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屈原在中国文人的心中是一个极具悲剧内涵的文化符号,通过阐述屈原人生的三大悲剧内容,从政治、文化、主体三个角度来探讨屈原悲剧人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曾面临许多人生抉择:“为官”还是“归田”?“独善”还是“兼善”?“独居”还是群居”?“有君”还是“无君”?“有神”还是“无神”?这些人生抉择的过程、冲突与结果,展示了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与境界。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他前半生仕途坎坷,"始厄于党祸,再厄于阁讼,三厄于刊章",后半生处在内心的煎熬、痛苦、悔恨之中。作为一个处于明清易代特殊历史时期的明朝旧臣,作为一个深受儒家忠君爱国、礼义廉耻思想影响的士大夫,当儒家思想、理想人生与现实生存发生冲突时,当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他的内心极端矛盾和痛苦。他的荣辱成...  相似文献   

4.
秦相李斯以极强的成就动机和功利目的实现了其“官仓鼠”的价值追求,而功利主义取向最终又导致了自身身死族灭的结局。李斯的成败,是其成就动机使然,也是战国时期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精神所催生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5.
李斯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其政治思想及实践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李斯的政治思想体现出法儒并存、以法为主与法儒互补的理论内涵,适应了秦汉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历史发展,构建起一个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功利性的思想体系。李斯对法、儒政治思想都有着深入地汲取,但从其政治实践看,这两种思想因素之间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存在着互补、融合的另一面,形成其政治思想的内在的双重性。李斯是秦汉时期法、儒相结合的新型政治官僚的先驱,其政治思想折射出这一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模式的初期的探索与发展,因此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文人,人民爱戴他,甚至用一个节日来纪念他,究其原因,与其忠诚的品格、悲剧性的命运、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文学史上的首位著名诗人的地位及后世文人的大力推崇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汉代以后,世人对屈原作品有屈辞、屈赋、屈骚等异称,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与世人对于屈原作品的接受有关。这种接受又以屈原作品被编成集为界,分为结集之前的具体篇章接受,和结集之后对于屈原作品集的接受两个阶段。后世混淆了前人对屈原作品这两种不同接受状态下的文体认识。另一方面,后人对屈原作品的接受,受自身所处时代文体观念的影响,依当时的文体观念来认知屈原作品,而没有回归到屈原作品所处时代的文体语境中去。  相似文献   

8.
陈嘉庚一生经历了在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同盟会、抗日战争期间回国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定居的三次政治抉择;这三次政治抉择都含有强烈的"正统"观念,都离不开革命和战争事件的影响。陈嘉庚痛恶战争、热爱和平,拥护正义战争、坚信正义必胜,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是一位"正义老人"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弦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岩;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10.
论屈原的人生悲剧及《离骚》的悲剧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屈原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人生 ,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主要有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致君尧舜”的努力与“哲王不寤”的激烈冲突以及矢志而决不随俗 ,恋国而决不去国——屈原可以避免悲剧却选择了悲剧。《离骚》是屈原的血泪之作 ,其中所表现出的悲剧精神、再现出的情感冲突、构成的悲剧情节、形成的悲剧气氛 ,无不具有悲剧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能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经营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发展阶段,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经营审计的界定和特点出发,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现代企业加强经营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既表现了近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又是文化领域"古今中西之争"的继续。李石岑的人生哲学以生命哲学和唯意志论为基础,试图对科学的人生观与玄学的人生观做一调和,同时提出了一条与现代新儒家不同的对可信与可爱、科学与哲学进行划界与调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技术联盟的生命周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与技术创新的经济属性密切相关。片面强调延长中小企业技术联盟的生命周期有违经济规律,政府应做的是为各种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自由话语与必然话语构成了人类话语的两大体系。从权力存在形态的双面性即真理性与疯狂性、合法性与非法性,可以清楚地看到审美话语与必然话语之间特别是话语与寂力之间的紧张与默契;从文学与历史的话语本质差异与复杂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文学作为审美话语的自由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形式理性与辩证理性的相互关系问题上,曾出现过许多误解。作为人类思维的两大基本工具,形式理性和辩证理性之间是互补互益的关系。正确区分两种“矛盾”是认识两种理性的关键。辩证理性以确定性为基础讲求变化、发展;形式理性暂时将形式与内容区分开来,研究变中之不变,最终目的是达到更全面的认识。两者统一于思维对确定性和全面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旨在使非英语专业(特别是与涉外业务有关的专业)的学生通过第二课堂英语口语训练来提高日常英语会话能力以及涉外业务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文章主要对第二课堂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江苏居民生活质量情况,以及不同区域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探讨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入户自填式GQOLI-74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 806份,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江苏省居民总的生活质量得分为68.2分,苏中?苏南?苏北地区平均得分分别为69.0?69.6?66.3分(P < 0.05);城镇居民平均得分(70.0分)高于农村居民(67.1分,P < 0.05);男性?女性居民平均得分分别为68.6?67.7分(P > 0.05);居民文化程度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 < 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的因素主要有躯体不适感?自尊?婚姻与家庭?运动与感觉功能;负相关的因素有负性情感? 结论: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不同文化水平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无差异,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江苏省居民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一是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理论前提;二是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依据;三是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目标。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新闻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省、市级电视台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潮。对这种新闻传播现象,国内学界和业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有赞有弹。文章运用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客观分析了民生新闻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民生新闻的新闻定位,并对这一新闻现象进行了全面、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立至今近一个世纪,有700多位科学家摘取这一桂冠,却没有一位中国人获此殊荣。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层面分析,由于中国与西方各国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结构,所以在思维和认识方式上便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