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文书有没有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梳理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化典籍资料,透过各个时代固有的法律文化现象,拨开历史烟云,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法律文书发展的脉络:先秦时期——古代法律文书的萌芽期;秦汉时期——古代法律文书的形成期;唐宋时期——古代法律文书的成熟期;明清时期——古代法律文书的完善期;清朝末年——古代法律文书的嬗变期。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学古代作品的教学,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之一,是教师要善于分析研究各种文章的结构,使学生正确领会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历代作家结构文章的精湛技巧。一般地说,比起现代作品来,古代文言文大都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布局比较明显,脉络容易把握。这十分有利于作为范文指导学生练习写作,让学生在反复揣摩中学到一些切实有用的结构方法。 结构,古人称为“附会”。刘勰释义曰:“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沦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文心雕龙·附会》)。如果用现代语来说,所谓结构,就是理清全文条理,统一考虑开头与结尾,安排材料的剪裁和段落的衔接,使文章各部分有机地配合起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思路运笔  相似文献   

3.
从秦朝开始直至清朝,出入人罪在法典当中均有所体现,并经历了从简陋到不断完善发展的变化过程。从秦汉开始关注概念、罪状的雏形时期,到唐宋进行制度化建设的定型时期,再到明清定罪量刑科学化的完备时期,出入人罪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罪名体系。这种成熟的制度构造,体现出我国对于渎职犯罪的法律态度和法律文化,为当下我国治理渎职犯罪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情与礼(理)构成社会发展的内在张力之一:长期经历礼(理)的束缚后,人们就会普遍渴求情的解放;而经历一段时间情的泛滥,危及社会秩序,势必要求重新确立礼(理)的统治。从这一维度看,中国古代文化史呈现出多个发展演变的圆圈,有清楚的脉络可循。由于我国古代社会偏重理性,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情感观念总体上表现出逐渐开放态势。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情感理论,学界一直关注较少.实际上,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有许多已逐渐凝结、沉淀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伦理规范和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成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对这一理论的若干主要特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感是人们情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规范所要求的应有之义。幼儿期作为人生的关键期,其道德情感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个人的成长发展,所以,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理应被人重视。而在其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体验-情绪;发展阶段:反思-公正;成熟阶段:内隐-践行这三个过程,其各阶段各有特点,为我们教育培养幼儿道德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论既强调情感的抒发,同时又以“理(礼)”来节制和规范情感的表达,形成了古代诗歌情感表达细腻含蓄的特点。在诗歌的接受上,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读者不仅应该“披文入情”,而且还必须“以心会心”地加以体会,从而才能与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振和默契。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论既强调情感的抒发,同时又以"理(礼)"来节制和规范情感的表达,形成了古代诗歌情感表达细腻含蓄的特点。在诗歌的接受上,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读者不仅应该"披文入情",而且还必须"以心会心"地加以体会,从而才能与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振和默契。  相似文献   

9.
一、“物感”说原始朱熹是一位理学家,他在《诗集传序》中倒是很开通地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他不取汉儒之“风刺”说。又云:“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朱子语类》卷八十)他注意到了《风》诗多言男女之情,同时又强调了“感物道情”,说明这位理学家对诗有些见地。须知,最原始的“感物”并最能形成强烈情感状态的,就是感“人”,即男感女,女感男,“因为爱情第一次真正地教人相信自己身外的实物世界,它不仅把人变成对象,甚至把对象变成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24页)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就记录了“感物道情”最原始的发生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妇女诗词艺术情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妇女诗词艺术情感是古代妇女婚姻生活情感的艺术表现,以“深情”、“忧愁”、“悲苦”、“怨恨”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构成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线,给中国文学史宝库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1.
昭君出塞这一重要历史题材,一直为古代诗家所瞩目.据统计古代此题材的诗歌多达700余首.随着朝代变化,从唐以前到元明清,昭君题材诗歌情感内涵从身世悲怨、家国乡思、和亲是非、直斥君王、各抒胸臆向人文关怀、深情讴歌的情感内涵演变.  相似文献   

