备为城邦社会谋福利的知识,统治者应该是哲学王。对于柏拉图的这种正义观,我们从人类需要价值的超越性这一点看其对于开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作用,其地位才会明白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7.
黄谋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105-109
针对社会公平问题,运用比较分析、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等方法,从人类社会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并从宏观视野提出,要促进社会公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协调好公平与效率、发展与改革、差距与均衡、近期与长期等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梁光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6):17-23
正义是人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实现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理想。正义是评判人类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准则。要实现正义,最佳的途径是法治。因此,正义观在当代宪法的价值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在当代宪法的语境中,解读正义的要点在于:正义蕴涵着人的权利。正义蕴涵着人的行为规则。正义蕴涵着道德。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形成正义,也不能派生出正义。因此,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良好的制度设计与运作。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借苏格拉底之口集中探讨了"正义"问题。从"正义是永恒的善"这一逻辑前提出发,在运用苏格拉底"助产术"归谬流俗观念和"异己立场"基础上,得出了"城邦共同体主义的和谐正义观"。然而,这一看似无懈可击的经典探究却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其逻辑论证存在偏狭不合理之处;他过分强调城邦本位,忽视了对个体的人文关怀;等级森严的僵化正义秩序,不利于人的自由发展;他的正义理念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中难以奏效。然而,柏拉图的这一正义探究在培养个人健全人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国际关系等方面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