12.
情感作为重要的人性内容,在先秦有一自觉的过程,自觉后的情感在魏晋和晚明的崇情思潮中被赋予了本体性内涵。情感上升为哲学本体,这是唯中国古代所独有的文化现象,“感之为道”的哲学认识为情感本体的生成提供了哲学基础。李泽厚先生曾据传统文化提出情感本体,来弥补工具本体的缺陷,可惜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其实,情感本体的产生像工具本体一样,是植根于特定文化土壤中的,并非个人号召而起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煤矿史的基本脉络和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矿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煤矿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是煤炭的发现与早期开发利用阶段;西汉至南北朝是煤炭开发利用走向成熟阶段;隋唐至元是煤炭开发利用的普遍发展与长足进步阶段;明清时期是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鼎盛阶段。这是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基本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民生日用燃料需求、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的监管制度与措施、古代煤业工人付出的重大牺牲和做出的贡献等,都成为影响中国古代煤炭业发展和进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此外,军队办窑、寺院开矿,煤炭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以及后期煤窑业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研究古代煤业发展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田昼是北宋散文家,《全宋文》对其生平事迹记述较为简略,本文辑补其未备者,以便人们更完整地认识田昼其人。  相似文献   

15.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介环节,在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却十分薄弱,这就使道德教育的实践难以向纵深发展。因此,系统地挖掘和整理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问题的论述,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这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的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如果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产生愉快的情感,就能顺利地接受道德知识,并很快地转化为行为;反之,如果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就可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发展道德情感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的过程。主要是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道德形象去感染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  相似文献   

16.
狙犷与精致互动,古典与现代互动,让散文变得更随意些、潇洒些,也更为文化些,透出大散文的别类美丽。这就是纳西族当代散文家杨世光散文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文人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群体。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一分子,中国古代文人必然受到来自“三农”的强烈影响。有赖于其时全社会“重农”“敬农”的整体氛围,“三农”及其相关问题的阐发讨论在他们所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大量呈现:(1)文人官僚作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天然地站在利于国家运转的宏观角度,他们对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三农”及其相关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借助作品“劝农”,如陶渊明《劝农》组诗、戏曲《牡丹亭》之《劝农》一出;(2)面对身负重压却仍勤恳劳作的古代农民,感性的古代文人会自然而然地发出同情、怜惜之感,是为《田草赋》等“悯农”文艺作品的精神根源;(3)文人群体中也不乏信奉“士农一体”“耕读传家”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谢灵运《山居赋》中所描绘的那般,这类选择“事农”的文人所创作的作品能“零距离”体现出古代“三农”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人才遴选体制总体上呈现动态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和衰落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具体的人才选拔体制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特殊的历史使命.解析中国古代人才遴选体制的流转脉络及其制度沿袭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同质性特点,虽然传统选人模式今昔已不复存在,但传统人事制度在新时期下依旧具有借鉴意义,合理汲取传统人才选拔制度的精髓对当前公务员招考方式及制度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振华  孙勇 《人生与伴侣》2023,(26):61-64+2
<正>周振华先生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散文创作以及理论研究上都有丰厚建树,同时,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曾为《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题写作品标题、题字或扁牌,为贾平凹、王安忆、徐贵祥、张子颖等近50多位著名作家题写《带灯》《大声喧哗》《晨语》《试飞英雄》等作品篇名。周振华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归属艺术范畴,他把书法创作心得《“九挂马车”论》融入到散文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20.
前秦时氐族散文家苻朗《符子》,集中体现老庄“无为”思想,并不乏文才横溢的寓言体散文之作。整体分析《全晋文》载清人严可均辑苻朗佚文,联系苻朗身世与所处国势,史文印照,尽显作为氐族贵族及亡国者的苻朗在“魏晋风度”之中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